自從日內瓦會談結束之后,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似乎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特朗普,甚至拋出了“統一論”暗示臺灣是“可以被出售的”。
除此之外,特朗普還不止一次表達想要出訪中國的意愿,可以說是在不遺余力的釋放和解信號。
而特朗普之所以愿意對華和解,原因非常的簡單,就是美國經濟扛不住了,特朗普根本就沒得選...
1
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環比萎縮0.3%,美股,美元和美債也全盤下跌,美國國內民眾和企業對美國經濟其實都不看好。
而隨著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擴大實施,其負面影響開始在美國國內大面積的蔓延,該國的通脹率從去年3月的0.1%已經上升到了0.2%。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4月美國的制造業產出下降了0.4%,是該行業6個月來的第一次大幅度下降,今年3月美國制造業產出還增長了0.4%。
同時美國企業也因為關稅上調而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負擔,企業利潤率持續下降,生產者價格指數下降達到0.5%,為五年來的最大降幅。
還有企業警告稱,如果公司繼續虧損,那么他們未來可能直接退出美國市場。
今年4月,美國僅僅增加了6.2萬個就業崗位,為2024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于經濟學家預測的11.5萬個就業崗位。
其實嚴格來說,特朗普的這些關稅政策,以及他對內的經濟政策,都不應該對美國產生如此大,如此負面的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的進出口商事先根本就不知道特朗普的關稅計劃,這也導致他們的業務陷入了癱瘓。
其實很多美國生產商本應當因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受益,但是特朗普政策的這種不確定性和矛盾性,反而導致這些生產商有未能在關稅政策中盈利。
因為即便是美國的生產商,他們也依然依賴于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這些原材料也因為“對等關稅”而有所提升,這最終導致了生產成本的上升。
這種政策任意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了對關稅稅率的突然提高,例如在2025年初,突然將對華關稅從20%提升到145%,美國國內根本沒有準備。
2
其實從拜登時期開始,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持續貿易戰,對美國民眾的影響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尤其是食品價格方面,而這對美國底層民眾生活影響是最大的。
上圖是2021年-2024年美國食品價格的漲幅,從圖片來看的話還是非常直觀的。而從漲幅來看四年的時間,美國的食品價格漲幅至少超過了20%。
更重要的是,最便宜的食品價格的漲幅,其實遠遠超過了最貴的食品。2年的時間漲幅就超過了30%。
那么誰在吃這些食物呢?
毫無疑問,就是美國最底層的民眾,非法移民,拉丁裔窮人,黑人,以及特朗普的基本盤,美國底層白人,紅脖子。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些最便宜的食物,其實都是中國在供應,他們吃的其實是中國的包裝食品。
或者說,是中國的廉價消費品,是中國商品養活了美國的底層民眾,但是在中美之間展開大規模貿易戰之后,美國人吃這些東西就必須支付更多的美元,這也是關稅帶來的衍生價格。
其實當時美國對中國的關稅也就20%多,食品價格上漲也是差不多。
這也就意味著,最終承擔美國關稅代價的,其實并不是中國的出口商,更不是美國進口商,而是最普通的美國民眾,最普通的美國消費者。
紅脖子們把特朗普選上來,希望的是他能夠改變這一切,而不是要他惡化這一切,進而讓他們過上更加艱難的生活。
3
特朗普現在很清楚自己的弱點,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特朗普其實仍然沒有將中國放在一個對等的位置。
他一面向中國示好,一面仍然向中國施加威脅,甚至警告全世界,不允許購買中國的昇騰芯片。也不允許使用美國芯片,來訓練中國的AI。
很顯然,特朗普還沒有完全放棄打壓中國,他仍然還在試圖尋找一個并不存在的“平衡點”,但是特朗普越是不肯直面現實,其實中美之間就越是沒有可能恢復正常,談判就越是沒有可能繼續進行下去。
而對于美國底層消費者而言,他們的糟糕生活,就仍然要繼續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