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嶺南的李子花與廣西的歌海相遇,一位跨越山海的追夢人正用粉筆丈量教育的緯度。來自廣東信宜的黃如華老師,這位擁有20年黨齡、12年學科集備組長經歷的資深教師,將三尺講臺化作教育協作的橋梁,在忻城縣高級中學譜寫著新時代教育者的山海情緣。
黃如華老師在支教的忻城縣高級中學留影
千里的山水阻隔擋不住教育初心的熾熱。黃如華帶著凝結二十年教學智慧的“教育行囊”,將廣東教育的春風送入桂中大地。在忻城縣高級中學的講臺上,他精心準備每一堂示范課。課堂上,他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實際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豐富的教學案例,讓晦澀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他的課堂不僅吸引著學生們全神貫注,更成為當地教師觀摩學習的典范。
黃如華老師在開展課件指導
在“青藍工程”結對幫扶中,黃如華與當地教師黃曉蘭結下深厚師徒情誼。他毫無保留地分享著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從課堂管理技巧到教學方法創新,從學生心理疏導到作業批改策略。在黃如華的悉心指導下,黃曉蘭大膽創新教學方式,引入興趣教學、引導式教學模式,通過創設趣味情境、開展小組探究、設置互動游戲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被點燃,成績也實現了質的飛躍。黃曉蘭所帶班級成績在同類班級中連續穩居前列,成為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標桿。
在教學研究方面,黃如華老師充分發揮自己擔任集備組長的豐富經驗。他帶領忻城縣高級中學的集備組教師,對教學計劃進行系統梳理與優化,結合當地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方案。在教學方法研討中,他鼓勵教師們積極探索、勇于嘗試,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命題工作上,他嚴格把關,帶領團隊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精心設計每一道試題,確保試題既能夠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黃如華老師的帶領下,集備組的整體教研水平顯著提升,學校在多次聯考中的成績不斷取得新突破,得到了師生和家長的廣泛認可。
木棉花開紅水河,教育潤物細無聲。黃如華用200多個日夜的堅守證明:當教育遇見情懷,山海皆可平;當初心照亮使命,咫尺即天涯。他的支教故事,既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初心答卷,更是東西部教育共富工程的生動注腳。正如學生們在感謝信中寫的:“黃老師帶來的不僅是知識的甘霖,更是看見山外世界的眼睛。”(邱錦全 黃如華)
來源:忻城縣粵桂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