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在2025全球時空智能大會(WGDC25)地圖與位置服務論壇上,泰伯智庫合伙人、資深分析師張迪發布《智駕地圖市場研究報告(2025)》,從市場概述、市場分析、創新者研究、趨勢展望四個部分進行深度解析。
01
核心觀點
· AI正重塑地圖角色與形態。AI驅動的感知技術(如世界模型)正推動智駕地圖從“數據提供者”向“先驗知識庫”角色轉變。如英偉達、蔚來等企業布局的“世界模型”進一步弱化了靜態地圖依賴,但對地圖作為“先驗知識庫”與仿真訓練數據需求提升。此外,眾源數據成為關鍵——百度、騰訊等通過車隊實時回傳數據,將制圖周期成本大幅降低。
· “艙駕一體”趨勢推動地圖與座艙數據融合。其趨勢的核心訴求是降本增效下的系統集成與體驗一致性,它推動智駕地圖向“統一數據基座、分層服務應用”的“一張圖”方案演進,但當前二者的深度融合仍處于早期階段。如騰訊地圖的“智駕地圖8.0”提出實現“人駕-車駕”無縫切換,共用一張圖以降低算力需求。
· 終端用戶最終關注的是安全、可靠、舒適且覆蓋廣泛的智能駕駛體驗本身,而非地圖的具體技術實現。這要求智駕地圖必須具備高鮮度、滿足功能需求的精度和廣泛的覆蓋范圍,并能支撐系統實現類人化、體驗良好的路線規劃和駕駛行為。調研顯示,95%的用戶首要關注系統在各類場景下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要求地圖數據精準支撐駕駛決策,避免因車道線、限速等信息錯誤導致誤判。
市場規模預測
泰伯研究院預測,智駕地圖市場2025年將達54億元。市場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是NOA功能滲透率的快速提升。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7億元。
02
行動建議
· 聚焦輕量化地圖技術迭代,加速AI與地圖融合創新。智駕地圖正從重幾何精度的高精地圖向更注重拓撲、語義與鮮度的輕量化地圖演進,其具體形態隨自動駕駛算法需求動態演進,眾源更新成為保障鮮度的關鍵技術。車企應聯合圖商優化路徑規劃算法,提升“AP友好型” 路線設計能力,同時,推動“艙駕一體”技術落地,打通導航顯示、環境感知與決策數據壁壘。
· 強化數據安全與法規適配,建立全流程合規體系。圖商為外資車企提供本地化數據處理方案時,需滿足《數據安全法》要求。車企也應完善眾源數據權屬與價值分配機制,探索“數據回傳-標注-共享”閉環的商業化路徑,通過千萬公里級路測數據驗證、定期發布安全報告等,以透明化的技術迭代與故障響應機制,重塑用戶對智駕功能的信任基礎。
· 構建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圖商、車企、芯片廠商共建數據共享標準,降低跨域合作成本。同時針對出海需求,本土車企可借力國際圖商的全球合規能力與覆蓋網絡,同時整合本土圖商的AI訓練數據優勢,形成“全球模型+本地化數據包”的適配方案。
- 本文中內容與相關數據均來源于泰伯智庫近日發布的《智駕地圖市場研究報告(2025)》。
簡版報告見圖片,獲取完整報告,請登錄泰伯APP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