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書信里的宋人|穿越生死線的范仲淹

0
分享至

書信,是與宏大歷史敘述有一定距離的私人場域。“書信里的宋人”基于宋代士大夫之間的私人往來信件,力圖帶領讀者走進宋代士人的內心世界。

慶歷元年(1041)正月,陜西延州城(今延安地區),52歲的范仲淹得到手下通報,說寨主高延德求見。范仲淹接見了高延德,見面后得知高延德是來為西夏皇帝李元昊傳口信的,說李元昊想求和,約范仲淹幾天后在保安軍見面談判。

此時是宋夏戰爭爆發的第二年,正是形勢焦灼的時候,李元昊突然派人求和,是真是假?如此重大的事,李元昊不派使者,不拿文書,只讓一個寨主來傳話,實在有些兒戲。范仲淹覺得肯定又是李元昊在使詐,他之前也干過這種事。于是范仲淹就給李元昊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如果真心求和,就應該正式一些,否則自己沒法報給朝廷。范仲淹寫完信之后,派手下韓周作為自己的代表,跟寨主高延德一起去見李元昊。然而就是這封信,險些給范仲淹帶來殺身之禍。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篇范仲淹寫的《邊事帖》(圖1),這是他寫給朋友的一封信。本文圍繞《邊事帖》,講講范仲淹在西北御邊的經歷,特別是他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和智慧,以及帖中提到的教育問題。


(宋)范仲淹《邊事帖》,縱30.5厘米,橫42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個好消息

《邊事帖》內容如下: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

“仲淹”二字寫得小小的,這是一種書信禮儀,表示謙卑。“再拜”是拜兩次的意思,這是古代書信中常用的一個敬詞。“知府刑部仁兄”是對收信人的稱呼。

伏惟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占江山之勝,優哉樂乎。

祝您起居萬福。您在我的家鄉廣施恩惠,那里山美水美,您應該過得很快樂。

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

我這里的邊防之事雖日夜勞苦,但仰仗朝廷神威,現在到處都很安寧,也越來越有秩序。

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

我家鄉的親人朋友都得到您的庇佑,真是萬分有幸!

師道之奇,尤近教育。

您倡導的“師道”令人稱奇,非常接近教育的根本。

乞自重自重。不宣。

希望您多多保重,不多說了。

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這是落款。

范仲淹這封信可以作為宋代標準書信格式的范本。他在信的開頭先寫了自己的名和敬詞“仲淹再拜”,然后寫了對收信人的稱呼“知府刑部仁兄”;落款時也寫了自己的名和敬詞,以及對收信人的稱呼,后面又加了一個敬詞“左右”,字面意思是“我侍奉在您左右”,最后寫了時間。

另外,信中每寫到與收信人有關的詞語或需要尊敬的事物,都會另起一列或空格,這叫“提行”和“闕詞”。如“起居”“悠哉樂乎”“大庇”“師道”“自重”都是與收信人有關的詞,而“鄉曲”“朝廷”“鄉中”是需要尊敬的事物。“提行”和“闕詞”是古人書信中列與列長短錯落的原因。

宋人流傳至今的書信有數百篇,大多都是熟人之間的信,所以能把各項書信禮儀都寫得很到位的是少數。范仲淹的書信卻都能把各項書儀都照顧到,說明他是一個非常謙遜有禮、性格嚴謹的人。

這篇書信是寫給誰的呢?范仲淹稱呼他“知府刑部仁兄”,說明收信人的差遣是知州或知府,他的官銜是“刑部”的某個官,如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等,且收信人年齡比范仲淹要大。單憑這幾項信息還不足以找出收信人是誰,但結合書信中幾個關鍵詞,就可以做出判斷。

首先,根據“邊事”可知范仲淹正在西北御邊,結合他的工作履歷可將這封信的時間鎖定在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之間,再根據“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可知大概率是在慶歷三年(1043),因為前兩三年宋軍接連大敗,一直處于緊張防守的狀態,直到最后一年時才具備“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的條件。信中落款時間是三月十日,所以可推知這封信大概率寫于慶歷三年三月十日。

其次,根據“施鄉曲之惠”“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可知收信人是在范仲淹的家鄉擔任知州。范仲淹的籍貫是蘇州,他父親是蘇州人,但范仲淹的出生地不是蘇州,而是在今天的河北正定(一說江蘇徐州)。他的父親宦游時,帶著母親一起,范仲淹就降生于宦游途中。范仲淹出生才一年,父親就去世了,窮苦無依的母親帶著他改嫁給一個朱姓山東官員,范仲淹也改名朱說。范仲淹二十多歲時才得知自己的身世,直到入仕為官之后才改回了范姓并認祖歸宗,之后他就一直把蘇州視作自己的家鄉。

經過查詢史料,慶歷三年三月的蘇州知州是富嚴,富嚴此時的官銜是“刑部郎中”,與范仲淹信中的稱呼“刑部”相符。富嚴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官,他應該是因為不愿意看到戰爭持續帶給百姓的經濟壓力,所以才給身處前線的范仲淹寫信詢問戰爭形勢。曾在基層工作多年的范仲淹應該非常能理解朋友的心情,三年多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財物,這些財物很大一部分都得由各地官府從民間征收,不僅老百姓快被榨干了,官員們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范仲淹在信中先介紹了自己的近況,“此間邊事夙夜勞苦”,表明自己在盡力早日贏得戰爭,然后又介紹了邊疆形勢,“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

范仲淹不便在信中對朋友說得太詳細,但是這寥寥數語對于在后方焦急期盼戰爭結束的富嚴來說,應該也是足以寬心的好消息了。

宋朝與西夏的恩怨

范仲淹參與的這場戰爭,是宋朝和西夏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西夏作為一個與宋、遼、金并立爭雄近兩百年的王朝,卻一直比較神秘。西夏是由西北地區的黨項族建立的政權。黨項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發端于青藏高原,后逐步遷移至黃土高原。唐末“黃巢起義”爆發后,黨項族首領拓跋思恭出兵助唐,被賜姓“李”,并被封為“夏州節度使”,也稱“定難軍節度使”,占據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正式成為一支割據力量。

