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年二月的一天,石勒麾下第一名將石虎憤憤不平地對兒子石邃說道:“我們大趙的江山都是我打下來的,主上卻賞罰不公,如此虧待我,將來等他死了,我必定讓他斷子絕孫!”
石勒究竟做了什么事情,竟然讓石虎對他仇恨到要讓他斷子絕孫的地步?
這事兒還得從石勒稱帝后,封賞群臣說起。
330年二月,石勒已經攻滅前趙,基本掌控了整個北方,于是在群臣的勸進下,宣布稱帝,接著便封賞有功之臣。
在這次封賞中,石勒的第二子石弘由世子晉升為太子,第三子石宏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大單于,封秦王,幼子石恢為輔國將軍,封南陽王。
后趙第一名將石虎被封為太尉、尚書令,晉爵為中山王,石虎的兒子石斌封為左衛將軍,晉爵太原王,石虎 另一個兒子石邃被封為冀州刺史,晉爵為齊王。
事實上,石虎對這次封賞十分不滿。
雖然他被封為中山王,還擔任太尉、尚書令,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分明就是明升暗降,借機削弱自己的兵權。
太尉雖然是帝國最高軍事長官,但自漢朝以來,這個職務已經變成了虛職,不掌握任何實權的。
真正掌管帝國最高軍事大權的職務是“都督中外諸軍事”,可石勒卻把這個職務給了石宏,還有“大單于”這個位置,在古代少數民族中有著極高的分量,石勒也給了石宏。
在石虎看來,石勒這次封賞,做得十分不地道,簡直就是卸磨殺驢。
想當年,石勒還只是匈奴人劉淵麾下的一員大將時,17歲的石虎就跟著石勒南征北戰。
在此后的20年時間里,石勒從一名大將成長為一方軍閥,以武力消滅以劉琨、王浚為首的西晉殘余抵抗力量,擊破鮮卑,最后稱霸河北,整個過程中,石虎是作為石勒麾下最強戰將參與了大多數戰役,為石勒的崛起立下赫赫戰功。
東晉的祖逖北伐時,也是石虎作為大將領兵阻擊祖逖北伐。
后來劉淵建立的漢趙政權分裂成以劉曜為首的前趙和以石勒為首的后趙,雙方形成東西對峙之局。
幾年后,石勒和劉曜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較量。
這個過程中,石勒全程坐鎮后方,幾乎所有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都是石虎帶兵出征的。
在石勒崛起的整個過程中,石虎基本上成為了石勒麾下唯一能挑起大梁的最強戰將,多少硬戰、惡戰都是石虎打的。
20年下來,石虎在后趙軍隊中已經是僅次于石勒的二號人物。
石虎本人對自己的功績總結,前文中,在他跟兒子石邃的對話中,完整版是這樣說的:
“主上自從定都襄國以來,常年在京城垂拱而坐,無所作為,全憑我冒著生命危險在疆場廝殺。二十多年來,我南擒劉岳,北逐索頭,東平齊、魯之地,西定秦、雍二州,攻克十三州之地,成就大趙基業的,是我!
這大單于的封號就應該授予我,如今卻給了婢女所生的黃口小兒(指石勒之子石宏)。一想到這事就讓我氣塞胸膛,寢食難安!等到主上駕崩之后,我定要讓他斷子絕孫!”
中山王虎怒,私謂齊王邃曰:“主上自都襄國以來,端拱仰成,以吾身當矢石,二十馀年,南擒劉岳,北走索頭,東平齊、魯,西定秦、雍,克十有三州。成大趙之業者,我也;大單于當以授我,今乃以與黃吻婢兒,念之令人氣塞,不能寢食!待主上晏駕之后,不足復留種也。”——《資治通鑒》
按照石虎對自己功勞的總結,后趙江山起碼一半都是他打下來的,而石勒的兒子石宏只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子,要戰功沒戰功,要威望沒威望,石勒卻讓他都督中外諸軍事,還封為大單于。
這不就是卸磨殺驢嗎?
