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神經性貪食癥?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暴食+補償行為的惡性循環。患者會在短時間內吃掉遠超常人的食物,吃完后又因極度恐懼發胖,立刻催吐、吃瀉藥、瘋狂運動甚至絕食,試圖抵消熱量。這種行為每周至少發生一次,持續3個月以上,就可能被診斷為貪食癥。
二、這些跡象要警惕!
1. 暴食時的失控感
- 明明不餓卻停不下來,吃到胃脹到疼還在塞食物。
- 偷偷囤積零食,躲起來快速吃完,甚至邊哭邊吃。
- 一頓飯能吃掉幾個人的飯量
2. 補償行為的代價
- 催吐:手指摳喉嚨導致指節瘢痕,胃酸腐蝕牙齒變成蛀牙黑洞,喉嚨長期發炎像吞刀片。
- 濫用瀉藥/利尿劑:電解質紊亂引發心律失常,嚴重時可能猝死。
- 過度運動:每天狂跑5小時、深蹲幾百次,膝蓋和腳踝嚴重損傷。
3. 心理和身體的雙重崩潰
- 體重在正常范圍波動,但總覺得自己胖到無法見人,甚至對著鏡子哭。
- 情緒像坐過山車:暴食時短暫快感,吃完立刻內疚到想自殺,長期陷入抑郁焦慮。
- 月經紊亂、脫發、骨質疏松,嚴重時可能胃穿孔或食管撕裂。
三、科學治療,康復有希望!
貪食癥不是作或意志力差,而是需要專業干預的心理疾病。以下是關鍵治療方向:
1. 心理治療是核心
- 認知行為療法:幫你打破暴食→補償的思維怪圈。比如記錄每次暴食的觸發點(壓力?孤獨?),學習用散步、畫畫替代催吐。
- 家庭治療:青少年患者需要家人參與,重建健康的家庭互動模式,避免減肥焦慮代代相傳。
2. 藥物輔助緩解癥狀
- 抗抑郁藥能減少暴食沖動,同時改善伴隨的抑郁焦慮。但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避免自行停藥。
3. 營養重建與軀體治療
- 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逐步恢復規律進食,修復受損的消化系統。
- 嚴重電解質紊亂或心臟問題患者需住院治療,避免危及生命。
四、自我改善的6個實用技巧
1. 打破稱重成癮
每周最多稱一次體重,用寬松衣服代替緊身褲,減少對身體的過度關注。
2. 建立安全食物清單
先從易消化的粥、蒸蛋開始,逐步加入全麥面包、瘦肉,避免極端節食引發暴食。
3. 轉移注意力的5分鐘法則
暴食沖動來臨時,立刻做5分鐘高強度運動(開合跳、高抬腿),或用冷水洗臉,打斷大腦的進食指令。
4. 保護牙齒的小細節
催吐后用清水漱口,1小時后再刷牙(避免胃酸軟化牙釉質),定期看牙醫修復蛀牙。
5. 尋找替代宣泄方式
用寫日記記錄情緒、參加舞蹈/繪畫班,把吃轉化為創造性表達。
6. 遠離瘦身邪教
取關宣揚極端節食的博主,關注身體正面賬號,重新定義健康美。
五、家人朋友能做什么?
- 別指責,多傾聽:不說“你就是太饞”,而是問“今天發生了什么讓你這么難過?”。
- 陪同就醫不強迫:如果對方抗拒治療,先從陪她學習疾病知識,理解貪食癥是生理+心理的雙重疾病,不是矯情。
六、這些誤區要避開!
- 誤區1:胖人才會得貪食癥
錯!很多患者體重正常甚至偏瘦,只是被必須更瘦的執念困住。
- 誤區2:催吐能阻止熱量吸收
大錯特錯!胃酸會損傷食道和牙齒,長期催吐反而導致代謝紊亂,更容易發胖。
- 誤區3:自己能靠意志力克服
貪食癥是生理+心理的疾病,就像糖尿病需要胰島素,它需要專業治療才能打破循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