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小編將每日為您帶來精彩內容,希望您不要錯過哦~
女子在直播間花了6.81元買了10斤花生米,收到快遞后卻只有10粒!
這件事究竟誰能管管?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件事。
事情經過
據荔枝新聞5月26日的報道,上海一女子稱自己在直播間買了10斤花生米,收到后卻只有10顆。
女子表示,最近正值618活動期間,她在某直播間花了6塊8毛1分錢買了10斤花生米。
主播在直播的時候說雖然只賣6.81元,卻是足足10斤的花生米,還是保證質量的花生米,到消費者手上肯定是不會壞的。
于是,女子就買了一單,誰能想到幾天過去后確實收到了花生米,卻只有10顆。
女子認為店家是在欺負消費者,于是想找店鋪維權討個說法,而店鋪已經注銷了。女子又撥打快遞單上的發貨電話,但是這個電話也打不通。
目前根本無法找到商家。
網友們的看法
有網友表示,昨天我才碰到這事兒,直播里主播說19.9元能買12個大肉粽,結果收到一看,粽子小得跟鵪鶉蛋似的,這不是坑人嘛,妥妥的商業欺詐,現在騙子真多!
還有網友認為,說的是某音不?我感覺現在某音買東西比拼DD還坑。
我買了好幾衣服,結果實物和直播里展示的完全不一樣,太差勁了。商家直播間里搞得那么光鮮,結果發來的卻是破爛貨,真把消費者當傻瓜啊!
這位網友稱,我在直播間總共就買過三次東西,結果三次都被坑了,自此以后再也不在直播間買東西了!
另一位網友表示,還有那種9.9元60個粽子、9.9元十斤綠豆、9.9元十斤大米的,想想都不可能。只要不貪小便宜,就不會上當受騙。
還有網友覺得,訂單都沒收貨驗收呢,平臺就讓店鋪注銷了?找平臺客服應該能索賠吧,店鋪在平臺不是都交了押金的嗎?
另一位網友稱,前天我差點就被坑了!有個9.9元30個皮蛋的鏈接,我點進去準備付款,結果一看,原來是30個鵪鶉蛋!現在的商家真是太壞了,平臺也得負點責任啊!
時代在發展,購物方式也在悄然改變。近年來,網購憑借便捷性成為大眾購物的首選,然而,隨之而來的各類問題也層出不窮,其中直播間購物陷阱尤為突出,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直播間購物陷阱形式多樣,最常見的就是貨不對版。商家在直播間展示商品A,消費者滿心期待下單,收到的卻是商品B。
比如,直播間里展示的商品款式新穎、質量上乘,可到手后卻成了破爛貨,嚴重背離消費者的預期。
為了吸引流量、提高銷量,部分主播在宣傳時更是毫無底線,將商品吹噓得天花亂墜。
什么“9塊9買自行車”,消費者滿心歡喜以為撿了大便宜,結果收到的只是個自行車模型;“9塊9買10斤大米”,實際到手的卻只有10克。
這種偷梁換柱的行為,不僅欺騙了消費者,更是對商業誠信的公然踐踏。
除了虛假宣傳,模糊計量單位也是商家常用的套路。一些商品標注“10斤大米”,消費者不仔細查看,還以為自己占了大便宜,可收到貨才發現只有10克。
即便事后消費者意識到上當受騙,想要找商家或平臺投訴,往往也無濟于事。因為商家在商品標注上就耍了心眼,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霉。
商家在直播間利用各種手段誘導消費者下單,卻以次充好、偷工減料,這種不良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還讓那些真正用心做產品的商家受到牽連,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與此同時,平臺監管的缺失也為這些亂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平臺作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本應承擔起監管責任,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但現實中,平臺監管不力,導致消費者投訴無門、索賠困難。
面對這些問題,平臺必須積極作為,采取有效手段約束商家行為。
比如,加強對商家資質的審核,建立嚴格的商品宣傳規范,完善投訴處理機制等,切實為消費者撐起權益保護傘。
作為消費者,我們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在購物時,切勿貪圖小便宜。像“6.18元10斤花生米”這種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商品,想想就知道不可能。
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真有“餡餅”砸下來,那多半是陷阱或圈套。
我們要對市場價格心中有數,遇到價格過低的商品,一定要保持理性。此外,購物時要仔細查看商品信息,包括規格、型號、計量單位等,避免因一時疏忽而上當受騙。
直播購物本應是一種便捷、高效的消費方式,但只有商家誠信經營、平臺嚴格監管、消費者理性消費,才能讓直播購物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真正實現多方共贏。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我,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