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巍巍復旦,在歲月的長河中靜靜流淌,悄然迎來了屬于自己的120歲生日。
當歲月的指尖輕撫過校園的每一寸土地,復旦大學歷經風雨洗禮,卻愈發熠熠生輝。坐落于上海這座繁華大都市,復旦宛如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百余年來,為國家和社會孕育了無數杰出人才——眾多學術領域的奠基者在此開啟學術征程,無數科研成果從這里誕生,更有大批社會活動家、政界精英從校園走出,投身時代的浪潮。
將目光聚焦于創新創業的前沿陣地,復旦人的身影同樣耀眼奪目。
在創業者行列中,復旦才俊們懷揣夢想,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商業嗅覺勇敢地開辟出一條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他們活躍在新興產業領域,用創新的理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書寫著商業傳奇,有的企業迅速崛起成為行業新秀,有的更是不斷拓展版圖在全球化的舞臺上嶄露頭角。
在投資人陣營,復旦精英們憑借卓越的洞察能力和深厚的專業素養,在資本的海洋中乘風破浪。他們精準把握投資機遇,助力一個個創新項目騰飛,為創業者提供堅實的資本支持和戰略指導,成為創投界的中堅力量,用智慧和膽識演繹著資本與創新的精彩故事。
復旦精神,薪火相傳,代代不息。
復旦系創業者,反哺母校
自強不息,是復旦人銘刻于心的信念。
縱使歲月流轉,走出校園的他們,于歲月長河中砥礪前行,書寫著各自的輝煌篇章。然繁華喧囂間,那份對母校的眷戀與感恩,仿若深植心底的種子,在時光滋養下茁壯成長。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嶄露頭角,榮譽與成就加身,復旦的影子始終在心間搖曳,化作回饋母校的熱忱。
引人關注的一幕發生在今年4月,正值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來臨之際,復旦大學材料系高分子專業1985級校友李平、歷史學系1986級校友廖梅夫婦決定為母校一次性捐贈10億元人民幣,支持建設復旦大學學敏高等研究院。
這筆10億元巨額捐資,也是2025年最大一筆校友捐贈。
捐贈者之一李平,正是早日赴港二次上市“萬億寧王”寧德時代的聯合創始人、寧德時代現任副董事長,而10億元的捐贈款也來自其所持的寧德時代股票——寧德時代于5月1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股東及副董事長李平通知,為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李平及其配偶廖梅擬向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無償捐贈405萬股寧德時代無限售流通股股票。
公告顯示,李平及其配偶與基金會簽訂了《復旦大學學敏自然科學研究基金捐贈協議書》,前述捐贈股份將用于設立“復旦大學學敏自然科學研究基金”。學敏自然科學研究基金將以開放式基金的形式運作,除支付自身運行開支外,將全部用于資助學敏高等研究院在人才引進、科研創新以及研究院建設與運行中所需經費。
捐贈后,李平所持寧德時代股票比例也有所變化。本次捐贈前,李平持有的寧德時代股份數量約為2.02億股,持股比例為4.58%;本次捐贈后,李平持有的寧德時代股份比例將下降至4.48%。
無獨有偶,在今年5月紀念建校120周年之際,復旦大學設立新文科發展基金,助力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創新。基金首期籌措資金1億元,由1984級新聞系兩位校友曹國偉、王長田聯合捐贈。基金將實行開放管理,匯聚更多社會資源,為復旦新文科的發展集聚動力。二者分別為新浪董事長和光線傳媒董事長。
同在5月,由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作為啟動資金的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成立,該基金重點支持復旦大學附屬醫院醫療、教學、科研及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展,計劃于2027年復旦上醫創建一百周年時達成首期5億規模,到健康中國2030實現時達到10億規模。復星身后掌舵人郭廣昌,正是復旦大學校友。
與此同時,校友朱義在5月向復旦大學捐贈3000萬元,設立“復旦大學百利天恒特聘教授”項目,旨在支持學校在“創新藥物靶點發現”及“腦與類腦智能研究”等方向培養一批優秀的科技領軍人才。
5月18日,云鋒基金捐贈5000萬元,參與發起成立“復旦源”文化發展基金。云鋒基金聯合創始人虞鋒也畢業于復旦大學哲學系。同一日,復旦大學謝希德-俞吾金哲學發展基金(第二期)捐贈簽約儀式舉行,一位匿名的復旦校友為基金捐贈1億元,支持哲學學科發展。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創投圈,遍地復旦人
上述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捐贈者,不僅是各自行業的領軍人物,更是富豪榜上的常客。他們大多通過創業積累了巨額財富,成為上市公司的重要實控人、主要股東或高管。
從2024年胡潤百富榜來看,至少有12位復旦大學校友榜上有名,他們的財富值合計超過2800億元。這些校友在商業浪潮中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書寫了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胡潤百富榜顯示,捐贈10億元的寧德時代副董事長李平其財富值達到385億元;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財富值達到285億元;朱義是百利天恒實控人,其個人財富達510億元;王長田個人財富140億元……
從復旦大學走出的創業者,還有被稱為中國“網游教父”的陳天橋,20世紀90年代末,他與合伙人創立了盛大網絡,憑借《傳奇》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盛大迅速成為行業領頭羊,并于2004年在美國成功上市。這一年,年僅31歲的陳天橋以88億元的身價榮登中國首富寶座。如今,陳天橋憑借其在網絡游戲行業的卓越成就,財富值達到590億元。
除了上述復旦系創始人外,還有東方財富董事長其實、華大九天董事長劉偉平、中通快運創始人賴建法、聯影醫療實控人薛敏、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雅迪控股創始人錢靜紅、南芯科技創始人阮晨杰、復旦微電董事長蔣國興等優秀創業者,均是復旦校友。他們在金融、醫療、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特別在半導體領域,一直流傳著“北清華、南復旦”的美譽。據不完全統計,由復旦大學校友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的科創板上市半導體企業至少有9家。此外,復旦校友在半導體產業的研發創新、上市公司與復旦大學的產學研合作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影響力貫穿整個產業鏈。
