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克魯斯,這位好萊塢的常青樹,似乎正面臨著他職業生涯中又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繼《碟中諜7》在2023年遭遇《芭比》與《奧本海默》的“神仙打架”后,備受期待的《碟中諜8》似乎也出師不利,一頭撞上了迪士尼的票房奇兵——《星際寶貝史迪奇》真人版。
首日票房創系列新高,但高處不勝寒?
從表面數據看,阿湯哥這次的表現似乎還不錯。《碟中諜8》北美周五首日斬獲248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78億),這一成績不僅超越了《碟中諜6》,更是刷新了系列在北美的最高首日票房紀錄。
各大機構也紛紛預測其北美首周末4天票房有望沖擊8500萬美元。
口碑方面,爛番茄88%的新鮮度,CinemaScore觀眾評價A-,穩坐系列口碑第二梯隊,僅次于評價最高的6、7兩部。
然而,光鮮數據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壓力。這部在疫情期間艱難拍攝的影片,制作成本飆升至驚人的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如此高昂的投入,讓任何一絲票房波動都顯得格外刺眼。更戲劇性的是,阿湯哥似乎命中注定要和一只來自外太空的藍色小狗“杠上”。
二十三年宿命對決,史迪奇再勝阿湯哥!
時間撥回2002年,阿湯哥與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聯手的科幻力作《少數派報告》信心滿滿地與動畫版《星際寶貝》同日上映,結果卻意外地在票房上輸給了那只調皮搗蛋的史迪奇。
誰能想到,23年后,歷史竟會如此驚人地相似!
真人版《星際寶貝史迪奇》與《碟中諜8》再次狹路相逢,同日登陸北美院線。這一次,史迪奇更是展現出“屠榜”級別的統治力,首日票房狂攬5500萬美元,幾乎是《碟中諜8》的兩倍有余!預測其四天票房更是有望突破1.7億美元(甚至有媒體預測高達1.9億美元),將阿湯哥遠遠甩在身后。
> 史迪奇的魔力究竟何在?是童年濾鏡太強大,還是合家歡題材在當下更具市場號召力?阿湯哥的硬核動作片,難道真的開始讓觀眾審美疲勞了嗎?
迪士尼這次憑借《星際寶貝史迪奇》可謂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在《白雪公主》真人版口碑票房雙雙失利之后,這部成本控制在1億美元左右的萌寵大片,卻創造了迪士尼真人電影第三高的首日票房成績,僅次于《獅子王》和《美女與野獸》。
其全球票房也一路高歌猛進,預計首周末便能突破3億美元大關。反觀《碟中諜8》,盡管在韓國、中國香港等亞洲市場依舊展現出強大的號召力,但在北美主戰場被史迪奇如此壓制,回本之路無疑布滿了荊棘。
《碟中諜8》:情懷與槽點齊飛,阿湯哥還能打多久?
作為系列的(據傳)終章,《碟中諜8》在內容上確實下足了功夫,試圖為伊森·亨特的傳奇故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三大驚喜,誠意滿滿:
1、格局升級,硬核科幻:影片不再局限于傳統特工片的打打殺殺,而是將伊森·亨特直接推向了與末日級AI“智體”的終極對決。
扒飛機、扒潛艇只是開胃小菜,這次阿湯哥要用血肉之軀對抗足以引發全球核危機的人工智能,科幻感與緊張感直接拉滿。
2、情懷殺,回憶涌現:第一部中幫助伊森制造“滴汗名場面”的腹瀉男唐洛驚喜回歸,不僅參與了最終任務,還與伊森上演了一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戲碼。而從系列伊始便陪伴伊森的老伙計盧瑟,其悲壯犧牲更是賺足了老粉的眼淚。
盧瑟臨終前自稱“菲尼亞斯·怪胎”(伊森初見他時的稱呼),以及留給伊森的蓋布瑞爾面具,都成為了催淚的“回憶殺”。
3、動作場面,再攀高峰:62歲的阿湯哥依舊搏命!無論是深海潛艇的幽閉逃生,還是結局時南非河谷搏命扒飛機的驚險刺激,都讓觀眾手心冒汗。
那被狂風吹到變形的臉,那奮力揮出的右勾拳,無不彰顯著阿湯哥對實拍動作場面的極致追求。
三大遺憾,不吐不快:
1、老人太少,新面孔難撐場:伊爾莎未能復活,白寡婦不見蹤影,盧瑟開場即下線,連班吉也身受重傷……終局之戰,伊森身邊幾乎全是新面孔。雖有“螳螂女”等演員助陣,但新角色與主線故事缺乏深度聯結,讓期待全員集結的老粉略感失落。
2、AI反派,存在感偏弱:“智體”雖強大,但作為AI反派,其性格塑造和壓迫感更多流于概念,未能給觀眾留下如前作部分人類反派那般深刻的印象,這也是《碟中諜》系列的老問題。
3、劇情套路,新意不足:盡管引入了AI反派,但故事的整體走向仍未跳出好萊塢流水線作品的窠臼。宏大敘事鋪墊過長,直到后半段才逐漸回歸系列擅長的憋氣、拆彈、扒飛機等刺激橋段,讓部分追求劇情創新的觀眾略感乏味。
高昂成本如山,中國市場能否成為救命稻草?
《碟中諜8》面臨的最大敵人,或許并非史迪奇,而是其自身高達4億美元的制作成本。如此巨大的投資,意味著影片的全球票房至少要達到8-10億美元才能勉強回本。
目前來看,北美市場的表現雖不算災難,但想單憑本土收回成本已是天方夜譚。
于是,全球第二大票倉——中國內地市場,再次被寄予厚望。
考慮到《碟中諜7》在內地約3.48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以及近期內地市場對好萊塢大片的觀望態度,《碟中諜8》若能在端午檔上映,或許有望沖擊5億人民幣的票房。但這足以拯救28億的豪賭嗎?
傳奇遲暮?阿湯哥的執著與好萊塢的困境
當一個長壽系列走到第八部,當年的翩翩少年也已年過花甲,懷舊情懷固然能吸引一部分老粉,但如何吸引新觀眾,才是系列能否延續的關鍵。
我們必須承認,當今影壇,或許只有湯姆·克魯斯還會為了讓觀眾在銀幕前獲得最真實的刺激,而選擇背著上百斤的道具扎進深海,在萬米高空的機翼上實拍狂奔。他曾說:“真人實拍的驚喜是與生俱來的,電影的美,來自人的創造。”
然而,在電影中,伊森·亨特或許能暫時戰勝“智體”,但在現實的電影世界,即便是無所不能的阿湯哥,似乎也難以抵擋好萊塢創作力日漸稀薄、過度依賴IP的“AI時代”浪潮。當一個電影工業失去了持續創新的能力,再華麗的票房數字,也可能只是虛假繁榮的泡影。
據說阿湯哥仍有拍攝《碟中諜9》的意愿,但派拉蒙影業對系列持續高企的成本已面露難色。《碟中諜8》的最終表現,無疑將直接決定伊森·亨特的未來。
這不僅僅是《碟中諜》一個系列的宿命,更是無數經典IP面臨的共同困境。
它們曾陪伴我們走過青春,也終將在時代的洪流中逐漸老去。我們應該慶幸,在我們的觀影生涯中,能有一位像阿湯哥這樣執著的電影人,為我們奉獻了一場跨越近30年的諜戰傳奇。但或許,最美好的記憶,就應該定格在它最高光的時刻。
那么,你認為《碟中諜8》的票房表現,還能撐起阿湯哥的第九部“不可能的任務”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