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掏出身份證,身份證號碼開頭的三個數字都是“110”。身份證上的這三個開頭數字,是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編碼。警察叔叔一看到這個號碼,就知道你是哪人。
原來國人是沒有身份證的,能夠證明一個人身份的,一個是戶口,一個是介紹信。軍人當年沒有戶口,因為當兵以后,戶口就在當地派出所注銷了。當年軍人外出探親或執行公務時,必須持有《軍人通行證》。
1984年4月6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這個條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正式建立。那一年年,北京作為試點城市,開始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的頒發工作。
老北京人都紛紛到居住地派出所,拿著戶口簿辦理身份證。當時規定,落戶北京的人,才能辦理北京的身份證,戶口簿是個人居住地的唯一憑據。同時,很多在北京落戶的“新北京人”,像國家機關調入的外地干部,轉業到北京的部隊干部和復員戰士,大學畢業留京工作的人員和投靠子女落戶北京的等等,他們也領到了110打頭的身份證,也成了擁有北京身份證的新北京人。
后來幾年調入北京工作的、大學生留京的、復轉軍人進京的外地人等,在北京落戶后,都成了新北京人。如今,身份證開頭數字110的只是“北京人”,但不是“老北京人”。新來北京的北京人,沒有老北京人是那種特征,從外觀、性格、脾氣、秉性到口音等等,都有差別。尤其是口音,老北京人只要開口說三個字,你就可以聽出來他是不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老北京人的定義就是從小到大都在北京的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一生都很少外出工作很長時間的北京人(北京知青和北京兵也算)。盡管他們祖籍不是北京的,但也算地道的北京人。當然,現代北京人的身上,老北京人的那種特征和神態逐漸淡化,但口音還是有講究的,外地人沒法模仿。
如今很多在北京落戶的北京人身份證,已經沒有了“110”了,原因是他們在原來的居住地已經辦理了身份證。身份證開頭的數字都是原來地區的,即使落戶北京,戶口可以遷移,身份證住址可以變更,但身份證號碼一人一生只有一個,永遠不會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