在石虎看來,石勒這么做,明顯就是忌憚自己的功勛和威望,更忌憚自己掌握兵權后,會對皇權形成威脅,所以非但不愿意把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最高兵權給自己,連大單于的頭銜也一起給了乳臭未干的石宏。
而自己得到的太尉之職,雖然地位高,但沒有實權,明擺著就是明升暗降,借這個機會削弱自己的兵權,架空自己的權力。
因此,石虎認為石勒這是過河拆橋,是鳥盡弓藏,所以十分不滿,于是起了殺心,下定決心等石勒死后,滅其滿門。
那么,問題來了,石勒既然對石虎有所忌憚,為什么不將其除掉,以免日后再生禍患呢?
事實上,有兩個重臣曾經勸過石勒,讓他早點除掉石虎這個隱患,但他都沒聽。
最開始,石勒剛稱帝的時候,由于太子石弘性格仁厚,喜歡和儒生結交,石勒十分擔心這個兒子將來能不能坐穩皇位,因此向心腹大臣徐光尋求建議。
徐光認為石勒作為開國之君,打下后趙江山,就像當年的漢高祖一樣,而太子性格仁厚,將來必能像漢文帝那樣文治天下。
石勒聽完后,十分認同,疑慮頓消。
徐光則趁此機會進言道:
“太子仁義孝順,溫良謙恭,但中山王石虎為人殘暴,而且頗有勇略,將來陛下百年之后,我擔心大趙江山不穩,所以請為今之計,應該逐漸削奪石虎的威權,讓太子及早參與朝政,以樹立作為儲君的威望。”
石勒聽完之后,認為徐光說的很有道理。
但對于削弱石虎這件事,石勒并未作出進一步的行動。
光因說曰:
“皇太子仁孝溫恭,中山王雄暴多詐,陛下一旦不諱,臣恐社稷非太子所有也。宜漸奪中山王權,使太子早參朝政。
”勒心然之,而未能從。——《資治通鑒》
其實站在石勒的角度來說,他其實剛剛把石虎削弱一遍了,在稱帝之時,把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最高兵權以及大單于的頭銜都給了兒子石宏,石虎只得到了太尉的名譽頭銜,相當于是在削弱石虎。
前腳剛削弱一遍,后腳接著削,石勒既下不去手,也擔心操之過急會逼反石虎,畢竟如今的石虎,無論是威望還是在軍隊的影響力,都僅次于皇帝石勒。
所以石勒對徐光建議削弱石虎一事只是贊同,但并未采取實際行動。
不久之后,由于石勒沒有再進一步削弱石虎,外戚大臣程遐(太子的舅舅)又找到石勒進言道:
“中山王(石虎)勇猛強悍且善用權謀,群臣無人能及。我觀其志向,除了陛下之外,他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加之他生性殘忍暴虐,長期擔任將帥,威震朝野。如今他的兒子們都已成年,個個掌握兵權。陛下在世時固然無礙,但恐怕將來不會甘心臣服于少主。應當盡早鏟除,以穩固社稷。"
誰知,石勒聽完,當場嘲諷道:“中山王是骨肉至親,又有輔佐開國的功勛,我正要委以伊尹、霍光般的托孤重任,何至于像你說的這么嚴重!你不過是擔心自己作為國舅不能獨掌大權罷了,放心,到時候我也會安排你參與輔政,你不必過于憂慮。”
在石勒看來,程遐作為太子的舅舅,將來等太子登基,他必定能掌權,而石虎的存在,就是他獨掌大權的最大障礙,所以他前來勸說自己鏟除石虎,目的不純。
最關鍵的是,石虎畢竟是石勒麾下的最強戰將,是打江山的功臣,也是石勒的侄子,削弱也就算了,程遐一上來就建議將其“鏟除”,這是斬草除根的意思了,石勒也下不去手。
這時候,徐光一看程遐也勸不動石勒,于是再次出面勸諫道:
“中山王仗著陛下威名,每戰必勝,天下人都說他的英武僅次于陛下。況且他天性殘暴,見利忘義,如今父子同掌大權,勢力已凌駕于皇室之上,心中始終躁動著不甘居人下的念頭。近日在東宮宴席上,他甚至對皇太子(石弘)露出輕蔑之色。臣唯恐陛下百年之后,再無人能制衡他啊!”
