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福建廈門。
一場慘烈的車禍,帶走了一對騎摩托的中年夫婦。
民警很快趕到現場,發現地上除了兩名死者,距離女人10米開外還有一個全身赤裸血糊糊的男嬰。
孩子表面看上去除了一些擦傷,并無大礙。
他安安靜靜地躺在那里,等到有人將他抱起,還發出一陣響亮的哭聲。
后來,人們才從新聞里得知,車禍中遇難的妻子馬上就要臨盆,孩子“在外力的撞擊擠壓下脫離母體”,被迫于車禍中誕生。
專家說:“在這類事故中嬰兒能存活下來,從醫學上和概率上說都是個奇跡。”
自此,男孩便有了一個轟動全國的名字:奇跡寶寶。
不過我不太愿意用這個名字稱呼他,因為這份奇跡背后隱藏的傷痛,以及這個孩子此后11年所遭遇的種種,都讓我的心底有一抹難以釋懷的沉重。
來源:特區新聞廣場
01
“奇跡寶寶”后來取名趙平安,寓意不言自明。
但他的平安,是一次次從“鬼門關”里搶來的。
車禍就不說了,出生后的小平安先后做了兩次大手術,一次肺部挫裂傷,一次腦積水。
可即便手術成功,醫生也說了,他的大腦發育狀況不是那么好,后續還需要定時復查。
父母身亡,剛出生的孩子命途多舛。
這樣的事情放在任何一個家庭,都是“天塌了”。
更何況趙家本就家境貧寒,平安的父母在世時也不過是苦哈哈的農民工。
老家除了一個60多歲的老母,還有一對子女,女兒趙薇6歲,兒子趙孟4歲。
唯一讓人慰藉的是,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獲得了一大筆賠款和善款。
廈門紅十字會和廈門慈善總會,為趙平安募捐了近140萬,這筆錢由它們代為保管,用作平安的治療以及三個孩子的日常生活開支。
另外,保險公司和肇事司機賠償了130多萬:
其中,趙平安有32萬,姐姐趙薇分了19萬,奶奶肖老太太得14萬,剩下的給了平安的外公外婆,由他們負責監護撫養哥哥趙孟。
按理說,只要平安的身體狀況不出大問題,有這么一筆錢在的情況下,平安和家人未來的生活不會太難過。
可事實是,當“奇跡寶寶”的名字再次登上熱搜,留下的卻是一地雞毛。
來源:特區新聞廣場
02
其實不用我說,很多人都能猜到。
好好的一個家,無病無災,除了“錢”還有什么亂七八糟的事情呢?
因為孩子年幼,平安和姐姐的賠償款是一起打到奶奶肖老太太的賬戶上的。
可自打有了這筆錢后,肖老太太就開始和小兒子,也就是平安的二叔,矛盾不斷。
直到現在,母子倆在媒體面前,還打著嘴仗。
母親說兒子挪用善款,欠錢不還;兒子說母親是守財奴,連孫子看病的錢也不肯拿。
反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先說兩個早期報道中出現的事實。
大哥大嫂遇難,趙二和妻子也在廈門,他們都是一起出來打工的。
為了處理哥嫂的喪事,以及陪護平安,夫妻倆先后辭去了工作,那時趙二的工資是月薪5500。
之后,無論是在廈門手術,還是后來轉到北京治療,趙二都是鞍前馬后。
另外就是2014年5月拿到全部賠償金后,肖老太太曾讓二兒子開了個賬戶,拿出62萬,存了一年定期。
存折由肖老太太保管,密碼由趙二保管。
接下來紛爭來了,兩個版本。
肖老太太的說法是,2014年10月,小平安轉院去北京。
要交治療費,老太太就讓二兒子拿錢。
誰料二兒子說啥也不愿意拿,非得讓老娘去借。
肖老太太沒辦法只能找老鄉幫忙,一個村民給她打了兩萬。
但是,肖老太太借了錢不僅沒落好,二兒子還天天埋怨她,說他不會照顧孩子。
后來從北京治療好回到廈門,兩人依舊爭吵不斷。
為此,她不得不在侄女的幫助下,回了老家。
不過這事在趙二那,有另外一套說法。
不是趙二不愿意拿錢,是他知道老娘手里有錢,只是老人將其拿來借貸給別人,賺取“高利息”。
她怕老娘受騙,逼著她把錢從別人那里要了回來,這也就是肖老太太所說的“借錢”,當然老太太是不承認的。
除此之外,兩人在錢財上還有一筆“糊涂賬”。
肖老太太的賬戶上有兩筆共計7萬余元的款項,去向不明。
肖老太太找二兒子對峙,趙二也說不明白,但是答應還給母親5萬塊錢。
于是,肖老太太對二兒子的疑慮更深,甚至覺得二兒子后來買房買車的錢,都是隱瞞下的善款。
即便后來趙二在族人的見證下,將那筆定期存款全部轉到母親賬下,母子依舊心結難消。
說實話,血脈至親,為了點財產,打得頭破血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前陣子我回去參加一位老人的葬禮,就看到兩兄弟和老娘,為了老爺子留下來的那點棺材本鬧得不歡而散。
所以,肖老太太母子反目,的確讓人痛心,卻也應了那句老話:
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
即便是生我的和我生的,有時候也不例外。
03
趙二有沒有動歪心思?