宋朝建立之后,黨項首領李彝興繼續率部臣服宋朝,宋朝也繼續封他為定難軍節度使,兩國數十年間相安無事。到李彝興的孫子李繼捧繼任首領之后,李繼捧威信不足,無法統御本部,于是將五州之地獻于宋朝。宋太宗面對天上突然掉下的大餡餅,開懷笑納。可是這免費的“餡餅”不是那么好吃的,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不想當宋朝的臣民,就逃出城去,率眾自立,逐步搶奪黨項族原來的五州之地。

宋朝將李繼遷視為叛賊,多次派兵圍剿,卻都沒能將李繼遷剿滅。李繼遷一邊打一邊跟宋朝說好話,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宋朝無奈之下也只能承認他的存在,再次封他為定難軍節度使。李繼遷憑借不屈的意志和靈活的策略頑強生存,同時依附于宋和遼,兩邊借勢,逐步發展壯大,宋、遼、夏三國開始維持“三角平衡”。

經過李繼遷和兒子李德明、孫子李元昊三代的經營,他們將版圖擴大至橫跨今天的陜、甘、寧、青、蒙,面積約相當于宋朝國土的五分之一,而且訓練出了強悍的游牧騎兵。到李元昊掌權時,他看自己有這么大的家業還要依附于宋和遼,在他們面前唯唯諾諾,覺得十分憋屈,他也想當皇帝,跟宋遼兩國皇帝平起平坐。

經過數年的運籌,宋寶元元年(1038),35歲的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大夏國,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首府銀川)。由于它地理位置靠西,所以史稱西夏。

宋朝見李元昊自立為帝,立即削去其一切封賞,斷絕與西夏的貿易往來,并向邊境增兵,準備討伐狂妄的李元昊,兩國再次翻臉。康定元年(1040)春,西夏首先發起進攻,宋軍慘敗。慘敗的原因不是宋軍人少兵弱,而是將領水平不行。宋朝廷見狀立即往西北增派將領,這卻把仁宗皇帝難住了,因為經過幾十年和平的環境,宋朝已經很難找出善于領兵打仗的將領了。而且當時的戰區領導都是由文臣擔任,可是文臣當中有幾個善于領兵打仗呢?

這時知制誥韓琦從蜀地出差回來,跟仁宗談論起西北的軍事,非常有見解。仁宗立即任命他為陜西安撫使,赴西北視察軍事。韓琦到陜西前線之后,發現形勢很嚴峻,沒有良將統攬全局,數十萬大軍分布在漫長的邊境線上就像一盤散沙。韓琦心里有一個人選,但卻不敢跟皇帝說,因為這個人是范仲淹。

四年前,范仲淹彈劾宰相呂夷簡,卻落了個“朋黨”的罪名被外放,后來仁宗專門下詔,警告群臣“戒朋黨”。韓琦擔心如果此時他推薦范仲淹,鬧不好自己也得落個“朋黨”的罪名而受罰。可是現在正值國家用人之際,他如果因為懼怕受罰而不敢推薦人才,那豈不是耽誤國事嗎?

思慮再三,韓琦還是給皇帝上疏推薦了范仲淹,并寫了這樣一句“若涉朋比,誤國家事,當族”,意思是,如果我是因為勾結朋黨才推薦范仲淹,最后耽誤了國家大事,那就請滅我全族。仁宗見韓琦說了這么重的話,而且前線確實緊缺將才,也就不再追究“朋黨”的事了,將正擔任越州知州的范仲淹調往西北。

為什么韓琦寧可壓上全族性命也要推薦范仲淹呢?范仲淹之前可從來沒打過仗。韓琦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更合適的人,另一方面是因為范仲淹之前曾多次上書談論邊事,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眼光。他在十幾年前就曾給朝廷上書,說邊疆缺乏精兵良將,官兵只知道搞錢享樂,而且邊疆地區糧食生產能力不足,很容易讓周邊民族乘虛而入。他還專門指出,西北邊疆雖然暫時很和平,但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做好戰備工作,否則一旦起戰事,必然失敗。事后來看,范仲淹的分析是非常準確的,只可惜他人微言輕,沒有引起朝廷重視。

范仲淹不僅對邊防存在的問題洞若觀火,還給出了具體建議。針對缺乏將才的問題,他建議一定要大量培養軍事人才。當時孫子兵法、吳起兵法這類兵書被列為禁書,以防止將官學會了之后造反,范仲淹認為應該在那些“根正苗紅”的家族中挑選將才,秘密授予兵書讓他們學習,并且安排他們到邊疆歷練;另外也要在文官當中挑選那些對軍事感興趣的人,也讓他們學習兵法;同時還建議朝廷重啟武舉考試,在平民當中選拔將才。針對邊疆糧食不足的問題,他建議讓邊疆地區的官員集思廣益,謀劃解決方案,還建議實行屯田,也就是組織士兵或流民耕種土地,獲取軍糧。如果朝廷真的能夠重視范仲淹的這些言論,或許就不會有十幾年后的西夏入侵,即便西夏入侵,宋朝也不至于無人可用。

范仲淹臨危受命,到達西北之后,立即視察邊防,并上疏談論西北兵事,他的見解深刻而獨到,于是朝廷任命他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相當于西北戰區副總指揮。過了沒多久,韓琦也被任命為副總指揮。當時的總指揮是夏竦,夏竦、范仲淹、韓琦又各自招募了自己的助手,至此,宋軍抗擊西夏的“戰區指揮團”組建完成。

仁宗委派韓琦赴西北時,曾對他說:“異類猖獗,官軍不習戰,故數出無功,今因小警,乃開后福。”意思是宋軍好久沒打仗了,有點生疏,這次失敗是個警示,后面吸取教訓會好起來的。仁宗這番話代表了當時很多官員的想法,他們覺得宋軍是很強大的,不可能打不過西夏這群野蠻異類,這次失敗只是一時失誤。事實真的如此嗎?新組建的“指揮團”能否帶領宋軍“開后福”呢?