可以說,復旦大學校友深入布局半導體行業生態鏈,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和貢獻力。從晶體生長和晶圓制備的初始階段,到器件最終封裝的關鍵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需高度關注細節和精確把控,以確保生產出高質量、可靠的電子元件。而復旦大學校友所創辦或參與的企業,正活躍于半導體產業鏈的各個細分領域,為行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以復旦微電子集團為例,早在1998年,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復旦大學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下應運而生。當時,一群心懷“中國芯”夢想的復旦學子,在一個僅5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踏上了探索芯片設計的征程。
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創新精神,復旦微電子集團逐漸在半導體領域嶄露頭角,成為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的重要力量。其產品涵蓋了安全與識別、非易失性存儲器、FPGA、智能電表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于金融、通信、電力、工業控制等行業,為國家信息安全和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頂級985,下場做投資
硬科技創業成經濟增長新動力,拿起敲鐘寶錘的創始人在科技成果轉化的大潮下也呈現出鮮明的高校門派,“復旦系”在其中便占據著一席之地。
高校半腳踏入創投圈,不是新鮮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參與設立的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武漢大學碳中和基金、北大的元培基金、上海交大-大零號灣科技創新基金、中南校友惠湘基金、南大開學的新開湖基金……這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高校系隊伍中,有復旦大學的身影——復旦科創母基金。
時間撥回到2023年12月,在科技成果轉化大潮下,為了實現難題共答、平臺共建、資源共聚、風險共擔、成果共享,引導各類要素聚力高風險創新,復旦科創母基金啟動組建。時隔一年,經過了一年的籌備和努力,母基金設立的相關流程相繼完成,同時已經完成了首關募資。
2024年12月,在首屆復旦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上,官宣了復旦科創母基金完成首關。并進行了首期基金的戰略合作簽約。首期基金合作機構包括上海國投未來公司、粵科母基金、中科創星、光速光合、禮來亞洲、新微資本、復健資本、聯想創投等頭部基金管理人。
據了解,復旦科創母基金由復旦大學聯合地方政府、國企及市場化機構等共同發起設立,首期規模總計達10億元,充分依托復旦大學豐富的科技成果轉化要素,發揮母基金的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面向全球挖掘行業中最為優秀的專業投資管理團隊。
在投資方向上,該基金將重點關注“復旦所長、國家所需”相關的“硬科技”領域,包括: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其他戰略性前沿創新領域,引導子基金成為“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發掘和投資具有良好前景的高成長性項目,全力構建頂尖科創投資生態體系,推動科技成果高質量產業化。
為了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復旦還創新地提出了“F-LAB項目”。所謂“F-LAB項目”是指由復旦大學發起,由復旦科創母基金、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和復旦大學校友會聯合組織落實的科創賦能公益項目,致力于成為復旦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和科創資源的整合平臺。
在目標上,F-LAB項目旨在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學研究和技術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創建一流科創生態,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公司和科創企業家。在具體執行層面,由復旦科創母基金牽頭推進和落實F-LAB項目的具體執行工作,母基金作為學校科技成果的組織者,將全面整合校內科創資源、鏈接校外市場化資源,積極構筑復旦科創生態圈,有組織、高效率地全面賦能學校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瞄準應用創新賽道,積極打造復旦大學的創新“核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涉足創投圈下場做投資這件事上,復旦大學并非新手。
早在2000年,復旦大學就聯合上海創投共同組建了復旦思德創投、復旦量子創投兩家投資機構。彼時,創業板尚未開閘放水,許多如今在市場上聲名顯赫的投資機構也剛剛起步。2009年,復旦大學聯合軟銀集團成立了復思資本;2014年,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大生態發起設立了上海復容投資有限公司;2019年復旦大學又與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了科研機構“珠海復旦創新研究院”。
可以說,在創投圈,復旦大學已經身經百戰。
而在創投領域,復旦不僅頻頻祭出相關支持舉措,更輸出了大批優秀的創投人才,比如云峰基金虞鋒、光速光合宓群、CMC資本黎瑞剛、國中資本施安平、禮來亞洲基金陳飛、德同邵俊等均畢業于復旦大學。這些行業頂級大佬不斷發光發熱的同時,復旦在人才的打造、科創力量的復制之路上也越走越遠。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120歲的復旦大學,還將為創投圈貢獻多少新鮮力量,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