外人很難說。
肖老太太曾經懷疑二兒子和肇事司機私相授受。
事實證明肇事司機比他們家也沒好到哪里去,壓根就不可能有多余的錢私了。
至于說有沒有額外的善款被私吞?反正到現在也沒什么確鑿證據。
不過圍繞著這一筆賠償金,卷入的人和事,早就超出了母子二人的掌控。
說兩件公開的小事。
賠償金到賬后不久,就有親戚上門借錢,開口就是30萬。
趙二說啥也不肯借,他就一句話:“這錢是我哥哥嫂嫂拿命換來的,也是留給孩子們救命的,我和母親都只是代為保管,哪有權力外借?”
雖然從這以后,再也沒人上門借錢。
但是,據趙二所說,母子關系也是在這個時候急劇惡化的:
“他們暗中離間我們母子,還把母親孩子接走。”
其次,那筆糊涂賬被戳破后,有人在肖老太太面前嘀咕:
“趙二悄悄從對方手上拿到的錢遠遠不止七萬多,而是高達二十多萬元。”
我不喜歡用惡意去揣度他人。
可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恨人有,笑人無,嫌人窮,怕人富。”
越是身邊人,越是少不了暗戳戳的那點小心思。
可這是人家爹媽用命換來的錢啊,有些人真敢伸手,也不怕遭報應。
只能說,人性的丑陋一次又一次刷新著我們的底線。
04
話說回來,肖老太太把錢看得那么重,她真的是二兒子口中的“守財奴”嗎?
說幾件令人費解的事情。
一,肖老太太帶著孫子孫女回老家后,小平安定時復查變得很麻煩。
趙二幾番催促老人帶孩子去廈門和北京,不知是害怕花錢,還是真覺得孩子沒有大礙了,肖老太太一直拖拖拉拉。
二,60多萬賠償金,除了給孩子看病,肖老太太至今未動分毫。
而且她也當著媒體面承諾,自己去世后,屬于她的那份全部留給平安。
中間她曾在親戚的攛掇下,買過銀行的一款保險產品。
當時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覺得肖老太太被騙了。
不過,今年《紅星新聞》去回訪,老太太告訴記者,錢已經拿回來了,現在一家三口的“存款總額已達79萬,每年僅銀行利息就有1萬多元”。
三,廈門慈善總會和紅十字會每個月都會給兩個孩子打2000塊錢生活費。
當地政府給兩個孩子的孤兒補助金也有1300,加上肖老太太自己的農村老人補助金,家里每月固定收入有3300+。
但是,一家三口至今還住在房齡近50年的土坯房里。
那環境,咋說呢?有照片,大家自己看吧。
來源:紅星新聞
如今已經11歲的趙平安,在鎮上念小學,住校以來一直用著一張結滿毛球的毯子。
孩子平時穿得也很破舊,“每周僅帶兩件衣服,有時一件穿一周”。
來源:紅星新聞
老的老小的小,孩子還有病,手緊一點沒問題,但是日子過得慘兮兮的,讓人看了挺不是個滋味的。
但是你說能不能改變肖老太太這種“沒苦硬吃”的思維方式?
說實話,挺難。
如果你身邊也有類似的老人,就應該知道,有些觀念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
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功能性文盲”。
尤其是肖老太太這樣的,白發人送黑發人,孫子孫女又年幼,連親兒子都要提防,在金錢上會更加缺乏安全感,更加偏執。
05
最后,再聊聊平安的現狀。
總體來說和平常的孩子沒啥區別,不過之前做手術的影響還在,依舊需要定期復查。
智力方面,學校老師的反饋都說挺正常,至于學習成績,就一句話:“只要他快樂開心就好。”
除此之外,《紅星新聞》的那篇回訪里,有兩個細節很是耐人尋味。
上面提到平安平時的穿著有些“破爛”,可據平安自己說:
“衣服、鞋子,都是他自己找來穿的,家里衣服褲子多得很。”
另外,趙平安三姐弟在貴州的外公外婆家團聚時。
如今住在四姨家的趙孟,雖然生活并非那么富足,但“家庭氛圍良好”,整個人的精氣神也顯得“很自信”。
而五年來首次見到外婆的平安,有些膽怯,讓他挨著外婆坐,他卻選擇坐到了另一個沙發上。
姐姐趙薇在看到生病的外婆時,沉默不語,有一刻背過身去,淚水悄悄滑落……
來源:紅星新聞
說真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挺重要的。
寫到這里,我有一個疑問:奶奶百年后,平安的未來會走向何方?
想必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
姐姐是女孩子,總有一天她會有自己的生活。
奶奶和叔叔因為金錢反目,親情在這個家庭變得愈發淡漠。
被“窮養”長大的平安,能守得住奶奶拼命留下來的那些錢嗎?
一切或未可知。
事到如今,唯有祝福,愿“奇跡寶寶”,永遠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