戰略分歧

當指揮官各就各位,數十萬大軍和糧草器械也部署到位之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最基本的戰略問題:是攻還是守。攻就是立即集結數十萬大軍攻入西夏境內,一舉將其殲滅;守就是先做好防守,不讓西夏有可乘之機,待時機成熟再考慮進攻。

針對這個問題,朝堂和前線都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攻策”,一派主張“守策”,這兩派的主張各有其優點,也各有其缺點。“攻策”的優點是可以速戰速決,減少持久戰對國力的消耗,缺點是風險大,一旦進攻失利,損失巨大。“守策”的優點是風險小,可以盡可能地保存實力,缺點是戰線拉得長,要將兵力分散于上千公里的邊境線上,且長期對峙對國力消耗巨大。

這兩個方案的本質區別其實在于對目前的宋軍實力如何看待。主張“攻策”的人對宋軍實力有充足信心,認為可以一舉殲滅西夏,一勞永逸;主張“守策”的人對宋軍當前的實力沒有信心,認為應該先改善自身防守,立于不敗之地,再考慮進攻。

范仲淹主張“守策”,他的主張不是憑空想的,而是深入調研后得出來的結論。

在范仲淹看來,西夏之所以敢大舉進攻宋朝,是因為宋朝的邊界地區防守太差,才給了敵人可乘之機,所以當務之急是充分加強沿邊城寨的戰備狀況和防守能力。西夏的游牧騎兵擅長野戰,但不擅長攻城,只要能夠加強防守,就可以抵御他們的進攻。另外,當敵人來進犯的時候,就堅壁清野,將人和物資都挪到城里來,使他們搶不到任何東西。同時,各城寨之間有事要互相救援。這樣堅持兩三年,西夏人打打不贏,搶又搶不到東西,只能自我消耗,他們就疲軟了,到時再發動進攻,一舉將其殲滅。

針對很多人主張的“攻策”,范仲淹認為,幾十萬大軍攻入西夏境內,氣候、地形都不熟悉,糧草運輸也很困難,而且宋朝的步兵面對西夏靈活的騎兵,有天然的不利因素。另外,大部隊開進西夏,要穿過沙漠,很容易遭到西夏伏擊,困在沙漠中斷糧斷水,然后就會被西夏人一鍋端。再者,太宗時期就曾大軍討伐西夏,當時宋朝還有很多開國時期的精兵良將,黨項人也還沒那么強大,都沒把他們打敗。而當前的宋軍既沒有精兵宿將,也沒有與西夏作戰的經驗,而且西夏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氣焰正盛,宋軍憑什么取勝呢?總之,任何一項因素都可能導致宋軍失敗,所以范仲淹反對主動進攻。至于錢糧不足的問題,他仍然建議實行屯田。

對于范仲淹來說,真正難的其實不是如何贏得這場戰爭,而是如何讓別人接受自己的主張,如何讓那些盲目自信的人頭腦清醒。所以,在跟西夏打仗之前,范仲淹要先打一場內部的溝通仗。

攻守之爭

戰區的主要領導是三位,除了范仲淹,還有夏竦和韓琦,先說總指揮夏竦。夏竦是最早被派往陜西的統帥之一,他精通歷史,所以也研究了宋朝跟黨項人的對戰史,而且他研究之后的結論跟范仲淹類似,太宗皇帝當年擁有那么多精兵良將,五路伐夏都失敗了,現在就更別想了。他認為宋夏之間將是一場持久戰,宋朝要想贏得戰爭,只能采取加強防守的戰略。

也就是說,在大的戰略方向上,夏竦和范仲淹的觀點是一致的,但不代表他就會支持范仲淹,因為夏竦的立場沒有那么堅定。夏竦不像范仲淹那么富有家國情懷,范仲淹為了國家利益可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而夏竦更多考慮的是個人利益,隨時可能為了個人利益而改變主張。所以,雖然他是總指揮,但他不會明確堅持某個主張,而是會隨機應變。

再說與范仲淹同為副總指揮的韓琦。韓琦主張“攻策”,此時的韓琦才30歲,年輕氣盛且雄心勃勃,渴望通過這場戰爭建功立業。他相信在自己和一眾將領的帶領下,必然可以一舉打敗西夏,根本不需要長期消耗國力。

兩個副總指揮一個主張攻,一個主張守,總指揮夏竦見兩個副手各執一策,就兩邊都不得罪,他知道這件事干系重大,不想過多承擔責任,就不發表自己的主張,所以指揮團內部一比一打平。夏竦把球踢給了朝廷。他給朝廷寫了一篇奏章,綜合范仲淹和韓琦的觀點,制定了攻、守二策,然后命韓琦帶著這篇奏章,快馬加鞭奔赴京城,讓仁宗皇帝去做選擇。

仁宗皇帝看完夏竦的奏章,也拿不定主意,就把這篇奏章發給東、西二府的大臣們討論。大臣們討論得很激烈,最后攻策占了上風。此時已經進入十月了,于是朝廷下令,第二年開春,大軍討伐西夏。

得到朝廷的命令之后,韓琦自然是積極響應和備戰,夏竦雖然內心主張守策,但他見朝廷都下令要進攻了,于是也開始準備進攻了。唯獨范仲淹犯了難。如果聽從詔命,主動出擊,那就是置數十萬大軍于險境;如果不照辦,那就是抗命,還會得罪那些主張進攻的人,說不定還會被扣一個“懼戰”的帽子。

在這件事上,范仲淹充分顯示了他的溝通技巧,他給朝廷上了一篇奏章。在這篇奏章里,他先是找理由延緩出兵日期,說剛開春天寒地凍,行軍困難,糧草也不好運輸,一旦困在冰天雪地將十分危險,不如先緩緩,等天氣暖和點了再出兵;另外他又說,經過幾個月的整頓,邊防已經大為改善,西夏人或許已經不敢來犯了,所以應該想辦法招降西夏,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也;最后他又說,他所管轄的延州(今延安)地區一直是西夏進貢的通道,為了彰顯宋朝方面招降的誠意,不要把和平之路堵死了,所以他這一路最好先按兵不動,只要西夏愿意認輸,他們隨時可以來進貢。