史載,石勒聽完,默然不作聲。
中山王藉陛下威略,所向輒克,而天下皆言其英武亞于陛下。且其資性不仁,見利忘義,父子并據權位,勢傾王室;而耿耿常有不滿之心。近于東宮侍宴,有輕皇太子之色。臣恐陛下萬年之后,不可復制也。勒默然,始命太子省可尚書奏事......——《資治通鑒》
程遐說的話,他可以懷疑是別有用心,可徐光不一樣,此人是石勒的心腹謀臣,他的話是很有分量的。
從石勒聽完之后沉默良久的表現以及他稱帝時把最高兵權和大單于頭銜給兒子來看,他其實也擔心將來石虎會干出奪權篡位的事情來的。
然而,石勒還是沒有進一步削弱石虎。
但對于讓太子早日參與朝政,樹立儲君的威望這事兒,他立即展開了行動。
他隨后就讓太子石弘代替自己處理朝政,批閱奏章,只要不是軍國大事,都由太子做主,還派中常侍嚴震協助太子。
石虎當時還擔任尚書令,可以參與朝政決策,太子介入處理朝政以后,石虎在朝政事務中的權力也被太子分走一部分,由此遭到削弱,原本熱鬧非凡的中山王府瞬間冷清下來。
這樣一來,石虎就更加不滿了,心中的仇恨越來越濃烈,但他只能憋著,只有等石勒死后,他才能動手。
就這樣過了3年,石虎終于等到了夢寐以求的機會。
333年,石勒病重,召石虎、石弘、嚴震入宮侍疾。
事實上,在石勒病重之前,他一直在擔心石虎尾大不掉的問題,最后想到了一個既不用殺了石虎,也能防著他奪權的方案。
石勒讓兒子石宏都督中外諸軍事,駐守在鄴城,遙控帝國全部軍事力量,養子彭城王石堪也駐軍在外,與京城形成相互呼應的格局。
一旦京城有變,他們可以隨時調集大軍進京勤王,以此來制衡石虎,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石勒最終還是失算了。
就在石勒病重之時,原本是召石虎、石弘、嚴震入宮三人侍疾的,結果石虎先發制人,矯詔(假傳圣旨)宣稱包括太子石弘、大臣嚴震等人入宮見石勒。
這樣一來,整個皇宮里,就只有石虎能見到石勒,也只有他知道石勒的病情,外界則對石勒的情況完全不知道。
而此時的石勒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
石虎深知,如果他想奪權的話,對他有威脅的人無非就是領兵在外的石宏和石堪,為了解除威脅,他再次矯詔讓這二人立即進京見駕。
可他沒想到的是,石勒的病情有一定好轉,而且還知道石宏已經來了京城,頓時大驚,當即就召見石宏詢問道:
“我之所以讓你們兄弟出鎮到軍事要地領兵,就是為了制衡京城里的勢力,怎么可能輕易召你們回來?”
石宏也被問得一臉懵,不是你下詔書要我來的嗎?可石勒自個兒明明沒下過詔書啊。
兩人這時才明白,肯定是有人假傳圣旨,石勒當即放了狠話:這個假傳圣旨的人肯定心懷不軌,論罪當誅!
