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車企已經開啟了固態電池的量產倒計時。
比亞迪2013年開始全固態電池研發,已啟動固態電池產業化可行性驗證。預計2027年啟動全固態電池批量示范裝車應用,2030年后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廣汽埃安宣布將在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裝車,率先搭載于旗下高端品牌昊鉑;奇瑞汽車計劃在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上車,2027年規模化量產;上汽集團宣稱2026年全固態電池實現量產交付,2027年搭載全固態電池的智己新車實現量產交付;長安汽車計劃到2030年推出液態、半固態、固態等8款自研電芯。
豐田汽車近期宣布將于2026年小批量試產,2030年后將大規模生產;本田汽車宣布2025年1月起試生產純電動汽車全固態電池;日產計劃今年開始在橫濱工廠試生產固態電池,到2028年推出配備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
這些車企之中,不少都宣布明年量產,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行業大佬卻給固態電池潑冷水。
長安汽車副總裁鄧承浩在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撂下一句話:固態電池汽車要等到2030年后才能真正走進老百姓的車庫。在深藍S09的發布會上,他再次強調,2030年前別想買到真正固態電池。具備成本、質量、性能競爭力的固態電池汽車產品,真正大規模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預計2030年以后才有可能實現。
除此之外,寧德時代的曾毓群,比亞迪的高管,也曾經給固態電池潑過冷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別看很多車企一窩蜂宣布將要量產固態電池,但是必須要說的是,很多企業是在鉆空子,鉆的就是消費者不懂固態電池的空子。
前陣子,還有車企宣布“準固態電池”上車,后來才知道,那根本不是固態電池,而是半固態電池,僅僅取代了一部分的液態電解液,實際表現還不如一些優秀的液態鋰離子電池,這種玩文字游戲的方法太過低級。去年某電池巨頭號稱突破固態電池技術,結果被扒出來測試數據摻水,股價當場表演"高臺跳水"。
還有的固態電池,雖說也是全固態電池,簡單說就是把電池里的液體電解質全部換成固體材料。但是固態電池不同的技術路線,也是有優劣之分的,就像是寶馬7系(參數丨圖片)和寶馬1系都是寶馬,但是它們的價格和產品力一樣嗎?
固態電池分為三個技術路線,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這三個技術路線的差別,我們之前已經詳細分析過,并且出過內容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往前翻。
簡單總結就是,硫化物的固態電池,技術難度最高,上限最高,是完整體的固態電池,是大家期望中的固態電池應該有的樣子。
氧化物和聚合物的固態電池,技術難度相對更低,上限也低,要么在充電速度方面存在問題,要么在壽命方面有很大的問題,它們都不是完整體的固態電池,也不是我們期待的固態電池。
如果一款固態電池,雖然是全固態的,但是充電速度還不如現在的液態鋰離子電池,使用壽命達不到家用要求,幾萬公里就大幅衰減,你們覺得這種固態電池稱得上是技術突破嗎?而宣傳明年量產的固態電池,基本都是氧化和聚合物的技術路線,這兩種固態電池即使量產,也沒有太大的提升。
而真正的硫化物的固態電池,現在主要研究的企業是寧德時代、比亞迪、豐田等等,這種固態電池,真正量產要在2027年,而業內人都懂,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來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正能2030年大規模量產,消費者能買得起就不錯了,所以長安汽車副總裁鄧承浩,這次說的是大實話。
固態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甚至可以終結燃油車時代,但是它的研發進度沒有很多人想的那么樂觀,所謂的明年量產,都是資本游戲,都是營銷手段而已,你唯一需要考慮的是,你能不能撐到2030年之后再換車,否則還是別等固態電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