總之,范仲淹通篇都沒有反對出兵,但是又找了各種理由來拖延出兵。提交了奏章之后,還沒等朝廷回復,范仲淹就又上疏給朝廷,他就像個老父親一樣,把問題掰開了揉碎了說給仁宗皇帝聽。

就在這個時候,范仲淹的好朋友尹洙來找他了。尹洙是韓琦的助手,他這次來是替韓琦當說客的,希望范仲淹能夠聽從朝廷的詔令,趕緊整軍備戰,跟韓琦一起發兵。尹洙與范仲淹交情頗深,當年范仲淹因彈劾宰相呂夷簡而被貶,尹洙主動跟朝廷說自己是范仲淹的同黨,要求跟范仲淹同貶,這種情義令范仲淹終生難忘,所以韓琦派尹洙當說客當然是最佳人選。可是范仲淹態度依然非常堅決,在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上,他一點都不徇私情。

尹洙見范仲淹不答應,就賴著不走。范仲淹也不趕他,每天好吃好喝招待,就是不同意發兵。過了幾天,朝廷針對范仲淹奏章的批復下來了,范仲淹的申請被批準了。這下他更理直氣壯了,把朝廷的批復拿給尹洙看,說朝廷已經同意他這一路不出兵了。

估計尹洙出發前,韓琦給他下了死命令,讓他一定要說服范仲淹,所以尹洙還是賴在范仲淹面前,天天跟他軟磨硬泡。一直過了二十多天,尹洙嘴皮子都要說破了,范仲淹一點心軟的跡象都沒有。尹洙沒辦法,只能啟程回去找韓琦復命。

在尹洙勸說范仲淹的過程中,夏竦和韓琦也沒閑著,他們分別給朝廷上奏章,說原來計劃是兩路兵馬一齊出動,現在范仲淹不出兵,只剩韓琦一路,勝算太小,希望朝廷能給范仲淹單下一道旨意,命令他一起出兵。

就在他們等待朝廷批復的過程中,出事了。西夏李元昊又率領大軍打過來了,西夏上一次入侵的目標是延州,這次他們見范仲淹駐防的延州守備非常完善,未敢輕舉妄動,就選擇了韓琦的防區。韓琦派兵出城作戰,結果中了西夏兵的埋伏,一萬余人全軍覆沒,這就是宋夏戰爭史上的“好水川之戰”,也是宋軍與西夏交戰中的第二場大敗。

面對這樣的結局,韓琦終于知道,不能跟西夏騎兵在野外硬碰硬,還是范仲淹的防守策略更可靠,于是他也不再主張主動出擊,而是踏踏實實修城堡。朝廷把他調到秦州擔任知州,他花巨資給破敗的老秦州城做了一個結結實實的加固工程。一有戰事,就把老百姓和牲畜都遷到城里來,城門一關,西夏人什么也搶不到,攻城也攻不下,這就是采用了范仲淹的策略。

面對宋軍再次慘敗,皇帝和朝廷大臣也開始清醒過來了,西夏軍能夠連續獲勝不是僥幸,而是他們真的很能打,宋軍還是先老老實實堅固城池,加強防守吧。于是,朝廷重新下令:以后不許主動出擊,只有在西夏軍打來的時候,才能給予反擊。自此,“守策”成為朝堂和軍隊的統一思想,幾十萬大軍保住了。

在局勢非常緊張、主戰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為什么從沒領過兵、打過仗的范仲淹卻能夠保持理智,看清局勢,做出正確的戰略判斷,并且還能巧妙地把局勢扭轉回來呢?首先是因為,范仲淹有很強的憂患意識,他在多年之前就開始研究邊疆形勢,鉆研軍事。另外,范仲淹還有一項非常強大的能力,那就是他的調研能力。不論政事、軍事,范仲淹從來不說大話、空話,他在對一件事發表意見之前,必定會做充分而詳盡的調研,確保自己的分析和建議有理有據。

范仲淹一到前線就開始做深入的調研,對于地形狀況、宋軍布防狀況、城寨堅固程度等都了如指掌,還不斷派出小股部隊進入西夏境內去試探西夏人的實力和作戰特點,做到了知己知彼,然后才開始提出自己的戰略主張,所以他的主張才能符合實際,最終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范仲淹非常信奉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他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當時的官場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明白了這些,再來看范仲淹的表現,就不足為奇了。

戰術能力與識人用人

作為一名軍事統帥,只懂戰略是不夠的,還必須懂戰術。如果說大的戰略可以通過調查研究來掌握,但指揮作戰的能力可不是那么容易獲得的,這是個術業有專攻的技術活,范仲淹是一名文官,他懂戰術嗎?我們再看一個他的故事。

西夏入侵宋朝的第一次戰斗——“三川口之戰”是在延州地區展開的,延州知州范雍承擔主要戰敗責任,被調離戰場。不久之后,范仲淹從內地來到戰區,也駐扎在延州。范仲淹先巡視了一圈延州城的軍事部署,他發現延州城共有一萬八千士兵,其中高級將領率領一萬士兵,中層將領率領五千士兵,低級將領率領三千士兵。敵人來了之后,不管敵軍數量有多少,都是低級將領的三千士兵先上,戰敗之后,再由中層將領的五千士兵上,最后是高級將領的一萬士兵上。

范仲淹認為,讓弱小部隊先上,強的部隊反而在后面,這樣必然失敗。所以,他將全城兵馬平均分為六隊,每隊三千人,由六個將領分管。敵人來了之后,根據敵軍的數量,每次派出去一部分,打累了再換一撥,輪番出戰,這樣每次派出去的兵馬戰力相當,而且能夠及時得到休息。范仲淹這種部署有效提升了宋軍的防御能力,所以在整個戰區得到推廣。

