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原本打算風光無限地亮相,卻在眾目睽睽之下鬧了個大笑話!朝鮮的新軍艦讓金正恩的臉色變得鐵青,本來是想借此展示國力的一次行動,結果卻讓朝鮮成了國際社會的笑柄。
金正恩罕見地大發雷霆,從上到下層層追責。造船廠廠長被抓后,又一位重量級人物浮出水面,成為此次事件中第一個被牽連的中央高管。
那為什么要抓他呢?這艘船還能修好嗎?
意外翻船
5月21日的清津造船廠,金正恩帶著一群高官興沖沖地前來,準備見證第二艘“崔賢級”驅逐艦順利滑入海面。
沒想到的是,在所有人注視下,這艘備受期待的戰艦在側滑下水時突然出了問題,船頭死死卡在船臺上,而船尾則一頭扎進了水中,眼看就要來個“倒栽蔥”。
金正恩的表情,據當時在場的人描述,簡直黑得能滴出墨汁來。他當場就炸了,痛斥這是“絕對不可容忍的嚴重錯誤!”在他看來,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修船問題,而是直接關系到朝鮮的“國家尊嚴”和“軍事威信”。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盯著這場儀式,這樣的事故顯然不僅僅是丟臉那么簡單,簡直是把朝鮮的軍事威懾力撕得粉碎。
事故發生后,朝鮮官方媒體迅速發聲,表示各方正在全力搶救,稱軍艦只是“稍微傾斜”,損失“比預期小得多”。他們信誓旦旦地保證,船底沒有破裂,僅僅是右舷擦掉了一些漆,整體狀況并不嚴重。
然而,通過衛星照片可以看出,那艘軍艦哪里是“稍微傾斜”,簡直就是“癱倒在地”,大半個身子都泡在水里,甚至連下水滑道也受到了損害。說十幾天就能修復,純粹是在開玩笑。就算是技術頂尖的美軍,遇到這種情況,至少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處理妥當。
目前,朝鮮方面已經在船尾和船身綁上了鋼纜,估計是為了防止它徹底傾覆,先穩住局勢再說。但如果真的按照所謂的“三天扶正”的計劃強行操作,可能會導致龍骨扭曲變形,甚至船體斷裂,到時候損失將更加慘重。光是把船艙里的積水安全抽出來,就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這也是金正恩如此憤怒的原因之一。
一場自上而下的問責風暴
金正恩的憤怒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事故發生不到二十四小時,清津造船廠廠長洪吉浩就被帶走了。
緊接著,總工程師姜正哲、船體組裝車間主任韓京學以及負責行政事務的副廠長金勇鶴相繼被捕。這一系列動作表明,金正恩打算徹查整個造船廠。
僅僅三天后,軍需工業部的副部長李亨先也被捕了。這可是位中央級別的大人物,軍需工業部可是朝鮮整個軍工體系的核心部門。
對他的處理,金正恩的意思再清楚不過:這不是抓幾個小角色就能蒙混過關的事情。這次要殺雞儆猴,要把火勢蔓延到高層,整個軍工系統都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事故背后的原因也逐漸顯現出來。據說,這艘驅逐艦采用的是風險極高的“橫向側滑”下水方式。這種方式對船臺設計、重心計算和現場操作的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偏偏朝鮮的技術人員可能對此并不熟練,屬于“趕鴨子上架”。金正恩自己都批評這是“不尊重科學的經驗主義”,顯然也是氣得不行。
不僅如此,軍艦本身的設計可能也有問題。為了追求火力,艦尾硬塞了一個大型彈道導彈垂直發射裝置,這個裝置非常沉重,很可能導致軍艦下水時出現頭輕腳重的情況,重心不穩,稍有不慎就翻了。
一艘五千噸級的驅逐艦,按照國際標準建造,少說也需要三五年時間。而朝鮮這兩艘“崔賢級”驅逐艦,據說從第一塊鋼板敲定到下水,滿打滿算也就四百多天!
第一艘“崔賢號”雖然成功下水,并且還匆忙試射了導彈,但當時就有不少人指出,它的艦橋設備空空如也,幾乎是個擺設。現在看來,那時候就已經埋下了隱患。
或許有人忘記了,真正的軍事實力依靠的是扎實的技術積累和科學規律,而不是靠喊口號堆砌出來的。當質量為速度讓路,技術部門在巨大壓力下,那些被問責的人,面對最高領袖的震怒,除了保持沉默,又能說什么呢?
清津造船廠的這場風波,恐怕不僅僅是一個工廠的問題。說不定朝鮮整個軍工系統都潛藏著類似的結構性問題和管理漏洞。
文章信源:極目新聞---2025.05.27:《朝鮮調查驅逐艦下水事故,軍需工業副部長李亨先被拘留》上觀新聞---2025.05.26:《朝鮮驅逐艦下水事故,軍需工業副部長被拘!此前已拘留3名責任人,金正恩稱將立案審查》潮新聞---2025.05.24:《朝鮮驅逐艦下水事故調查結果出爐,艦船下水時要冒多大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