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剛送走“龍舟水”的狂潑,高溫就緊跟著來“接班”。25日起暴雨停歇,副熱帶高壓開始“掌控”局面,全省大部天氣轉晴熱。
粵西、珠三角西部市縣最高氣溫將升到33℃-35℃,局地體感溫度直逼40℃,仿佛置身“蒸籠”。
午后雷陣雨還可能突然“造訪”,這種“開水”式天氣對地里的莊稼可是不小的考驗。眼下正是早稻灌漿、果樹坐果的關鍵時期,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讓病蟲害“活躍”起來。水稻田里濕度大,稻瘟病、稻飛虱可能趁機蔓延;果園里,高溫會影響果實膨大,還可能引發落果。
農民朋友們看著天氣變化,心里肯定犯愁:這天氣忽濕忽熱的,莊稼該怎么管護才好?其實咱農民有不少應對天氣的“土辦法”,比如以前遇到濕熱天氣,會給莊稼地撒草木灰,既能防潮又能當肥料。但現在咱也得結合科學方法,讓老經驗加上新技術,效果更好。
比如說大棚種植的農戶,要及時通風降溫,防止棚內溫度過高“燜壞”作物;露天種植的,可以適當澆水,不過最好選在早晚,別在中午高溫時澆,免得傷了根系。不同地區的情況還得區別對待。
東北這會兒要防霜凍,可咱廣東現在得防高溫和午后雷陣雨。珠三角地區地勢低平,雨后要注意田間排水,別讓作物根系泡在水里;粵西地區高溫來得猛,果樹可以搭些遮陽網,減少強光直射;粵北山區雖然雨勢減弱,但還得留意局地山洪和地質災害,同時做好果園的排水工作。我個人覺得,現在這個時候,關鍵是要搶時間做好田間管理。
早稻正需要充足的光照,但高溫又可能影響灌漿,得密切關注稻田的水分,保持合適的水層,既能降溫又能護苗。果樹方面,要及時疏枝,讓通風更好,減少病蟲害,還要適當補充肥料,增強樹勢。
還記得去年有個村子,因為沒及時應對高溫,水稻灌漿不好,產量受了影響。
今年他們提前做了準備,給稻田灌深水、噴施葉面肥,現在莊稼長勢還不錯。這說明只要措施得當,高溫的影響是能減輕的。
不過呢,還有些細節可能得再跟大家念叨念叨。
比如說防曬,咱農民在地里干活,可別光顧著護莊稼,自己也要做好防暑措施,午后盡量別長時間在太陽底下曬,多喝水,帶好遮陽帽。另外,農資儲備也得跟上,農藥、肥料、遮陽網這些該準備的提前備好,別等要用的時候抓瞎。
現在天氣雖然熱,但咱不能慌,按照科學的方法,結合咱的老經驗,一步步把地里的活做好。農業生產就是這樣,跟著天氣的節奏走,及時應對變化,才能有好收成。大家要是有啥好的應對辦法,也可以在評論區分享分享,互相取取經。
最后再給大家提個醒,現在該做的事可不少:趕緊去地里查查墑情,看看有沒有積水、有沒有病蟲害苗頭;把遮陽網、水泵這些工具檢查好,該修的修,該買的買;要是拿不準怎么應對,趕緊聯系當地的農技站,他們能給出更具體的指導。天時不等人,地頭早操心,豐收才穩當!
咱農民靠天吃飯,但也能主動應對天氣,只要把措施落到實處,就能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關注我們,后續還有更多天氣和農業方面的實用信息,幫大家更好地管理莊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