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方盛虹(000301.SZ)發布的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數據揭示了這家石化企業在行業下行周期中面臨的嚴峻挑戰。202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22.97億元,同比下滑420.33%,業績"“跳水"”幅度遠超同行;而2025年一季度雖實現3.41億元利潤,但營收卻同比下降17.50%,公司陷入增利不增收困境。
反觀公司股價表現,更是令人失望,不僅從40.95元/股的歷史高點一路跌至2025年5月23日的8.90元/股,跌幅78.3%,更是因股價的持續下跌而觸發了“盛虹轉債”的回售條款。曾經的千億煉化巨頭正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
來源:東方盛虹2025年一季報
資產負債率82.17%,總負債近1800億元
盛虹集團創立于1992年,從紡織業下游印染起家,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延伸。2018年,盛虹集團借殼東方市場,在原有熱電等業務基礎上,注入化纖業務,實現化纖資產上市。重組上市完成后,為實現上市公司全產業鏈發展的既定戰略目標,盛虹集團逐步將大型石油煉化項目(盛虹煉化)、PTA業務(虹港石化)、精細化工業務注入上市公司。2021年12月,公司完成了并購斯爾邦石化。至此,公司逐步形成了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化工綜合體,成為國內獨特的具備“油頭、煤頭、氣頭”全覆蓋的大型能源化工企業。
隨著公司的一系列擴張舉措,業績也水漲船高,并最終在2021年達到45.44億元的歷史高點,只是好景不長,隨著原油價格的下跌以及下游需求的放緩,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并在2024年創紀錄的虧損22.97億元。這一業績"“跳水"”不僅反映了石化行業周期性下行的沖擊,更暴露出公司高杠桿運營模式在行業低谷時期的脆弱性。深入分析公司財務狀況,債務問題已成為懸在東方盛虹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截至2025年一季度,東方盛虹總負債達到1765億元,資產負債率飆升至82.17%。這一負債水平已顯著高于同行——同期榮盛石化和恒力石化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45%和76.55%;而行業的加權平均值更是不到70%。
來源:Wind
更令人擔憂的是公司的債務結構,短期借款為582.86億元,同比增長24.30%;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13.18億元,同比增長51.15%。與此同時,公司貨幣資金僅有159.81億元,公司當前能動用的總現金也只有161.18億元。這種資金結構意味著公司面臨巨大的短期償債壓力。
債務負擔的直接后果是財務費用的急劇攀升。2024年,東方盛虹財務費用達到48.74億元,同比增長39.49%,其中短期借款利息支出1.56億元,同比增長99.42%。這一巨額財務費用嚴重侵蝕了公司利潤空間,成為業績虧損的重要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3.41億元的情況下,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仍為-26.92億元,顯示主營業務的"造血"能力尚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債務償還需求。
而且,公司發行的“盛虹轉債”回售條款已觸發。由于公司股票在2025年3月22日至2025年5月8日連續3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當期轉股價格(13.21元/股)的70%,且處于最后兩個計息年度,回售條款生效。雖然回售價格為100.256元/張(含息、稅),但這無疑會進一步增加公司的資金壓力。
三年存貨跌價損失近40億元,油價暴跌拖累業績
從行業大環境來看,石化行業作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其盈利能力與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及下游需求密切相關。2024年,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緊張及市場供需變化影響,國際油價呈現先漲后跌走勢。這一價格波動對東方盛虹的業績造成了直接沖擊。
要知道,原油價格下跌對煉化企業的影響具有多面性。一方面,油價下跌可降低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在價格快速下跌過程中,企業面臨高價庫存貶值的風險。2024年,東方盛虹計提存貨跌價損失達7.1億元,進一步統計可知,公司從2022年到2024年的累計存貨跌價損失已經高達39.2億元。
而產品價差收窄是另一個利潤殺手。煉化企業的盈利核心在于"“價差”"——即產品售價與原料成本之間的差額。2024年,東方盛虹煉油產品營收同比下降4.05%,而營業成本卻增長2.92%,導致毛利率下滑5.30個百分點至21.74%;其他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板塊營收下降6.04%,毛利率下滑3.39個百分點至4.05%。
來源:東方盛虹2024年年報
到了2025年,得益于原油價格低位震蕩,對公司經營成本端形成支撐;同時部分下游化工產品需求得到修復所帶來的價格回升。東方盛虹在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8.19%,然而,一季度營收仍同比下降17.50%至303.09億元,顯示市場需求復蘇的基礎尚不穩固。
除原油價格波動外,產能過剩也是石化行業面臨的長期挑戰。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指出:"“我國煉油、PTA等部分石化產品產能處于過剩狀態,2022年以來,公司(東方盛虹)化纖板塊和新材料板塊部分產品市場需求不振影響,產品盈利能力較弱。"”這種產能過剩背景下的激烈競爭,或將進一步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
來源:東方盛虹可轉債2024年跟蹤評級報告
研發營收占比僅0.6%,業績增速倒數第一
在石化這個資本密集、同質化程度較高的行業,產品結構的差異往往決定了企業在行業周期中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對比分析東方盛虹與同行業公司的業績表現和產品布局,可以更清晰地識別東方盛虹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2024年,國內四大民營煉化企業的業績呈現明顯分化:恒力石化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01%,榮盛石化歸母凈利潤下滑37.44%,恒逸石化歸母凈利潤下滑46.28%,而東方盛虹歸母凈利潤下滑幅度高達420.33%,虧損22.97億元。這種業績差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企業產品組合和成本結構的區別。
東方盛虹的營收構成顯示,公司主要依賴三大業務板塊:其他石化及化工新材料、煉油產品和滌綸絲。2024年,其他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板塊占總營收的58.42%,但該板塊毛利率下滑3.39個百分點;煉油產品占比20.23%,毛利下滑5.30%;唯有滌綸絲實現了毛利增長,可惜營收占比只有18.92%。這種業務結構使得公司在原油價格波動時顯得尤為脆弱。
來源:東方盛虹2024年年報
反觀競爭對手恒力石化的業務構成,公司煉化產品雖然毛利也減少了5.4個百分點,但是PTA以及聚酯產品的毛利率紛紛錄得上漲。這也直接拉高了恒力石化的盈利水平。
來源:恒力石化2024年年報
最后,從公司戰略角度來看,東方盛虹正在推進"1+N"產業戰略,即以核心原料平臺為基礎,延伸出新能源、新材料、電子化學、生物技術等多元化產業鏈條。在新材料領域,公司重點發展光伏膜材與功能聚酯,除了EVA外,還在建設10萬噸/年POE(聚烯烴彈性體)工業化裝置,預計2025年投產。這些布局有望增強公司長期競爭力,但短期內的投入可能進一步增加財務壓力。
來源:東方盛虹2024年年報
此外,公司還在著手實施人工智能戰略。從研發投入看,東方盛虹2024年研發費用雖然同比增長了23.94%,但是研發營收占比卻僅有0.6%,依舊遠低于榮盛石化、恒力石化以及恒逸石化等競爭對手(行業均值為1.4%)。
整體來看,東方盛虹目前正處于多方面風險交織的困境之中。經營層面的業績虧損、財務層面的高負債壓力以及行業層面的產能過剩,都對公司未來發展構成了巨大挑戰。如何在困境中突圍,優化業務結構、降低債務風險,或將是東方盛虹亟待解決的問題。(《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