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朝陽一支暴走團因阻擋消防車和救護車通行而引發眾怒,更令人震驚的是,其內部群聊內容隨后被曝光,成員們非但沒有反思之意,反而在群內大搞慶功會,將輿論批評視為漲粉機會,把公眾憤怒當作猴子表演。
這一事件已從單純的交通違規升級為對社會公序良俗的公然挑釁,暴露出部分群體以“法不責眾”心態肆意踐踏公共規則的深層問題。
2025年7月15日晚,遼寧朝陽大凌河景區發生了一起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一支由百余人組成的紅衣暴走團在凌鳳大橋附近列隊行進時,與兩輛消防車和一輛救護車狹路相逢。
現場視頻顯示,盡管特種車輛警燈閃爍、鳴笛不斷,這支隊伍卻紋絲不動,甚至有人最初有讓行意識卻被同伴“拉回”隊列,雙方僵持近兩分鐘后,最終以救護車無奈靠邊讓行告終。
事件曝光后,網絡輿論一片嘩然,然而更令人憤慨的是,暴走團內部群聊截圖隨后流出,內容堪稱毀三觀,成員們非但沒有表現出絲毫悔意,反而在群內開起了慶功會,慶祝團隊人氣更旺了。
有人感謝網紅炒作,稱越黑我們越火,更有人將網友的批評嘲諷為猴子表演,直言看得很開心,這種將社會批評視為漲粉機會的扭曲心態,徹底激怒了公眾。
面對輿論壓力,暴走團群主的回應更是火上澆油,他辯稱當時車輛只是備勤狀態而非執行緊急任務,強調所在道路是景區非機動車道,并聲稱阻攔是為了一百多位隊員的安全著想,這種看似懂法實則鉆法律空子的狡辯,進一步暴露了該團體規則意識的嚴重缺失。
暴走團的行為表現出了他們并非完全不懂法,而是選擇性用法。
在群聊中,成員們對交通法規的分析可謂頭頭是道,這是景區非機動車道、車讓人是原則、沒有執行任務就沒優先權,這種看似專業的法律解讀,實則是為自身不當行為尋找合理化借口。
法律條文的機械理解與公共道德的刻意忽視在此形成了鮮明對比,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特種車輛執行緊急任務時享有優先通行權,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但若車輛處于備勤狀態,則需按正常交通規則通行。
暴走團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卻故意忽略了一個基本常識:普通市民無權判斷特種車輛是否處于緊急任務狀態,警燈閃爍本身就是一種警示,意味著可能存在緊急情況,任何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都應主動避讓。
暴走團表現出的集體亢奮心理,從群聊內容可以看出,成員們將人多勢眾等同于有理,將社會批評解讀為嫉妒,將公共規則視為可以協商的選項,這種心理在群體活動中極易發酵,導致個體責任意識被稀釋,最終演變為法不責眾的肆意妄為。
要理解暴走團的行為邏輯,必須深入探究其成員的心理動機。這一群體主要由退休老年人組成,他們成長于強調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年代,習慣了在單位或公社中獲得組織歸屬感。
退休后,暴走團成為他們尋找的精神組織替代品,統一的熒光馬甲、整齊劃一的隊形、固定的集合時間,都在滿足他們對集體認同的深層渴望。
某社區的調研顯示,參與暴走團的老人中有78%表示和大家一起走,感覺自己還沒被社會拋棄,這種心理需求本身無可厚非,但當它演變為小團體利益至上的思維時,問題就出現了。
群主辯解時強調一百多位隊員的安全,卻完全無視公共安全,成員們慶祝團隊人氣旺,卻漠視社會評價,這種對內團結對外排斥的雙重標準,正是集體心理扭曲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60歲以上空巢老人比例已達54%,許多退休老人面臨著嚴重的社會脫節焦慮,暴走團每日固定的活動安排,不僅提供了體育鍛煉的機會,更填補了他們退休后突然空虛的時間表。
然而當這種正當需求以侵占公共資源、破壞社會規則的方式實現時,就不可避免地引發代際沖突和社會矛盾。
如果消防車和救護車確實處于備勤狀態,暴走團在非機動車道上的行為可能不構成違法,然而從道德和社會責任角度看,他們的行為無疑是對公共良俗的嚴重挑戰。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道德是更高層次的法律期待,暴走團的行為恰恰處于這兩者的灰色地帶,他們可能沒有違法,但絕對違背了公序良俗。
正如評論所指出的:“不怕你會多少理,就怕你只講理、不講情”,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僅靠法律條文維系,更需要公民自覺的道德自律和公共意識。
更令人憂心的是事件反映出的社會信任危機,當暴走團成員在群內嘲笑公眾批評為猴子表演時,他們實際上是在破壞社會成員間的基本尊重,一旦這種“我們vs他們”的對立思維形成,社會共識將難以建立,公共規則的遵守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應明確群體性健身活動的法律邊界,可考慮出臺專門的管理辦法,規定活動時間、地點、路線及行為規范,對屢教不改的團體,可采取限制活動資格、公示違法行為等懲戒措施。
老年人追求健康、尋找集體歸屬感的需求應當得到尊重,但這種尊重絕不能以犧牲公共秩序和社會規則為代價。
暴走團的快樂絕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一個成熟的社會需要每個成員都明白,我的權利止于他人權利的起點,我的自由結束于公共利益的邊界,只有當每個人都自覺將行為納入社會規則的框架,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和諧有序的公共空間。
面對暴走團這樣的社會現象,我們既不能一味譴責,也不能放任不管,需要在理解其背后心理動因的基礎上,通過法律規范、道德引導、設施完善等多管齊下的方式,讓老年健身活動回歸正軌,讓公共規則得到普遍尊重。
這不僅是治理能力的體現,更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
參考資料
中工網 - 2025-07-21:“暴走團”不能當“路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