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是一個奇跡,此戰毛主席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將紅軍從四面包圍的局面中挽救回來,為中央紅軍贏得了時間。
毛主席一生指揮無數重要的戰爭,要是說戰役規模,四渡赤水絕對不是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但是卻是毛主席指揮最為精彩的戰役,也是他老人家最得意的一場戰役。而這場戰役成功的背后,除了毛主席的高超的指揮藝術,劉伯承元帥的貢獻同樣意義重大。
當時劉伯承元帥作為紅軍總參謀長,自黎平會議復職以來,就在中央全程輔助毛主席、周副主席指揮中央紅軍,而四渡赤水戰役中,其更是深度參與。后來馮玉祥曾有言論說:“紅軍跳出重圍,四渡赤水。這種東躥西跳的戰法是他(劉伯承)早年在川軍中作戰的翻版。”
劉伯承元帥早年在四川的戰役,所留有的記載不多,但是其成名之戰還是可以查閱一二。1923年,劉帥在熊克武手下干事,彼時四川軍閥混戰,北洋吳佩孚、四川楊森等人,圍攻熊克武部,熊克武不敵,退出成都,劉帥與但懋辛各率領一路前往救援。劉帥帶領部隊,先北上廣漢,打垮了北洋前來的增援的部隊,完成最初的戰役目標。當時首先將領都建議休整,但是劉帥力排眾議,南下成都,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地襲擊到成都敵軍的側翼,一舉以少勝多,打垮敵軍,重新奪回成都。
此戰是劉帥謀略的一次集中體現,首先劉帥用兵講究迂回,進攻成都的時候,他選擇繞行北川,有那么點不走直線走曲線的意思,后面又激勵部隊克服疲勞,發揮出其不意的作用,取得勝利。在劉帥的帶領下,他曾經一夜長途奔襲90里(在舊軍閥軍隊中,已經是很厲害的速度了),起到了兵貴神速的效果。
四渡赤水戰役中,毛主席就指揮過我軍多次帶著敵人繞圈子的軍事行動,以求達到調動敵人的目的,但當時我軍一些指戰員并不能理解毛主席的目的,如紅一軍團長的林彪,就抱怨過紅軍只走弓不走弦。由于劉伯承元帥當時擔任紅軍總參謀長,那毛主席制定這些軍事行動的時候,應該說必定有劉帥的影響在里面,并且按照我軍當時的情況,毛主席制定行動方針,具體的行動方案,應該是由參謀長確定的。
劉伯承元帥在四渡赤水的戰役中,還有很多具體的工作,包括情報工作分析,如負責偵察敵情,制定行軍路線;然后是在具體渡河時的工兵指揮,比如搭建浮橋,確保部隊快速過河等等。當四渡赤水戰役結束后,可能劉帥手里的地圖里多了二十三種不同顏色的標記,那是他用筆記錄的每一次虛實變幻和每一次戰役路線的預演及謀劃。
四渡赤水是一個神來之筆,此戰是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進行,但是劉伯承元帥在四渡赤水中展現的不僅是戰術智慧,更是把地理、天候乃至民情風俗熔鑄成一幅活地圖,協助毛主席完成這次戰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