當西夏人得知了范仲淹的兵力部署之后,這樣說:“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他們說的“小范老子”就是范仲淹,“大范老子”是指前任延州知州范雍。西夏人只通過范仲淹調整城防部署就得出了結論,對范雍可以隨便欺負,但范仲淹是個懂行的人,絕對不可小視。從此之后,西夏人再也不敢打延州城的主意了,甚至只要是范仲淹所負責的防區,他們都盡量繞著走。

久而久之,連仁宗皇帝都認可了范仲淹就是一個很會打仗的將軍。在宋夏戰爭的第三年,西夏發起了入侵宋朝的第三次戰役——定川寨之戰,宋軍又是慘敗。這次戰役并不是發生在范仲淹的防區,但是他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率兵馳援。

仁宗得到西夏入侵定川寨的戰報之后,非常著急,他指著地圖說:“若仲淹出援,吾無憂矣。”很快,戰報又傳來,說范仲淹真的去支援了,他還沒到,西夏人就撤退了。仁宗大喜,說道:“吾固知仲淹可用也。”立即為范仲淹升官。

范仲淹之所以會排兵布陣,是因為他很早之前就料到邊疆不安,必有一戰,故而很早就開始研究兵法,對于如何排兵布陣了然于胸,等到了前線之后又立即深入實際,練兵的同時不斷派小股部隊去與西夏人作戰,獲得充足的作戰經驗,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很快就成長為一名戰略、戰術兼備的優秀將領。

作為一名優秀的將領,還必須會識人,會用人,在這方面,范仲淹依然顯示了他超凡的眼光。在范仲淹駐扎延州期間,他主持修建了一座城池——青澗城。說起修青澗城,必須得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在宋夏戰爭期間成長起來的名將——種世衡。

種世衡比范仲淹年長4歲,他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叔叔名叫種放,是北宋初期有名的隱士,后來被皇帝請出山做官。種世衡小時候跟著叔叔長大,身上也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力量”。種世衡憑叔叔的恩蔭進入仕途,一直做的都是小官,后來到西北做了武官,在跟黨項人的對抗中逐步成長起來。

范仲淹慧眼識英才,大力培養他,給他錢糧、兵力,讓他擴充力量,逐步建立起了名震一時的“種家軍”。在當時,種家軍的名號比我們熟知的楊家將要響亮得多。為保衛大宋,種家五代數十人戰死疆場。《水滸傳》當中的“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的原型就是種世衡的后代。

種世衡到延州之后,見延州東北方向守備空虛,敵人吃個早飯的工夫就可以溜達進來搶東西。他就跟當時駐防延州的范仲淹建議,將延州東北方向一座廢棄的古城重新修復起來,可以抵擋西夏兵。范仲淹一聽,這是個好主意,就讓種世衡負責這個工程。西夏人見宋兵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筑城,擋他們的財路,他們當然不干,就不斷派兵騷擾。種世衡就一邊跟西夏人打仗,一邊修城。

這個古城所在的位置海拔高,到處是石子,沒有水源。種世衡就下令挖井,一直挖到150尺,都挖到石頭了也沒看見水,士卒們都放棄了。種世衡就下令,每挖出一筐石頭,賞一百錢。重賞之下,大家又開始使勁挖,結果清泉噴涌而出,這個地方就被命名為“青澗城”。

在大西北,有水就會有人,有人就可以辦很多事,但是要讓這座孤城重新被喚醒,還需要很多錢糧物資。朝廷給不了那么多錢糧,種世衡就艱苦創業,自力更生。他開發了兩千頃土地種糧,還利用靈活的頭腦廣開生意之門,發展商業,整座城被盤活了,成為邊境上的重要防守力量。

種世衡非常善于使用計謀,西夏有一對野利兄弟,是李元昊的左膀右臂,種世衡巧妙地使用反間計,讓李元昊殺了野利兄弟,大大削弱了李元昊的力量。他還非常會做“統戰工作”。西北邊境一帶有很多少數民族,很多部落對宋朝官員有意見,不服管理,成為邊境上的不安定因素。種世衡恩威并施,收攏人心,讓他們為宋軍服務,成為抗擊西夏的重要力量。

除了種士衡,范仲淹還提攜了名將狄青。狄青從一名士兵逐步成長為西北邊境上的武將,范仲淹見了狄青之后,認為他有良將之才,就將一本《呂氏春秋》送給他,希望他不要只做一名莽夫,還要學文化,懂歷史。狄青從此用功讀書,通曉了秦漢以來的全部兵法,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將軍。

西夏終求和

在積極加強宋軍邊防能力的同時,范仲淹始終在研究一件事,那就是怎樣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要實現這個目的,除了讓自身變得強大,外交談判也是十分重要的,范仲淹就曾嘗試跟李元昊進行談判。

自宋夏開戰以來,西夏皇帝李元昊經常使用詐術,不是詐降,就是詐敗,設計各種圈套,宋軍沒少上他的當。宋朝與西夏的第一次大戰“三川口之戰”之所以失敗,就是延州知州范雍輕信李元昊的求和而導致。宋朝見李元昊沒有契約精神,就嚴令邊境的將官們,不準私下與西夏有任何往來,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先上報朝廷,由朝廷來定奪,免得又中了李元昊的詭計。

李元昊派寨主高延德來跟范仲淹約談判時間和地點,范仲淹料到李元昊又在使詐,就給李元昊寫了一封長信,說如果西夏真想求和,就要有正式的態度,然后掏出一顆長者之心,對李元昊諄諄教導,希望他放棄帝號,繼續歸順宋朝。范仲淹寫完之后派下屬韓周送給李元昊。李元昊沒有立即回信,而是將韓周扣押,然后發動了入侵宋朝的第二場大戰“好水川之戰”,可見他的求和只是詐術,是為了讓宋軍放松警惕,方便他進攻。

西夏大勝之后,李元昊乘勝給宋仁宗寫了一封信,并派使者跟隨韓周一起送到范仲淹麾下,范仲淹一看,這封信里充斥著傲慢侮辱的語言,不堪入目,就當著使者的面把信給燒了。過后,他又把這封信復寫了一遍,但是把那些侮辱性的言辭刪掉了,只保留了關鍵內容,然后上交朝廷。

