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產生溫室氣體排放,人們也在通過各種方法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但你是否想過,還可以購買碳信用額度來抵消自己的碳排放?
5月26日,記者在寶山區“海上論碳會客廳”研討會現場了解到,全國首個碳抵消個人在上海誕生。
抵消個人過去一年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上海新籃綠公司負責人夏一,通過綠色低碳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矩陣中的碳信用平臺交易運營主體——貴州省綠金低碳交易中心,以每噸60元的價格購買了10噸建筑碳信用產品。此外,還支付了相關碳抵消證書出證費用300元。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數據,全球平均每人每年產生的碳排放量約為9.34噸二氧化碳當量。也就是說,夏一共計花費900元,抵消了個人過去一年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他所購買的產品名為“吳醫降碳”,是吳淞中心醫院在寶山區發改委、衛健委指導下,于2024年底發布的公共建筑碳信用產品。吳淞中心醫院副院長湯曉暉介紹,醫院始建于1934年,為上海北部集醫、教、研、防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進行了一系列節能降碳改造。
醫院作為公共建筑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后,委托第三方機構審定項目和核查減排量,再提交綠交所審核、登記,完成建筑碳信用產品上市交易,是化無形減碳量為有形碳資產、實現經濟價值的基本步驟?!皡轻t降碳”發布后,首個購買方為中國銀行上海市環上大科技園支行,而夏一則是首個碳抵消個人,也是綠交所的首位個人交易類會員。
“我的個人行為微不足道,但如果能夠啟發更多人參與進來,共同為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出一分力,那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毕囊槐硎荆约菏请p碳領域的從業者,為各類企業提供綠色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公司就位于寶山區碳中和產業園。近期在吳淞中心醫院口腔科就診,有感于醫院的專業服務和減碳行動,便專門購買了這個建筑碳信用產品。
記者還注意到,不同于傳統的贈送錦旗表達感謝的方式,醫院和碳信用平臺選擇向夏一頒發電子版碳抵消證書,節省了不必要的物料生產所帶來的碳排放。
寶山區碳中和產業園。 吳越攝
綠色金融發展正迎來歷史性機遇
作為以“碳中和”命名的特色產業園區,寶山區碳中和產業園也推出了首個碳中和項目。
據介紹,園區招商展示中心在采用綠色裝修材料的基礎上,購買了78噸建筑碳信用產品進行碳抵消,其中包括“吳醫降碳”40噸和“杭奧體游”38噸。該項目由負責綠色低碳供應鏈——綠色金融&ESG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運維的聯合赤道進行核證。
聯合赤道環境評價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批綠色金融研究咨詢與評估認證機構之一。企業華東區域市場總監鄭曉光表示,企業深度參與寶山區綠色低碳轉型樣板區建設,今年年內即將上線的綠色金融&ESG公共服務平臺,將通過自主研發的綠色項目識別與環境效益測算模型,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精準的綠色評級和環境風險評估。
“眼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要關注自身的碳排放和碳減排能力,提升ESG表現,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更好地評估自身的綠色項目,制定符合綠色金融要求的融資方案,從而在政策支持和市場機遇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编崟怨庹f。
以寶山區優勢的鋼鐵產業為例。一家鋼鐵廠可以通過多種綠色金融工具來加速自身的綠色轉型,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權益融資等,有效降低融資成本。
寶山區發改委主任高虹軍介紹,寶山區已構建起綠色低碳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及五大重點功能板塊。2024年,寶山區綠色低碳產業規模首次超過千億元。近三年來,寶山區新能源備案項目投資總額年增長率超過160%,綠色低碳產業投資總額年增長率也超過了100%。
原標題:《花費900元,上海的他成為全國首個碳抵消個人》
欄目主編:周楠 題圖來源:吳越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吳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