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克魯斯的《碟中諜8:最終清算》可以說是今年最令影迷期待的好萊塢大片之一,另一部是年底上映的《阿凡達3:火與燼》。電影5月14日先是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放映,三天后中國香港成為第一輪搶先上映的城市,5月23日美國正式上映,5月26日,北京舉行首映禮,大批影迷通過各個觀影團率先看了這部電影。
至此,《碟中諜8》的真實口碑浮出水面,匯總觀眾大量評論,會發現《碟中諜8》并不能簡單的用“好”還是“爛”來定義,而是應該用是否適合看這部電影來區分觀眾。從差不多30年前的第一部至今,這個系列已經不再是阿湯哥簡簡單單的搏命,以及特工執行一項任務那么簡單的內核。
前七部清晰顯露出阿湯哥的創作邏輯,一部接一部的續作,劇情要越來越復雜、世界觀要越來越宏大、動作場面要越來越刺激、特效要越來越高難、整體制作則越來越費錢。上一部阿湯哥摩托起飛和定點跳傘、不斷挑戰、不計成本的訓練已經接近瘋癲的地步,他也把這個系列從最初的動作+娛樂,變成了執念,進而變成了影迷心中的信仰。
且不說爛番茄上國外觀眾讓電影的評分逐日變低,我們只看國內影迷的反饋,兩極分化的評價,充分證明《碟中諜8》是挑觀眾的。
首先,要剔除掉微博上的那些虛假評論。和其他片方操作類似,《碟中諜8》北京首映,也是通過多個觀影團招募影迷免費觀看,條件就是大家要在微博等社交平臺打五星好評,用來維護口碑。所以可信度較高的還得是豆瓣,而且是剔除IP是北京之外的評論。
先看豆瓣首頁隨機推送的五條熱評,四條IP都在外國,其中一條四星評論,顯然是系列的鐵桿粉絲,能清楚區分《碟中諜2》的元素沒有出現在電影里,甚至能看出扒飛機的段落中,飛行員的表情和和第六部飛行員的表情一模一樣。同時稱贊“阿湯哥場面活在線,繼續上天入海,挑戰極限,奉獻視覺盛宴。在這個流媒體逐漸成為主流觀影方式的今天,仍然有電影證明了大銀幕的不可替代性。”
而打兩星差評的觀眾,則是第一次看這個系列電影“每五分鐘都有一萬個事情在發生但是我還是覺得好無聊。第一部碟中諜……不是我的菜,最后的ending我尷尬癥要犯了,為什么一直對視。”
再看其他觀眾打出的差評。
有人批評電影“像前清奶奶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認為電影正反派的動機都直給,9-分鐘的文戲無趣冗長,讓人昏昏欲睡。三十年了還在飆車扒飛機。以及“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一大堆動作戲堆砌到一起,沒有鋪墊,就是要拯救世界。雖然咱是動作片,但也要稍微注意點節奏吧?給我看累了。”
還有很多觀眾都在反映“看睡著”,比如“睡一會兒醒一會兒,半睡半醒看完了。”“太無聊了看一半就看不下去”。甚至打四星好評的觀眾也坦言“前半段昏睡過去幾次。”
以及有觀眾很中肯的打出三星“好看是好看的,一流電影工業水準,困是犯困的,三十年前已經是這樣的鏡頭語言了。”
到這里,已經可以明確《碟中諜8》的品質和劇情、動作場面推進套路了。這一部的劇情緊接上一部,同樣的班底、同一個導演,所以兩部電影的氣質和敘事節奏基本一樣,上一部IMF小組遭遇重創,團隊分崩離析,伊森雖然拿到鑰匙,但想消滅“智體”還是要繼續搏命冒險,于是就有了這一部的上天入海。
但《碟中諜8》和上一部一樣,前面的“前戲”實在太長了,以及到了片名折射出來的“終章”,想講的、想回顧和致敬的有點多,所以《碟中諜8》近3個小時的片長,前面有一個半小時都是鋪墊、文戲、信息量非常大的對話。
這就給部分觀眾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如果對系列不熟悉,或者前面就沒耐心、沒能入戲,整個九十分鐘就都跟不上節奏和劇情了,睡覺和如坐針氈選一個吧!
而且,整個《碟中諜》系列都是走寫實路線,堅持真實的特技、幾乎全程實拍,包括這一部里阿湯哥的高空扒飛機,盡管實拍確實過癮、刺激,但架不住前面已經拍了8部,阿湯哥的血肉之身是有局限性的,他再怎么咬緊牙關拼命,也就做到這種程度了,難免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可不像漫威超英大片那樣,有電腦特效輔佐,能夠突破想象力、貢獻新花樣。
所以《碟中諜8》就陷入了文戲太長稍顯沉悶、動作特效難有突破似曾相識的尷尬境地。
整個《碟中諜》系列在國內票房從來就沒有“爆”過,這次也一樣,而且,相比系列前作,很顯然《碟中諜8》更挑剔觀眾、打情懷牌拉情懷分,僅“適用于”以下三類觀眾,大家可以對號入座,如果不屬于這三類觀眾,就不建議買票觀看了,畢竟一張票大幾十,何必花錢找罪受?
第一類:《碟中諜》系列鐵粉
這一類觀眾就不用多說了,在系列的陪伴下成長,和阿湯哥親如一家人,如今要告別了,無論如何都要去送一下啊!何況情懷拉滿了。
第二類:特技動作愛好者
90分鐘的鋪墊聽起來讓人很難過,畢竟沒多少人愿意花錢聽這些老外叨叨個沒完。但換個角度想,不是等于還有差不多一個半小時是動作戲?上天、入海、拆核彈,成龍年輕的時候也沒玩這么大吧?更何況成龍都老了打不動了,放眼全球,能把特技拍這么好、而且堅持實拍的只此一家,看一部正常100多分鐘的動作片,里面的動作特技也沒有90分鐘這么長吧?
所以《碟中諜8》哪怕鋪墊多點還是足夠良心,畢竟大場面給你鋪的夠多了,對于特技動作愛好者,絕對值回票價,看IMAX都值。
第三類:電影發燒友和電影從業者
“發燒友”這里指的不是影迷(畢竟喜歡特呂弗新浪潮阿莫多瓦的影迷會對這類商業大片不屑一顧),而是追求視聽極致體驗的發燒友,能完全區分杜比影院、Cinity、IMAX之間的區別,甚至對IMAX激光和IMAX GT都如數家珍的人。
現在好萊塢大片越來越少了,進來的超英電影也味同嚼蠟——比如《美國隊長4》。看了下電影推介會上幾大片商亮出的片單,在《碟中諜8》之后,真正能享受極致視聽體驗的就只有年底的《阿凡達3》。雖然《碟中諜8》的“IMAX特制拍攝”是個噱頭,但電影的確用了經過IMAX認證的攝影機,還是值得在IMAX上體驗一下的。
如果是以上三類人,就毫不猶豫的買票看,現在預售期間還有優惠;如果不是,那勸你就別浪費錢了,反正用不了多久就會上流媒體,到時不花錢會看的更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