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由上海醫藥行業協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承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中華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和上海市醫學會罕見病專科分會共同協辦的“2025年上海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疾病新進展研討會暨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于5月23日至5月26日盛大召開。此次研討會聚焦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疾病領域的前沿進展,吸引了眾多業內專家學者參與。
在5月25日的會議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陸文麗教授擔任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郭盛教授以“從創新作用機制到長期臨床獲益—— 基于創新 TransCon 技術開發的新一代長效生長激素”為主題發表演講,為參會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
創新長效——新型TransCon
技術開啟長效生長激素新篇章
生長激素在兒科內分泌疾病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對于生長激素缺乏癥(GHD)患兒,補充生長激素是改善身高的關鍵手段。傳統生長激素制劑需要每日注射,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諸多不便,影響治療依從性。而長效生長激素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帶來希望。
郭盛教授介紹,TransCon(Transient Conjugation)暫時連接技術是一個用于新藥開發的創新技術平臺,它通過獨特的連接結構將載體分子與有生物學活性的原型藥物暫時連接。隆培促生長素是通過該技術平臺開發的新一代長效生長激素,通過TransCon技術將生長激素分子與 TransCon 載體分子借助連接結構暫時結合,形成無活性且在體內不被清除的前藥[1]。前藥注射到體內后,在生理 pH 和溫度下,連接結構自動裂解,以特定速率持續一周緩慢釋放未經修飾的生長激素分子,發揮生理作用[2,3]。裂解后連接結構和載體分子可直接經腎臟排出體外[4]。
圖 1 隆培促生長素的分子結構以及在體內的釋放過程
與傳統的永久化連接技術相比,TransCon技術具有顯著的創新優勢。永久化連接技術在實現長效作用時,會改變生長激素分子的結構,進而影響分子大小、分子活性以及組織分布等特性;而 TransCon 技術使得隆培促生長素在實現每周一次給藥的同時,又能發揮“天然作用”,即其在體內釋放的生長激素具有和內源性生長素完全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分子大小、組織分布以及生理效應[5]。基于此,新一代長效生長激素隆培促生長素具備這樣的潛力:既有與傳統的生長激素日制劑相同的可預測的安全譜,又能減少給藥頻率,提高患者依從性,改善整體治療結局。
隨后郭盛教授深入介紹了隆培促生長素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Ⅲ期試驗,包括全球關鍵性Ⅲ期試驗heiGHt 研究[6]、fliGHt研究[7]、enliGHten研究[8]及中國關鍵性Ⅲ期試驗briGHt研究[9]。上述試驗均已順利完成并達成了主要及次要研究終點,研究結果證實了隆培促生長素的良好療效及安全性。
圖2 隆培促生長素Ⅲ期研究總覽
唯一優效——兒童GHD治療新的突破
?優效性確證
全球關鍵Ⅲ期試驗heiGHt 和 中國Ⅲ期試驗briGHt 證實了隆培促生長素的優效性。heiGHt 和briGHt在研究設計上較為相似。heiGHt 試驗在 15 個國家的 73 個中心開展,共納入 161 例未經治療的兒童 GHD 患者;briGHt 試驗則是在中國 17 個中心進行的Ⅲ期試驗,納入 153 例未經治療的中國兒童 GHD 患者。兩項試驗的患者均以 2:1 的比例隨機分組,一組接受隆培促生長素 0.24 mg/kg/周的治療,另一組接受等劑量的每日一次生長激素(Genotropin)治療。兩項試驗的主要終點均為第 52 周的年化生長速率(AHV)。
heiGHt試驗結果顯示,52周時,隆培促生長素組的AHV為11.2 cm/年,優于生長激素日制劑的10.3 cm/年,兩組治療差異為0.9 cm/年 (95% CI: 0.22, 1.50, P=0.0088)。隆培促生長素組與生長激素日制劑相比的非劣效界值為-2.0cm/年,其52周AHV顯示非劣效且優效[6]。
briGHt試驗結果顯示,52周時,隆培促生長素組的AHV為10.66 cm/年,生長激素日制劑組為9.75 cm/年,兩組治療差異為為0.91 cm/年(95% CI:0.37-1.45,p=0.0010)。與全球Ⅲ期試驗結果一致,隆培促生長素在中國GHD兒童中同樣達成研究主要目的且證實了優效性[9]。
綜上,heiGHt試驗和briGHt試驗的結果一致證實,隆培促生長素非劣效且優效于生長激素日制劑。
圖3 heiGHt試驗和briGHt試驗的療效結果
此外,在安全性方面,heiGHt試驗和briGHt試驗都證明每周一次隆培促生長素組與每日一次生長激素組的不良事件類型和頻率相當,有著相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唯一優效*