朝中大臣讀完范仲淹改寫的信之后,討論的焦點并不是李元昊這封信的內容,而是如何處罰范仲淹,因為范仲淹不該擅自做主跟西夏進行外交活動,更不應該將西夏皇帝寫給宋朝皇帝的信燒毀,副宰相宋庠甚至跟仁宗建議斬殺范仲淹。最后,經過其他大臣說情,仁宗考慮到范仲淹也是一片忠心,而且正值用人之際,就沒有對他予以重責,只是將他貶官一級。

慶歷三年(1043)春,陜西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已升任陜西四路都部署、經略安撫兼沿邊招討使的范仲淹收到一份諜報:西人請和。

此時宋夏戰爭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雖然宋朝和西夏的幾次戰役都是以宋軍失敗結束,但畢竟只是局部性戰役,每次損失人數大約在一萬余人,對于駐守西北的數十萬大軍來說,并沒有傷筋動骨。經過三年的“夙夜勞苦”,宋軍防御能力逐漸加強,城寨也愈加堅固,西夏人已經很難討到便宜了。宋軍從一開始的戰略被動已經逐步轉為主動,已經具備了攻擊西夏的條件,這也就是范仲淹《邊事帖》中所說的“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的含義。所以范仲淹和韓琦開始謀劃從戰略防守轉為戰略進攻,奪取橫山,收復靈武,沒想到西夏卻再次求和了。

此次西夏的求和卻是真的了,因為西夏確實打不動了。西夏的大部分物資都需要從宋朝進口,宋夏翻臉之后,宋朝斷絕跟西夏的貿易,導致西夏經濟出現問題,隨之也出現很多社會問題。加之西夏又搞僵了跟遼國的關系,“三角平衡”被打破,西夏無力同時跟宋、遼兩個大國對抗,只能被迫求和了。

這個結果和范仲淹在戰爭剛爆發時主張的“守策”一致,再次印證了范仲淹卓越的軍事戰略眼光。范仲淹之所以能被稱為軍事家,就是因為他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為。他的軍事思想和戰略不僅對當時的戰爭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而且對多年之后宋朝與西夏的歷次戰爭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蘇州建學和慶歷興學

范仲淹寫給富嚴的信里說“師道之奇,尤近教育”,這句話的確切含義有些模糊,結合范仲淹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可以理解為他是對富嚴在蘇州倡導的師道點贊,說它尤其接近教育的根本。范仲淹是公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我認為還應該給他加上一個教育家的頭銜。范仲淹一直非常重視教育,并且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教育思想和措施不僅影響了宋朝的教育和文化,對后續近千年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來說,也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鑒之處。

大中祥符四年(1011),22歲的朱說(范仲淹的曾用名)意外得知自己原來不是朱家的后代,而是被改嫁的母親帶到朱家來的。得知身世的朱說辭別母親,來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讀書。書院的前院長戚同文是有名的教育家,他出身儒學世家,自幼父母雙亡,后來勤奮攻讀儒家經典,以講授儒學成名,他的學生中登科中榜者達56人,應天府書院也因此而名滿天下。朱說在應天府書院刻苦攻讀儒學。他與戚同文有類似的童年遭遇,又受戚同文學風和師德的影響,所以五年的求學生涯,塑造了他堅毅的品格和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

大中祥符八年(1015),26歲的朱說考中進士,他仕途的第一站是廣德軍,大約就是現在的安徽省廣德市,他的官銜是司理參軍,負責司法審案。他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非常關注當地民生。他發現這里的教育非常落后,兒童入學率非常低,還從來沒出過進士。貧苦出身的范仲淹對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希望他們能有更多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于是就在府衙旁邊建了一所學堂,聘請了三位有學問的人擔任教師。從此,廣德開始興起求學之風,大約二十年后出了第一位進士,后續至北宋結束的90年間,共出了二十多位進士。

范仲淹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任官,都要辦學堂,請名師,并以儒家經典培養人才。在基層工作了多年之后,他愈發感到教育的重要性,因為他發現知州、知縣等基層長官的素質普遍不高,除了能力不足以外,更重要的是品德不夠。年老的忙著拉關系,送好處,為子孫謀官職;年輕的又不甘心扎根基層,只想著往上爬。當這些知州、知縣都只顧著為自己謀好處,而不用心處理政務時,他們手下的官吏就更散漫了。結果就是,官吏尸位素餐,基層工作荒廢,國家的很多政策執行不到位,百姓的很多問題也沒有人解決。最終,雖然國家太平了,經濟發展了,但只是讓官員們過上了好日子,老百姓的日子卻越過越差了。

范仲淹認為這個問題已經危及國本,必須做出改變。當時的范仲淹就已經清晰地看到人才的重要性,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所以,他主張以教育為抓手,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的、會治國理政的人來做官。具體說,就是要大力振興公辦教育。當時的公辦學校數量非常少,而且生源主要是貴族子弟。普通百姓的孩子求學主要依靠民間私學,而民間私學在規模、質量、師資、課程標準,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各行其是、良莠不齊,很難滿足國家的需要。所以范仲淹認為,必須由國家來主導教育事業,開辦大量的公辦學校,制定統一的教學標準,培養對口的人才。

在范仲淹38歲那年,正在家里守母喪的他被聘到應天府書院任教。能回到母校任教,范仲淹非常樂意,更重要的是他終于可以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實踐。這期間他全面整理自己的思想,給朝廷寫了多篇談論教育改革的文章,這些文章預示著他的教育思想已經逐步成熟和成型。那么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就是大力興辦官學。在全國普及公辦教育,且有教無類,招生沒有門第限制。

其次是明確培養目標。主要就是培養德才兼備的、能夠治世經邦的人才,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培養未來的合格官員。

