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康復科一病區專家用微創內鏡技術解決了兩位患者的跟痛癥。
病例回顧
62歲的李先生與72歲的左先生,兩位飽受足跟疼痛折磨的患者,在輾轉多家醫院無果后,于今年初慕名來到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康復科一病區。李先生自述:"這兩三年足跟就像扎了釘子,走路鉆心疼,試過七八種藥、十多次封閉治療,最近兩個月連穿鞋都困難。"左先生則因疼痛加劇導致日?;顒油耆芟?。
術前
針對這類復雜性跟痛癥,科主任盧科軍副主任醫師團隊突破傳統治療局限,創新實施"雙鏡聯合精準松解術"。
術中所見更明顯
術中鏡下所見
術后拍片
術后傷口
術后第三天,傷口不痛了,其中一位患者就能雙足落地(但我們不鼓勵所有患者傷足過早下地,如果骨贅較大、術中剝離筋膜過多還是要適當休息)
“跟痛癥”是由多種疾病導致的足跟部疼痛癥候群,涉及近端跖腱膜炎、跟脂肪墊炎、足底外側神經支卡壓癥、跟骨骨贅、跟骨骨膜炎,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其中跟骨骨贅和足底外側神經支卡壓癥藥物治療困難、藥效持續時間短,此階段有明顯骨質增生、藥物治療或物理康復等理療手段效果非常有限,因此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只能被動選擇繼續忍受病痛折磨。
此次,由科主任盧科軍副主任醫師和肖凱主治醫師利用微創內鏡下觀察、剝離顯露骨贅,用鏡下環鋸或電動磨鉆切除骨贅磨平骨質,鏡下松解筋膜瘢痕粘連至足底外側神經,避免重要血管神經損傷。
盧科軍主任強調:"跟痛癥治療應遵循'階梯化、個體化'原則。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例,微創內鏡技術既能徹底清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保留足部功能。我們已建立完整的術前評估體系、術中監測方案和術后康復路徑,為湘西北地區患者提供規范化的疼痛管理解決方案。"
專家介紹
盧科軍
疼痛康復醫學科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脊柱微創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疼痛醫學會基層醫院專家組委員,常德市康復醫學會委員,從事疼痛及骨科醫療工作10余年,擅長急慢性疑難疼痛性疾病的診斷,擅長神經阻滯,神經調控,射頻熱凝靶點消融、臭氧消融、等離子消融、單孔全脊柱內鏡、針鏡、關節鏡、UBE技術、椎體成形術等微創手術。現已做脊柱內鏡及關節微創內鏡3000余例,射頻熱凝靶點消融4000余例,為我市領先水平,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五項。
姚維
副主任醫師 從事疼痛及骨科醫療工作10余年,擅長:三叉神經痛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肋間神經痛 頸肩腰腿脊柱關節等各種慢性疼痛等,熟練開展周圍神經損傷修復 痛點神經阻滯 神經射頻調控 椎體成型及脊髓電刺激等微創手術治療。
劉軍
主治醫師,從事骨科醫療工作40年,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進修骨科,能夠開展脊柱微創及開放各類手術(椎體成型、椎間孔鏡、全椎板椎間融合);后轉入疼痛康復醫療工作,擅長新型脊柱微創手術(椎間孔鏡、UBE、MIS-TLIF、OLIF),熟練掌握急慢性疼痛疾病的診療,熟練操作脊柱關節各部位的神經阻滯、射頻消融、臭氧等離子消融各項技術。
肖凱
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從事骨科醫療工作18年,在湘雅母校進修脊柱,后在鄭州大學附一醫院、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骨科醫院等國家一流醫院短期學習脊柱、關節方向專業技術,在北區骨科單獨開展脊柱微創及開放各類手術(椎體成型、椎間孔鏡、全椎板椎間融合)、單獨開展人工肩關節置換術,亦擅長關節置換術及翻修等四類重大手術;后轉入疼痛康復醫療工作,擅長新型脊柱微創手術(椎間孔鏡、UBE、MIS-TLIF、OLIF)及關節鏡手術,熟練掌握急慢性疼痛疾病的診療,熟練操作脊柱關節各部位的神經阻滯、射頻消融、臭氧等離子消融各項技術。
羅建安
主治醫師,畢業南華大學。曾多次至湘雅三醫院學習三氧大自血,到集里醫院專門進修學習疼痛射頻治療。善長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退行性病變、膝關節炎等常見疾病,擅長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以及急性腦卒中及康復等,先后在省級、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數篇。
供稿:疼痛康復科一病區 肖凱
微編: 張嘉敏
責編:莫艷妮
一審:莫艷妮 二審:鄧燕清 終審:陳祥
主管部門:醫院黨委宣傳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