站在一旁的石虎,雖然做得天衣無縫,即使石勒派人調查,短時間內也查不到他頭上,但他聽到石勒這句狠話,還是嚇了一跳,趕忙說道:“秦王只是過于思念陛下,所以進京探望,臣待會兒立即就送他回鄴城。”
然而,此時的石勒,已經病得不輕,根本沒有精力再去調查,只能先讓石宏先回到鄴城再說。
誰知,石宏剛出了皇宮就直接被石虎扣留,然后軟禁起來,從此解除了一大威脅。
幾天后,石勒還不放心,又詢問石虎,秦王石宏回去沒有,石虎當即撒謊說,他們已經在回去的路上了。
石勒病重的情況下,并沒有懷疑石虎的話,反而聽完之后安心了一些。
不久之后,石勒病死。
石虎當即下令讓自己的兒子帶兵進宮宿衛,控制了皇宮,又派另一個兒子帶著數千騎兵在京城周邊游弋,以防止生變。
緊接著,石虎當機立斷,以武力手段挾持太子石弘到大殿中,并且派兵抓了程遐和徐光這兩個政敵,將其處死。
然后按照石勒的遺詔,擁立太子石弘登基,做了傀儡皇帝,而石虎則被任命為丞相,封魏王、大單于,加九錫,掌控了后趙軍政大權。
事實上,石虎掌權的過程中,朝中是有反對勢力的。
只不過,石虎先下手為強,在石勒剛剛咽氣之后,就迅速派兵抓住了最大的兩個反對者程遐和徐光,并將其誅殺,鏟除了在朝廷中央最大的反對勢力。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石虎并沒有直接篡位。
理由很簡單,如果石勒前腳剛死,石虎就篡位稱帝,一定會引起大規模反對的,到時候他將難以應付。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掌握朝政大權,把皇帝變成傀儡,挾天子以令諸侯,徐徐圖之。
在石虎掌權以后,后趙帝國的地方勢力派就有很多對石虎專權不滿的,他們有的選擇投降東晉,有的選擇以武力對抗。
最后,在經過一系列的武力討伐后,石虎以戰爭手段干掉了所有的反對勢力,稱帝之路再無阻礙,于是廢殺傀儡皇帝石弘,并且滅了石勒滿門,然后自稱居攝趙天王,成為后趙帝國最高統治者。
再來看石勒究竟為什么不殺了石虎這個問題。
我認為這里面既有情感因素也有現實因素。
情感因素方面,石虎從小是在石勒家里長大的,石勒的父親石周曷朱把石虎當成親兒子一般對待,后來石勒做了奴隸,接著又參加流民起義后,家里就是石虎和石勒的母親相依為命。
石虎這個人性格殘暴,甚至濫殺取樂,在最開始的時候,石勒曾經想過殺了他,結果石勒的母親出面勸說,石勒才收起了殺心。
所以,石虎和石勒一家有較深的情感牽絆。
還有,石虎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為石勒的崛起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石勒手下最能打的戰將,確實是元勛級的功臣,石勒本人不是那種嗜殺之人,對石虎難以痛下殺心就很正常了。
其次,石勒愛惜自己的名聲,石虎確確實實幫著石勒打下了江山,到石勒稱帝的時候,石虎的威望僅次于石勒。
這樣的功臣,石勒要是前腳剛稱帝,后腳就殺功臣,會留下罵名,這也是促使石勒沒對石虎下死手的原因之一。
其三,在現實因素方面,殺了石虎,可能對后趙江山不利。
石勒稱帝的時候,石虎雖然已經尾大不掉了,但石勒手下的將才不算多,真正能打的也就石虎而已,當時正處于東晉十六國亂世,真要把石虎殺了,萬一將來與敵對勢力發生戰爭,誰能領兵出征?
還有就是石虎已經領兵多年,在軍隊中的威望僅次于石勒,而且勢力盤根錯節,掌握著重兵,真要把他殺了,要是引發各種叛亂,到時候得不償失。
其四,石勒有平衡各方勢力的需要。
他擔心石虎會對皇權構成威脅,難道其他人就不會構成威脅嗎?
就拿程遐來說吧,他是太子的舅舅,將來太子登基后,他也會成為輔政大臣,作為外戚,一定會受到重用,誰又能確保程遐一定不會威脅皇權呢?
除了程遐以外,后趙還有其他勢力,這些人都忠于皇室嗎?顯然不是的。
所以,石勒需要留著石虎,用來制衡其他勢力,然后再讓石宏、石堪到軍事重鎮領兵駐守,以制衡石虎。
各方勢力相互制衡,皇權也就相對安全了,這也是石勒的解決方案。
只不過他沒想到,石虎不僅有野心,還有仇恨,在野心和仇恨的作用下,石虎不僅篡位了,還滅了石勒滿門。
如果有重來的機會,我相信石勒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屠了石虎全族,以絕后患。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晉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