第三是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來制定課程標準。范仲淹主張以儒家經典“六經”來培養學生,“六經”包括《詩》《書》《禮》《易》《樂》《春秋》。他認為“圣人法度之言存乎《書》,安危之機存乎《易》,得失之鑒存乎《詩》,是非之辨存乎《春秋》,天下之制存乎《禮》,萬物之情存乎《樂》”,有了這六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就可以治理天下了。至于諸子百家和各個朝代的歷史,雖然可以拿來互相比較和借鑒,但都不能像六經那樣,教人認識最根本的規律,所以只能作為輔助課程。

有了教材,還要明確怎么教、怎么考試,當時盛行以詩賦論人才,進士考試也主要看詩賦水平。詩賦講究典故的運用,講究平仄、韻腳等形式美感,也就是以考生的知識面和辭藻文采為主要衡量標準。而范仲淹認為,應該以學生對教材主旨的領悟和應用為目的,也就是說背了多少課文、記住了多少冷知識,寫出的作文多么文采飛揚,這都不是根本目標,根本目標是能不能用學到的東西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說得再簡單粗暴一點,就是學生學了這些東西以后能不能當一個好官。所以他建議日常教學和科舉考試都要重策論,輕詩賦。策論就是分析時事并提出解決方案,類似于我們現在公務員考試的“申論”。

第四是重振師道。范仲淹非常注重名師的選拔和培養。他挑選教師不看門第、學歷、官職、背景,只要有大才,有大德,能夠培養出好的學生,就會得到重視和提拔。范仲淹非常尊師重教,總是想方設法為教師們爭取好的官職和待遇。

范仲淹這些教育思想,在當時是革命性的,也確實切中了現實需求,所以一呼百應,得到很多人的響應和追隨。在他的推動和影響下,應天府書院人才輩出,成為宋初四大書院之首。

在范仲淹45歲那年,他的家鄉蘇州洪水泛濫,范仲淹被調往蘇州治水,并擔任蘇州知州。他在蘇州買了一塊地準備建一座宅子,風水先生看了之后說,這塊地上會接連不斷地出大官。這要換一般人還不得趕緊據為己有,但是范仲淹卻沒有這樣做,他想的是,我自己家富貴不如大家都富貴,于是他把這塊地捐出來建了一所官學,希望蘇州能世代出人才。他還請了當時有名的教育家胡瑗來校任教,胡瑗為學校訂立了嚴格的教規。

在范仲淹的帶動下,蘇州的歷任長官和知名人物都很重視教育,蘇州州學的名聲越來越大,學子越來越多,每年的“考公率”也名列全國前茅,蘇州成為宋朝的“教育示范城市”。據說現在的蘇州中學所在地就是范仲淹所建州學的位置。

《邊事帖》的收信人富嚴大約是范仲淹離開蘇州之后的第三任知州,他倡導的師道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是范仲淹能給他點贊,說明他在尊師重道方面肯定是做出了成績。多年之后,富嚴還在蘇州州學旁邊建了一座圖書館,稱為“六經閣”。

富嚴為官清正,一身廉潔。退休之后,他沒有回自己的老家洛陽,而是選擇居住在蘇州。為了紀念他,蘇州百姓在他所居之地建立牌坊,取名“德壽坊”,富嚴住過的巷子被命名為富郎中巷,現在的蘇州還保留有德壽坊和富郎中巷。

宋夏戰爭結束之后,范仲淹被調回朝廷主持“慶歷新政”,此時他就有機會在全國范圍內落實自己的教育思想。在他的推動下,全國各地的府學、州學、縣學遍地開花。他將胡瑗創立的教學法推行全國,并改革科舉考試,以策論為主要考試科目,將學校教育和科舉考試的目標都統一到國家實際需求上來。

“慶歷新政”只實施了一年多就失敗了,范仲淹的大部分改革措施都半途而廢,唯獨教育改革的成果一直延續下來。我國歷史上公辦教育體系的全面建立就始于范仲淹,他的貢獻惠及千秋萬代。

教育家們的教育家

范仲淹不僅為宋朝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官員,在他的提攜和栽培下,還涌現出了很多對后世影響巨大的學問家、思想家、教育家。如人稱“宋初三先生”或“理學三先生”的胡瑗、孫復、石介,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張載,以及北宋哲學家李覯等等。

胡瑗在遇到范仲淹之前,多年科考不中,便開始在民間辦學授課。他的教學理念與范仲淹不謀而合,所以范仲淹非常賞識他,邀請他到自己的學校任教,還推薦他入朝覲見皇帝,還被破格授予官職,后來又到國子監任教,很多皇室成員和朝中官員都成為他的學生。

孫復在走投無路之際,去找范仲淹乞討,范仲淹見他才學出眾,就將他召入應天府書院學習,還每月給他三千錢的補助,讓他侍養母親,孫復這才得以完成學業,并成為一代名師。石介也是范仲淹的學生,他創建了泰山書院,成為泰山學派的創始人。

張載年輕時曾想做一名武將,他到西北拜見正在領兵抗擊西夏的范仲淹,想要為國建功立業,范仲淹看他是可造之才,就勸他投身儒學。張載聽從范仲淹的勸告,棄武從文,終成一代理學大家。

范仲淹就像一棵大樹的主干,他生發出很多樹枝,這些樹枝又長出無數的綠葉,最后枝繁葉茂,結出無數果實,惠及了無數人,所以范仲淹堪稱“教育家們的教育家”。

范仲淹本是一名文人士大夫,但他卻時刻關注著邊防軍事和教育事業,這都是出于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正是因為看到國家有很多問題,所以他時刻處在“憂”的狀態中,一刻不敢懈怠,在力所能及的各個方面為國家盡心盡力。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更具體的士大夫精神,這也是為什么他能在后續千年間為世人傳頌的原因。范仲淹的一生,有太多值得我們今人研究和學習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網友自曝女友是他人女奴,交往一年的性愛短片,全都發給主人看

網友自曝女友是他人女奴,交往一年的性愛短片,全都發給主人看

社會醬
2025-05-28 18:04:31
游客稱武陵山天池底部竟為304不銹鋼,網友驚呆!景區:確有此事

游客稱武陵山天池底部竟為304不銹鋼,網友驚呆!景區:確有此事

有趣的火烈鳥
2025-05-28 19:09:13
薩巴倫卡慌了?不僅因為鄭欽文2:0輕取阿蘭戈,更因為這三點!

