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設計中心坐落于楊浦區國康路100號,由建筑大師安藤忠雄操刀設計,因其獨特的造型被網友戲稱為“馬桶樓”。作為安藤忠雄在上海的首次實踐,這座建筑從誕生之初便充滿話題性。
項目由同濟大學與楊浦區政府聯合打造,總投資4.7億元,占地超9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近5萬平方米。盡管原計劃作為同濟大學百年校慶的獻禮工程于2007年竣工,但實際建設因設計與施工的復雜性延期至2008年底,最終在2009年5月正式啟用。
建筑主體由24層的西塔樓與14層的東塔樓構成,通過空中連廊銜接,并以南北樓圍合出中式庭院,形成“回”字型布局,巧妙融合了現代功能與傳統空間理念。
安藤忠雄延續其標志性的極簡風格,外墻采用幾何切割的玻璃幕墻,屋頂則以超薄鋼結構覆蓋,通過錯落的體塊營造動態視覺節奏。設計師試圖以清水混凝土的質樸肌理與玻璃的通透感碰撞,既呼應上海蓬勃的城市活力,又打造“屬于城市的風景”。
然而這一前衛設計引發了多方爭議:業內人士質疑其在高層建筑中的比例把控,周邊居民更直指其造型突兀,戲稱“馬桶樓”破壞了街區協調性。
盡管爭議不斷,項目的區位優勢與實用性卻不容忽視。地處同濟大學科技園核心區,毗鄰內環高架與四平路商業帶,雙地鐵線路交匯帶來便捷交通。建筑內700-800平方米的整層辦公空間與11米挑高大堂,為設計機構提供了高效工作環境;圍合式庭院則成為創意交流的公共平臺,契合安藤忠雄“推廣創意的對話場所”理念。
如今,樓內定期舉辦的設計論壇與藝術展覽,正逐步實現其作為文化樞紐的定位。
從建筑評論到市民調侃,這座“馬桶樓”始終游走在藝術追求與大眾審美之間,卻也在爭議中書寫著城市空間的另一種可能性。
你覺得安藤忠雄的這件作品如何?歡迎留言評論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