多項臨床研究證實,隆培促生長素憑借創新的 TransCon 技術,在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均有良好表現。與其他長效生長激素產品相比,隆培促生長素是目前唯一*經研究證實優效于日制劑的長效生長激素,為兒童GHD治療帶來新的突破。
圖4 不同長效生長激素與日制劑比較的臨床試驗匯總
*:截止2025年5月,隆培促生長素是唯一通過Ⅲ期臨床試驗證明優效于生長激素日制劑的長效生長激素
6年驗證——隆培促生長素
長期療效與安全性獲充分證實
?enliGHten試驗研究設計[8]
enliGHten試驗是一項在15個國家,63個中心開展的Ⅲ期、開放標簽、延長期臨床試驗,納入已參與heiGHt或fliGHt臨床研究的298例患者繼續治療,旨在評估隆培促生長素治療兒童GHD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療效。患者進入enliGHten 試驗后,均繼續使用隆培促生長素治療,平均治療時長為4.3年(最長達6年),研究評估了整個研究階段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enliGHten研究也是長效生長激素關鍵性Ⅲ期研究后的開放標簽延長期試驗中,目前已發表的周期最長的研究,為兒童GHD患者的長期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療效結果
enliGHten試驗期間,受試兒童的身高SDS平均值隨時間推移持續增加,從基線時的-1.56,上升到治療結束時的-0.39。此外,在研究者認為不再需要治療的受試者中,有59.3%達到或超過平均父母身高SDS。結果表明,使用隆培促生長素長期治療,患者身高SDS改善且持續獲益。
圖5 enliGHten延長期試驗的療效結果
?安全性結果
總體安全性:隆培促生長素使用最長達6年期間,其不良事件譜與關鍵Ⅲ期試驗一致,未出現新的不良事件類型。75.8% 的受試者出現不良事件,大多數為輕度(40.9%)或中度(31.2%)。3.7%的受試者出現重度不良事件,但均與研究藥物無關。21例(7%)受試者出現35次嚴重不良事件,但均與研究藥物無關。沒有發生導致研究藥物停藥的不良事件。
圖 6 enliGHten試驗的安全性結果
注射部位反應:隆培促生長素的注射部位反應率較低,小瓶/ 注射器出現不良反應的比例為7.1% ,而自動注射器出現不良反應的比例僅為 1.3% 。結果證明與小瓶/注射器給藥相比,隆培促生長素自動注射器給藥的耐受性更高。
綜上,治療期最長達6年的enliGHten試驗充分證實了隆培促生長素具有良好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
結語
本次研討會中郭盛教授系統解析了TransCon技術的創新機制與臨床轉化價值,通過詳實的循證醫學數據,全面展現隆培促生長素在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治療中的突破性療效及長期安全性,為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疾病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兼具學術深度與臨床指導意義的前沿洞見。
此外,2024年3月8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受理隆培促生長素的上市許可申請,標志著該藥物在中國市場的上市進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意味著其將會為中國GHD患兒的治療帶來更多福音。
參考文獻:
[1]Grillo MS, et al. Front Pediatr. 2023 Sep 28;11:1254231.
[2] SKYTROFA.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scendis Pharma, Inc.; 2021.
[3] http://www.visenpharma.com
[4] Chatelain P,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7;102(5):1673-1682.
[5] Sprog?e K, et al. Endocr Connect. 2017 Nov;6(8):R171-R181.
[6] Thornton PS. el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1 Oct 21;106(11):3184-3195.
[7] Aristides K, et al. Horm Res Paediatr. 2022;95(3):233-243.
[8] Maniatis AK, et al. Horm Res Paediatr. 2025 Mar 6:1-13.
[9] 羅小平. (2022, December). 隆培促生長素(lonapegsomtatropin)每周一次給藥治療青春期前生長激素缺乏癥兒童療效優于生長激素日制劑:一項中國關鍵性Ⅲ期研究 [大會論文發言]. 中華醫學會第27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
更多兒科精彩內容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精彩資訊等你來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