薩巴倫卡慌了?不僅因為鄭欽文2:0輕取阿蘭戈,更因為這三點!

田先生籃球
2025-05-28 23:56:08
邱毅,早勸你回頭不聽勸,如今回頭已無路

邱毅,早勸你回頭不聽勸,如今回頭已無路

呼呼歷史論
2025-05-29 00:32:19
唇語專家破譯法國總統馬克龍被妻子打臉后對話:布麗吉特怒罵“滾開,你個廢物”

唇語專家破譯法國總統馬克龍被妻子打臉后對話:布麗吉特怒罵“滾開,你個廢物”

愛意隨風起呀
2025-05-29 00:50:32
利好突襲!深夜,大漲!

利好突襲!深夜,大漲!

證券時報
2025-05-29 00:14:05
A股:震蕩普跌,大資金緊發4大信號!所有人做好準備,大變盤將至

A股:震蕩普跌,大資金緊發4大信號!所有人做好準備,大變盤將至

虎哥閑聊
2025-05-28 11:38:28
43歲上海男子失業后逆襲,開辟新賽道,收入是當外企高管時兩三倍

43歲上海男子失業后逆襲,開辟新賽道,收入是當外企高管時兩三倍

上觀新聞
2025-05-28 22:14:00
田徑亞錦賽第2日:日本飛人千分之2秒勝泰將奪冠 中國隊再得6金

田徑亞錦賽第2日:日本飛人千分之2秒勝泰將奪冠 中國隊再得6金

勁爆體壇
2025-05-28 21:01:14
洪秀柱直飛北京參會,馬英九心腹發現,賴清德或不想打仗

洪秀柱直飛北京參會,馬英九心腹發現,賴清德或不想打仗

小鬼頭體育
2025-05-29 01:24:30
電影看多了?女子騎共享單車,被人坐墊下放情趣用品,評論區炸裂

電影看多了?女子騎共享單車,被人坐墊下放情趣用品,評論區炸裂

派大星紀錄片
2025-05-28 17:00:51
反轉來了,中美交易生變,對華智囊被迫離職,特朗普七寸被掐住!

反轉來了,中美交易生變,對華智囊被迫離職,特朗普七寸被掐住!

科技有趣事
2025-05-28 09:37:07
77歲梁小龍現身深圳,和小20歲妻子低調坐地鐵

77歲梁小龍現身深圳,和小20歲妻子低調坐地鐵

安山客
2025-05-28 17:46:32
新冠再次爆發,可能不發燒!提醒:出現 5 個癥狀,病毒或已來敲門

新冠再次爆發,可能不發燒!提醒:出現 5 個癥狀,病毒或已來敲門

健身狂人
2025-05-28 13:41:50
吃相難看!朱媛媛去世僅11天,讓人作嘔的事就再次出現,不止一件

吃相難看!朱媛媛去世僅11天,讓人作嘔的事就再次出現,不止一件

姩姩有娛呀
2025-05-27 21:44:11
痛別!今天凌晨,她因病逝世,享年68歲

痛別!今天凌晨,她因病逝世,享年68歲

魯中晨報
2025-05-28 16:02:16
廣東燙碗令人惡心后續:汪教授再發聲,原因曝光,原來我們誤會了

廣東燙碗令人惡心后續:汪教授再發聲,原因曝光,原來我們誤會了

清游說娛
2025-05-28 13:45:36
大駝背、躲鏡頭、鼻尖分家,芭莎這一夜,楊冪的狀態和格局全暴露

大駝背、躲鏡頭、鼻尖分家,芭莎這一夜,楊冪的狀態和格局全暴露

萌神木木
2025-05-28 19:59:21
U16國足開門紅!帥惟浩壓哨絕殺,260天首勝沙特,連破3魔咒

U16國足開門紅!帥惟浩壓哨絕殺,260天首勝沙特,連破3魔咒

奧拜爾
2025-05-28 21:37:48
0-1!曼聯太慘了 連東南亞全明星都踢不過 26人登場全場機會寥寥

0-1!曼聯太慘了 連東南亞全明星都踢不過 26人登場全場機會寥寥

狍子歪解體壇
2025-05-28 22:41:43
2025-05-29 04:55:00
澎湃新聞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聞
專注時政與思想的新聞平臺。
800832文章數 507309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美國政府暫停新的留學生簽證面談 留學中介回應

頭條要聞

美國政府暫停新的留學生簽證面談 留學中介回應

體育要聞

東決G4的哈利交出了一場無瑕疵的比賽

娛樂要聞

19歲榮梓杉和混血美女疑似戀情曝光

財經要聞

74歲王石罕見發聲,能為萬科做些什么?

科技要聞

DeepSeek R1完成小版本升級,已可體驗

汽車要聞

25萬級純電SUV飛坡 特斯拉Model Y來回跳?

態度原創

數碼
藝術
時尚
手機
旅游

數碼要聞

韶音 OpenRun Pro2 S820 骨傳導藍牙耳機國補到手價不到 800 元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背心+半裙”今年夏天爆火!這樣穿時髦又減齡

手機要聞

守護數字生態!蘋果App Store五年阻止90億美元欺詐交易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长宁县| 济宁市| 霞浦县| 栖霞市| 揭西县| 滁州市| 蒲城县| 托里县| 安义县| 天水市| 绵阳市| 万山特区| 霍城县| 通榆县| 南汇区| 禹城市| 南平市| 利辛县| 阳原县| 岳普湖县| 和平县| 三门峡市| 安阳市| 永吉县| 乡宁县| 丹凤县| 普宁市| 阳城县| 周至县| 万盛区| 桦川县| 淮滨县| 依兰县| 平凉市| 团风县| 台安县| 城步| 宁明县| 靖安县|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