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模型不斷加速推進教育教學變革,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針對基礎教育發展中“學情分析依賴經驗判斷、課堂效率難以量化提升、教研活動供需錯配”痛點問題,在實踐中以“人工智能+精準教研”雙輪驅動,通過“數據全量采集—AI智能分析—精準干預提升”的教育閉環,逐步實現以大模型在學校普及AI訂單式教研,從而提升教師人工智能應用能力,推動基礎教育的擴優提質與創新發展。
近年來,黃浦區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全區推出“無感知AI數智課堂”,借助計算機視覺、無感知計算等相關智能技術,對學生學習參與度、錯題及興趣點分布等數據進行無感采集與即時反饋。如何讓數據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成為區域教研工作的思考重點。
大模型火爆出圈后,黃浦區迅速聯合本土企業主導研發學業智能監測大模型,借助AI算法聯動全區學習數據,實時生成多維度學情報告,精準定位知識盲點與能力素養提升點。目前,該模型已覆蓋全區所有中小學,累計生成學情報告100多萬份,成為教師優化教學策略的“AI助手”。學業智能監測大模型的規?;瘧脼殚_展精準教研提供了數據基礎和科學依據,助力教研目標從模糊判斷轉向精準診斷。
有大模型為教師教研目標和方向的確定提供了精準診斷,教師的教研完成是否高質量、高水平?面對學業智能監測大模型的應用成果,我們進一步思考,組建團隊,研發教研大模型。
區域依托AI洞察引擎,抽樣分析全區1萬多名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科研論文等數據,構建教師專業能力可視化圖譜,自動識別專業發展短板和需求,生成5000多份精準“教研訂單”與“智慧課堂評價報告”,探索出了依托教研大模型開展AI訂單式教研,實現優質教研資源的“按需定制”。當前,訂單式教研已升級至2.0版本,全區教師教研參與度同比提升65%,教研成果轉化率提升至78%。從“學校要什么”到“AI知你要什么”,教研逐步做到了按需定制,讓教學實現AI循證智慧評價。
在學業智能監測大模型、教研大模型的推廣使用中,黃浦區教學改革、教師發展效應也不斷溢出。
在教學改革發展方面,一是區域重點監測群體學習效能顯著增強,多所學校關鍵知識點掌握達優質水平,學科教學質量整體提高;二是學生綜合素養達標率穩步提升,家校共育滿意度持續增高,科創教育成果突出。
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2024年全區教師通過“訂單式教研2.0”參與定制化研修超1.2萬人次,人均教研時長增加60%。天韻小學語文科組獲國家獎3項、省獎36項、市區獎154項;依托“三名”工作室,黃埔區與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共建教師培養基地,輸出優質教學案例840個,輻射全國20余個省份。
(作者系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教育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7日 第04版
作者:陸優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