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魚沼飛梁
尺寸:東西長19.6米、寬5米;南北長18.55米、寬4.91米
時代:北宋
藏寶地:晉祠博物館
講述者:王爽路
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晉祠,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最初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后逐漸發展為集建筑、園林、雕塑、碑刻于一體的文化瑰寶?。
今天,在晉祠博物館資深講解員王爽路的帶領下,首先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三寶”之一,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橋之稱的魚沼飛梁。古人稱,“圓形為池,方形為沼”,此沼中多魚,故名“魚沼”。高空俯瞰沼上橋梁如展翅飛鳥,故稱“飛梁”??缭?500多年,這座被稱為“立交橋鼻祖”的特殊橋梁仍人來人往,承載著悠悠歲月。
當然,晉祠絕非只有魚沼飛梁,在王爽路的介紹下,我們除了探尋魚沼飛梁的匠心故事,還將感受更多的晉祠勝景。
▲魚沼飛梁 圖源:山西晚報
超前設計
魚沼飛梁的前世今生
晉祠,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包含著宋、金、元、明、清、民國時期的98座古建筑。沿著晉祠中軸線,一眼千年,匯集了三大國寶建筑:獻殿、魚沼飛梁和圣母殿。
作為晉祠“三寶”之一,魚沼飛梁造型十分獨特,它是中國極為罕見的十字橋梁形式,左右下斜連到沼岸,東西南北方向皆可通行。梁思成曾站在這里驚嘆: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
“很多游客來到晉祠,可能注意不到腳下這座橋,它宛如一條紐帶橫跨在魚沼之上,前后與圣母殿、獻殿相連?!蓖跛方榻B,魚沼飛梁橋面下大有“乾坤”:橋梁采用斗栱與梁枋搭配承接之法,巧妙地把石橋的重量分擔到橋柱上,增強了橋梁的穩定性。在方形沼內有 34 根小八角形石柱,柱底為“覆盆蓮瓣式”柱礎,柱頭放置大斗,斗上有十字拱相交,柱頂架斗拱與橫梁接連,梁上承托十字形橋面。據專家考究,石柱和柱礎造型具有北朝風格,其他部分則具有宋代建筑特點。
此外,整個橋梁設計十分巧妙,石柱的耐腐、耐磨、耐燃性,和木材的韌性、塑性、粘彈性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說是“力與美”的完美交融,讓它可以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堅固美觀。
▲魚沼飛梁 圖源:晉祠博物館官網
“三寶”成網紅 煥發新活力
提及晉祠“三寶”,不得不說建于北宋時期的主殿——圣母殿,大殿背靠懸甕山,前臨魚沼飛梁,左有善利泉,右有難老泉,處于獨冠中居的地位,是晉祠現存建筑中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殿周柱子略向內傾,角柱顯著升起,形成飛檐;殿頂黃綠琉璃相加,遠看飛閣流丹,氣勢雄偉。
▲晉祠圣母殿 圖源:山西晚報
“以前提起圣母殿,總會說建筑有多么宏偉,但現在圣母殿前檐柱上的‘比耶龍'‘點贊龍'‘國標龍'等成為游客新寵。”王爽路介紹,晉祠圣母殿前有8根始建于北宋年間的木雕盤龍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雕盤龍柱。八條盤龍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很多游客在驚嘆古代匠人巧奪天工的同時,已經被北向第二條龍成功“萌化”,只見殿前右側這條盤龍,身子前傾,右爪伸出,龍爪的造型類似拍照片時喊“耶”的剪刀手勢,因此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比耶龍”,晉祠新的流量密碼隨之而來,冰箱貼、小掛件等統統安排。
▲木雕盤龍 圖源:山西晚報
大家知道“古代的冰箱”長什么樣嗎?位于圣母殿前方的獻殿,一眼看上去像個涼亭,實際上是用于存放貢品的享堂。獻殿初建于金大定八年,其建筑依靠榫卯結構連接而成,其通風透氣的設計使得內部溫度低于四周環境,從而被稱為“古代的冰箱”。
▲獻殿 圖源:晉祠博物館官網
晉祠“三絕” 絕在獨一無二
王爽路介紹,人們來到晉祠,還要探尋“三絕”:周柏、宋代彩塑、難老泉。
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周柏長于圣母殿右側,被另一株古柏所支撐,樹干粗壯,像一條橫臥的巨龍,因此也有“臥龍柏”之美譽。在晉祠,樹齡在千年以上的蒼松、翠柏、古槐等尚存二十余株,它們見證著晉祠的數千年時光。而難老泉是晉水的主要源頭,出自斷層巖,其水冬暖夏涼,終年恒溫17攝氏度,泉水清澈見底,晝夜涌出,生生不息,被譽為“晉陽第一泉”。
▲難老泉 圖源:山西晚報
隨后,王爽路以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為例,帶領大家穿越到千年前的宮廷生活圖景:圣母邑姜像頭戴鳳冠,霞帔珠纓,端莊高貴;42尊侍從像對稱分列于圣母神龕兩側,有的奉文印翰墨,有的灑掃梳妝、奏樂歌舞。這些彩塑絕妙之處,恰恰在于“一像一魂,一塑一境”,一顰一笑之間明艷而又生動。
▲圣母殿內塑像 圖源:山西晚報
當然,晉祠的寶藏不止有“三寶”“三絕”,還有水鏡臺、唐叔虞祠、奉圣寺等,都是晉祠獨一無二的標志。
“不管是千年巋然的魚沼飛梁,還是‘似訴生平’的宋塑侍女像,都在告訴我們:真正的文化遺產,從不是靜止的展品,而是古今對話的橋梁。在這個屬于博物館的日子里,愿我們以敬畏之心守護文明根基,讓中華文化永遠生生不息。”講解員王爽路的這段話令人啟迪:一件文物,對照的不止是古今,更多的還有鐫刻于民族血脈中的文明傳承。
▲侍女像 圖源:晉祠博物館官網
俗話說,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今年“五一”期間,晉祠博物館特別推出“晉韻雅集 傳承綻放”系列文化活動,迎接眾多游客。現場,講解員們化身“文化使者”,帶領游客們探秘宋代營造古建筑法式、解密“十字形”橋體的智慧,讓更多游客感受到晉祠的獨特魅力。據統計,“五一”假期晉祠博物館累計接待游客15.92萬人次,同比增長16.92%,創歷史新高。
▲晉祠博物館外景
圖源:晉祠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