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陵科技學院官網發布的更新顯示,學校校長一職迎來了重要變動,擔任校長5年多的劉永彪已經卸任,接任者是泰州學院原校長季賽教授。
季賽是一位75后學者,他在最近10年內三次跨校履新,以其豐富的多校管理經驗與工科背景,為這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見長的本科高校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季賽的職業生涯堪稱一部“高校流動史”。1976年出生于江蘇泰興的他,本科就讀于南京氣象學院(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專業,1999年畢業后便留校任教,期間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深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季賽任職的第一所高校,也是他目前工作時間最長的單位。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17年間,季賽從一名普通教師逐步晉升為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副院長、網絡信息中心主任,積累了扎實的科研與管理經驗。
2020年,季賽迎來首次跨校任職,調任宿遷學院副校長。兩年后,他再度履新,出任泰州學院校長。2025年5月,季賽第三次跨校,正式執掌金陵科技學院。短短10年內,他完成了從“雙一流”高校中層管理者到地方本科高校“一把手”的跨越,其多校任職經歷在高校管理者中頗為罕見。
季賽的學術背景與管理路徑,賦予其獨特的治理視角。作為計算機領域學者,他長期從事數據挖掘、網絡安全等領域的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兼具學術深度與技術敏感度。在宿遷學院與泰州學院任職期間,他推動了兩校在信息化教學、產教融合等領域的改革。
此前擔任金陵科技學院校長的劉永彪已年滿60歲,到達退休界限,劉永彪是吉林大學校友,還曾在北京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生,不過他畢業后長期在地方任職,曾任南京市金融辦、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領導,2019年調任金陵科技學院校長。
盡管劉永彪在經濟、管理領域經驗豐富,但其高校管理經驗相對薄弱。季賽的接任,標志著金陵科技學院在校長遴選上從“政界跨界”轉向“學界深耕”,更注重專業背景與管理經驗的雙重匹配。
金陵科技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其定位與季賽的工科背景高度契合。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領域具有優勢,但面臨“雙一流”高校擠壓與同類院校競爭的雙重壓力。季賽的履新,或將為學校帶來三大突破方向:
1. 產教融合深化:依托其計算機專業背景,推動學校與南京“軟件名城”產業需求的深度對接,建設產業學院或聯合實驗室;
2. 數字化轉型:借鑒其在宿遷學院、泰州學院的信息化經驗,加速智慧教學、智能管理等場景落地;
3. 跨校資源整合:利用其多校任職積累的人脈資源,推動校際合作與資源共享,例如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計算機學科上的協同創新。
未來,季賽能否以“75后”的銳氣與工科思維,為金陵科技學院開辟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值得持續關注。畢竟,在高等教育競爭白熱化的當下,校長的每一次履新,都可能成為高校命運的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