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的日常焦慮,大概逃不過這幾個扎心場景:連續加班到凌晨,開會時大腦頻頻“卡殼”,剛轉身就忘記要做的事;體檢報告里炎癥指標升高、結節檢出率逐年攀升;嘴上說著“躺平”卻不僅躺不平,還經常失眠……
面對“亞健康”、“未老先衰”的困境,網上充斥著各種產品與教程分享,今天,我們就來嘮嘮這營養學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來把「聰明套餐」——花生+核桃,竟能同時解鎖「抗炎、延壽、增記憶」三重作用!
「聰明套餐」之一:花生
近日,一篇題目為
“Unveiling the Impact of Peanut Consumption on Telomere Length in Young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Insights from the ARISTOTLE Stud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巴塞羅那大學團隊通過為期6個月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每天吃25克帶皮烤花生可使年輕人群端粒長度顯著增加,而食用花生醬者卻未見此效應。更有意思的是, 食用帶皮烤花生組的參與者全程未出現端粒加速縮短,而對照組則有高達38%人群面臨"細胞早衰" ,這提示完整花生的天然結構或其特有成分可能對細胞衰老具有保護作用。
DOI: 10.3390/antiox14040467
為了更好地讀懂文章,一些背景知識需要了解一下~
眾所周知,端粒在維持染色體穩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端粒長度(TL)的漸進性縮短與衰老密切相關。以往研究表明,不同年齡階段TL的損耗率有所不同:在嬰兒期和兒童期,由于細胞更新率高,TL迅速縮短;但在成年后損耗速率趨于穩定(約每年50-60個堿基對);在老年階段,端粒縮短再次加速,60歲以上個體估計會損失5-6千堿基對,這一復雜過程凸顯了研究健康年輕人端粒長度的重要性,為深入了解早期衰老標志物,識別年齡相關疾病的潛在風險因素提供理論依據。
飲食作為端粒長度(TL)的潛在調節劑,其對年輕健康個體的影響始終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盡管已有研究證實,富含抗炎與抗氧化成分的健康飲食可延緩 TL 縮短,但具體到單一食材的作用機制,仍有許多未知等待探索。
這之中就有堪稱天然的“抗炎寶庫”——「花生」。花生富含白藜蘆醇、異黃酮及植物甾醇等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因此,科學家就不禁好奇:日常飲食中增加花生的攝入,是否能起到延緩衰老的妙用呢?
研究隊列以及流程
該研究依托ARISTOTLE研究,是一項三臂平行隨機對照試驗,于2019-2020年招募了63名來自巴塞羅那大學的18-33歲健康年輕人,在排除了患有慢性病病史、花生過敏或不耐受、BMI超過25 kg/m2、吸煙、高頻飲酒等不良嗜好后,最終納入58人。
經過為期兩周的無花生導入期后,受試者被隨機分配至以下三種干預組,為期6個月:
●SRP組:吃25克/天烤帶皮花生(約1小把);
●PB組:吃32克/天(2湯匙)花生醬;
●CB組:吃32克/天對照黃油。
在實驗期間,受試者可保持日常飲食習慣,并可自由安排每日攝入時間。但需限制攝入富含與花生共有的酚類化合物,例如葡萄酒、葡萄、黑巧克力(>70%可可含量)及漿果類食物;此外,飲食中需排除其他與花生營養成分相似的堅果,如開心果、核桃、杏仁、榛子等。
每天吃一把帶皮烤花生竟能延緩衰老
令人驚喜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帶皮烤花生竟能「拉長」端粒!具體來說,與對照組(CB)相比,帶皮烤花生組(SRP)的參與者在6個月后端粒長度顯著增加!并且SRP組中參與者未出現加速端粒縮短的現象(定義為端粒縮短速度≤第20百分位)。
而花生醬組(PB)則效果一般,與對照組(CB)在端粒長度變化上無顯著差異,提示加工可能讓花生的「抗衰力」大打折扣,與此同時,PB組中有22%的參與者出現加速端粒縮短的現象,而對照組(CB)端粒加速現象最為明顯,高達38%。
圖:干預組的端粒加速縮短
隨后,研究人員探究了飲食成分與端粒(TL)之間是否存在關系,結果顯示,與 CB 組相比,兩個干預組膳食纖維、維生素e、及對花生特有的植物化學物質(如香豆酸和白藜蘆醇)等均攝入較高,然而,僅在 SRP 組中,鄰香豆酸的攝入量較高。
線性回歸模型發現,單不飽和脂肪酸 (MUFA) 攝入量與 TL 呈正相關,在進一步調整 BMI、身體活動和能量攝入后,這種關聯仍然顯著。而鄰香豆酸也在一定程度上與 TL 表現出顯著的正相關。換句話說,單不飽和脂肪酸 (MUFA) 和鄰香豆酸可能是帶皮烤花生的核心「抗衰因子」!
圖:干預后發生變化的人體測量學、生物化學和飲食變量與端粒長度變化之間的關聯
那么,帶皮烤花生可能是通過什么途徑延緩端粒縮短的呢?
