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榴蓮,為人所熟知的是泰國的金枕榴蓮,和馬來西亞的貓山王榴蓮。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越南其實也有榴蓮。
而且令人驚訝的是,越南人為了賣榴蓮給中國,不惜將把自己的稻田都給抽干了種榴蓮!
但悲催的是,榴蓮價格不但沒漲反而暴跌了60%,越南農民直呼"上當"。
越南為何要放棄水稻種植榴蓮?榴蓮價格又為何一夜之間暴跌?
"水果之王"的崛起
十年前,榴蓮在中國還是小眾水果,價格高不說,很多人連見都沒見過。但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和中國人消費能力的提升,榴蓮逐漸從"奇葩水果"變成了"網紅水果"。
2015年開始,中國的榴蓮進口量每年都在翻倍增長。到2023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榴蓮消費國,年進口量超過82萬噸,進口額高達50億美元!
那么,為什么中國不自己種榴蓮呢?其實,我們也嘗試過!海南、云南等熱帶地區都曾大力推廣榴蓮種植。但由于榴蓮對土壤、溫度、濕度的要求極為苛刻,再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較高,本土種植的榴蓮不僅產量低,成本還特別高。
海南種植的榴蓮每公斤售價常常超過100元,比進口的泰國金枕頭貴了一倍不止。而且口感上,很多嘗過的人都表示:"還是進口的更香甜。"這導致國產榴蓮很難在市場上形成規模化競爭優勢。據統計,目前中國國內榴蓮種植面積不到3萬畝,年產量不足5000噸,與龐大的消費需求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
最初,中國市場上的榴蓮主要來自泰國。畢竟在大多數人心中,提到榴蓮就會想到泰國。泰國的金枕頭品種更是榴蓮中的"網紅",肉質金黃、口感香甜,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
隨著中國對榴蓮需求的持續增長,泰國的獨家供應很快就無法滿足了。于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紛紛加入戰局。特別是離中國最近的越南,看到了這塊"大蛋糕",決定要在榴蓮市場上分一杯羹。
在這些國家中,馬來西亞的貓山王品種因其奶香濃郁、細膩順滑的口感,成為高端榴蓮市場的寵兒,一個動輒賣到300-500元。而越南則主打性價比路線,以較低的價格和不輸泰國的品質迅速占領中國市場。
越南的"賭博"
越南為什么突然對榴蓮這么上心?原因很簡單——利潤太誘人了!
要知道,一畝水稻一年的利潤大概就幾百元,而種植榴蓮呢?成熟后一畝地年利潤可達上萬元!這個差距,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啊!面對如此巨大的利潤差距,越南農民們坐不住了。
2018年,越南政府開始積極推動榴蓮種植。當年,越南榴蓮種植面積僅有5.6萬公頃。但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16.9萬公頃,增長了整整三倍!
越南地處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本是種植水稻的天堂。但為了種榴蓮,當地農民竟然開始大規模"改造"稻田。他們抽干稻田里的水,然后堆起2米高的土丘,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創造適合榴蓮生長的環境。
這操作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是在"玩火"。因為越南的土壤本身水分含量高,這些稻田一旦被改造,想要恢復原狀幾乎不可能。也就是說,農民們是在押上自己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賭一把!
越南農業部曾向全國農民發出口頭警告,提醒他們改稻種榴或許會導致不可預知的后果。但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這些警告顯然沒什么作用。農民們依然前赴后繼地投入到榴蓮種植大軍中。
越南的這種"自斷口糧"式的瘋狂舉動,確實短期內取得了一些成效。2023年,越南一舉超過泰國,成為中國最大的榴蓮供應國,中國市場上超過60%的榴蓮來自越南。
但好景不長,2024年開始,事情的發展開始脫離越南農民的預期...
價格暴跌越南農民夢醒
正當越南農民們幻想著靠榴蓮發家致富時,殘酷的現實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2025年初,中國突然加強了對進口榴蓮的質量檢測標準。這一"新規"讓越南榴蓮對華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越南農業部的統計數據,截至2025年2月上半月,越南對華榴蓮的出口量銳減了80%,僅剩3500噸!
出口量的大幅下滑直接導致了國內榴蓮收購價的暴跌。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榴蓮收購價跌幅在60%-70%之間,價格降至每公斤47,000越南盾(約合人民幣13.35元)。
這種價格暴跌對于那些花費大量資金改造稻田的農民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很多農民因此負債累累,有的甚至面臨破產。
事情為什么會突然發生轉變?原來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中國對進口水果的質量要求確實提高了。相比泰國成熟的質檢體系,越南的檢測能力明顯不足。據報道,全越南僅有9家中國認證的榴蓮檢測機構,根本無法滿足大量出口的需求,導致許多貨物清關延誤。
其次,中國市場對榴蓮的需求增長已經趨于平緩。2024年初,中國榴蓮進口量為53110噸,同比僅增長0.4%,這一微小增幅表明:國內榴蓮市場已接近飽和。畢竟榴蓮這種水果屬于典型的"兩極分化"產品,愛的人愛得死去活來,不愛的人可能終身都不會主動嘗試第二次。據調研,在一些城市,高達七成的人直言不喜歡榴蓮。
最要命的是,越南大規模種植的榴蓮樹很多還沒到成熟期。榴蓮樹投產周期長,嫁接苗需3年以上,種子苗則需5到8年。
目前,許多榴蓮園尚未產生經濟收益。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越南的榴蓮產量還會持續增加,而需求卻已接近天花板,供過于求的局面將更加嚴重。
而讓他們更絕望的是,這些被改造的稻田很難恢復原狀。榴蓮種植需要抬高土層減少水分,這已經永久改變了土壤結構。即使農民們想重新種植水稻,也很難實現了。
越南農業環境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這種大規模改變土地用途的做法可能導致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湄公河三角洲自古就是"亞洲糧倉",如今卻因為追逐短期利益而危及長遠糧食安全。
越南農民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不惜自毀稻田,卻在榴蓮價格暴跌后陷入困境。而越南曾是世界上出口大米最多的國家之一,隨著稻田減少以及中國對大米質檢更加嚴格,越南農業或將陷入更加尷尬的境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