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賴清德在位,臺海局勢兵兇戰危。島內討論兩岸統一的聲音越來越多,甚至有臺灣名嘴提出了和統的6個條件。
臺灣國民黨桃園市民意代表詹江村,在社交媒體上轉發的一份清單,姑且我們認作這是他們提出的和統“條件”吧。
首先我個人覺得,這份清單有一個比較好的傾向是,他沒有跟民進黨和國民黨深綠陣營一樣,把兩岸的稱呼徹底對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兩岸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緣關系。但是這份清單還是讓人感覺不舒服,這是為什么呢?我估計是因為,這有點像咱們內地游客去香港玩,被一些香港人吐槽我們大陸來的素質差一樣,帶有一定的“歧視”。
言歸正傳,這六個條件第一個是“臺幣與人民幣1比1兌換”。那么人民幣與臺幣的匯率是1:4.16,就是一百塊人民幣可以兌換416元臺幣。這會有什么影響呢?簡單來說就是臺灣地區的貨幣升值了,臺灣老百姓“臺灣掙錢大陸花”,會過得很舒服。但是對于兩岸經濟的沖擊,將是非常嚴肅的,臺灣商品輸出大陸的競爭力將被削弱。
第二個條件是“幫臺灣蓋跨海大橋”,這個事情其實大陸學界早就提出過,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隧道,甚至國家層面早就在考慮,從北京通往臺北的高鐵的不同方案。
第三個條件是“大陸人不可以去臺灣炒房”,關于這個就沒什么好說的了,如果非要有這樣的限制,那是不是也要限制臺灣人,不能來大陸炒房?這前面三個條件都還能理解,但是后面的三個條件,就逐漸脫離現實了。
第四個條件是,“臺灣孩子參考(大陸)高考要加分”。根據有關規定,有三類考生可以降低分數線錄取,分別是: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歸僑、華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烈士子女。這里包含了臺灣籍考生,但是這是兩岸尚未統一的情況下執行的,如果未來兩岸統一了,這個政策勢必會慢慢被替代。
第五個條件是,“臺灣地區的所得稅收入,全部用于臺灣”。參考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地區都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在金融、法律和財政方面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這意味著它們有自己的稅收制度和政策,不向國家直接納稅。但是這樣是有前提的,人民解放軍在香港澳門有駐軍,這才是高度自治的基礎。
第六個條件是,“臺灣人移居大陸內地養老,退休金要照領”。這個條件跟第一個條件有點像,臺灣地區貨幣升值,然后來大陸退休享福。臺灣地區的養老金又交給大陸,又想要大陸養老嗎?只能說想象很美好。
綜上所述,這些條件其實都跟臺灣老百姓,統一后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些條件并非不能談,但是問題是,臺灣地區跟97年香港回歸不一樣了,當時內地和香港差距太大,現在大陸跟臺灣地區,實際經濟水平并沒有多大差別,臺灣人沒有太多叫價的本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