研究人員認為,首先花生富含多酚(如白藜蘆醇、香豆酸)和MUFA,可減少氧化應激和炎癥,這兩者是端粒縮短的主要驅動因素。 其次少不了腸道菌群的「助攻」,整粒帶皮花生需更多消化過程,可能促進腸道短鏈脂肪酸(SCFAs)生成,間接起到了保護端粒的作用。
「聰明套餐」之二:核桃
除了花生,我們所熟悉的核桃也不甘示弱!一項最新的研究論文通過系列實驗證實:核桃代謝產物尿石素A與全身炎癥降低、息肉微環境改善相關!
DOI:10.1158/1940-6207.CAPR-24-0383
研究隊列以及流程
該研究選取了39名年齡在50-65歲之間的健康成年人,在排除患有炎癥性腸病、癌癥以及對堅果過敏的個體后,對其進行了一項為期21天的核桃干預試驗,每日攝入量為56克。在干預開始前和結束后,研究人員分別收集了參與者的尿液、糞便、血液樣本以及結腸息肉組織。通過檢測尿石素代謝物、73種血清炎癥因子以及息肉組織中的免疫細胞標記物,從而全面評估相關指標。
圖:臨床研究設計
每天吃56g核桃,堅持21天
臨床干預和代謝組學分析結果顯示,核桃所含的鞣花單寧經腸道菌群代謝后會生成尿石素A,這種物質能顯著降低個體血清中諸如C-肽、sICAM-1、sIL-6R、TRAIL等關鍵炎癥標志物的水平。特別是對于肥胖人群而言,其體內sICAM-1、ENA-78、瘦素等炎癥因子的降幅表現得尤為顯著。此外,尿石素A與抗腫瘤相關的肽YY水平呈現正相關,同時能夠抑制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s)分泌促炎因子TNFα。
與此同時,尿石素A對改善結腸息肉的免疫微環境也有積極作用。在高尿石素A生成者的結腸息肉組織中,促腫瘤基質蛋白Vimentin和M2型巨噬細胞標記物CD163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而淋巴細胞簇則有所增加。這一系列變化表明,尿石素A可能通過重塑免疫微環境來抑制炎癥相關腫瘤的進展。
圖:尿石素水平表現為基于模型的聚類分析和相關性分析
由上可知,小小的核桃藏著大大的健康密碼,經腸道菌群代謝生成的尿石素A,竟能顯著改善全身炎癥,并重塑結腸息肉的免疫微環境,為「飲食防癌」提供了新證據!下一次加餐,比起吃別的小零食,不妨還是換成吃一把核桃吧!
早餐吃核桃能提高一天的大腦活力!
核桃的妙處可不僅如此,近日,發表在
Food & Function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早餐攝入核桃,能顯著提升全天的反應速度與準確性,增強注意力和記憶力相關腦區的活動!
DOI: 10.1039/d4fo04832f
該研究招募了32名18-30歲的健康受試者。在雙盲設計下,受試者隨機在首次或第二次測試日食用核桃早餐,另一日則食用對照餐,兩次測試間隔一周。研究團隊在干預前及餐后2、4、6小時分別進行認知功能和腦電圖(EEG)測量,并采集血液樣本,以評估核桃早餐對年輕健康人群認知功能及大腦活動的急性影響。
需要補充的是,核桃組的早餐包含50克碎核桃、麥片和香草酸奶,而對照組早餐則用等量麥片、酸奶和融化黃油替代核桃,確保兩組的宏量營養素、總重量和熱量完全一致。與對照組相比,核桃組額外含有約4克Omega-3脂肪酸、1克多酚及5克蛋白質(來源于核桃)。
圖:治療對 MANT 任務表現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核桃不僅具有長期的健康益處,短期食用同樣能快速提升思維敏捷度。核桃組在改良注意力網絡任務(MANT)和任務切換(TST)中的反應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中等負荷任務的準確率更高,前額葉α波活動增強,表明注意力和認知功能顯著提升。此外,核桃組在延遲記憶任務中展現出抗疲勞效應,盡管短期內適口性問題可能引發輕微負面情緒,但餐后6小時的回憶表現仍優于對照組,且記憶穩定性隨時間推移更優,這表明核桃可作為日常飲食中提升認知功能的“腦動力”補充劑。
小結
綜上,多項科學研究證實:每天吃一把花生+核桃不僅能使端粒長度增加,延緩衰老,還能抗炎、防癌、提升注意力和認知功能,真可謂是小身材大能量!
看到這里,還不快把你的油炸、甜膩小零食們收進抽屜,換成花生、核桃等堅果吧!不過,切記不要貪嘴多吃,堅果類雖好,但脂肪含量較高,每天吃個一小把(<50g+不過度加工、不添加調味料的原味堅果)就足夠啦~
參考文獻:
[1] Torres-Oteros D, Parilli-Moser I, Laveriano Santos EP, et al. Unveiling the Impact of Peanut Consumption on Telomere Length in Young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Insights from the ARISTOTLE Stud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tioxidants (Basel). 2025 Apr 14;14(4):467.
[2] Moussa MR, Fan N, Birk J,et al.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the Inflammatory Context of the Colonic Microenvironment Are Improved by Urolithin A. Cancer Prev Res (Phila). 2025 Apr 1;18(4):235-250.
[3] Bell L, Dodd GF, Jeavons M, et al. The impact of a walnut-rich breakfast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brain activity throughout the day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a crossover intervention trial. Food Funct. 2025 Mar 3;16(5):1696-1707.
撰文|青葉
編輯 | 阿拉斯加寶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