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骨折命懸一線,手術與否成兩難抉擇
【《香港商報》蘇偉 / 張科 供稿】5 月 26 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骨關節骨腫瘤科病房內,黃奶奶握著前來查房的李偉主任的手說到:"我的身份證寫錯了,我今年103歲了。" 這位在家不慎跌倒導致左側股骨近端骨折的百歲老人,用親身經歷見證了現代醫學的溫度與奇跡。
(黃奶奶在與李偉主任交流)
一天晚上,黃奶奶不幸在家摔傷,家人緊急送她來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檢查顯示,黃奶奶不僅存在心臟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基礎疾病,下肢靜脈血栓更如 "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發致命肺栓塞。"傳統觀念認為高齡是手術禁區,但長期臥床將導致肺炎、褥瘡等并發癥,生存質量急劇下降。" 李偉主任介紹,面對 "手術風險高" 與 "保守治療預后差" 的雙重困境,醫院迅速啟動多學科會診機制。
多學科精密協作,45 分鐘微創技術突破生命極限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保衛戰中,在骨關節骨腫瘤科孫煒主任主持下醫院組建了由骨科、麻醉科、心內科、呼吸科、老年醫學科組成的精銳團隊。"我們為患者定制了 ' 三精方案 ':精準評估、精細操作、精密監測。" 據麻醉科劉志恒主任介紹,二院麻醉科團隊通過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引進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于布為教授麻醉科團隊后,在“精準麻醉與舒適化醫療”方面在我市處于領先地位,麻醉科團隊此次還專門邀請了三名工程合作團隊的薛慶生教授親自到場指導,經過評估黃奶奶病情后,采用可視化精準實施 "椎管內麻醉 + 神經阻滯" 的圍術期管理方案,既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又為黃奶奶提供了充分的圍術期鎮痛,同時結合嚴密監測腦氧飽和度、患者圍術期循環功能等先進手段,將麻醉對此類超高齡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降至最低。術中實施的有創動脈監測、腦氧飽和度監測等手段,以期做到了精準調控、快速康復。
(麻醉科蔡練忠副主任醫師在對黃奶奶進麻醉時,瑞金醫院麻醉科薛慶生教授在旁指導)
手術臺上,李偉主任、岳家吉醫生團隊憑借多年臨床經驗,在 C 型臂透視引導下完成骨折閉合復位,僅用 45 分鐘便精準植入髓內釘。術中切口不到 3 厘米,出血量不足 50 毫升。老人術后生命體征始終維持在正常區間。
麻醉醫生蔡練忠回憶,黃奶奶是一個心態極好的樂觀的老人家,當麻醉醫生問:“老人家,我們現在要開始麻醉了,您有什么不舒服嗎?” 老人竟然幽默地回答:“醫生,我今天還沒吃早餐呢!”這句玩笑讓手術室里的緊張氣氛瞬間輕松起來。
術后 24 小時站立,見證醫學人文之光
創造生命奇跡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骨科整個醫護團隊的人文關懷。術后第一天,在骨科專科護理組指導下,黃奶奶已能扶著助行器短暫站立。"每兩小時翻身、叩背,氣壓治療預防深靜脈血栓,這些細節都是高齡患者康復的關鍵。" 護士長陳浩介紹,團隊為老人制定了包含營養支持、康復訓練的個性化方案。
(黃奶奶與護理團隊合影)
當黃奶奶精神矍鑠地向查房醫生道早安時,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無不動容。這例手術的成功,標志著深圳二院老年髖部骨折診療中心在超高齡患者救治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數據顯示,該團隊近三年已成功為多位 90 歲以上老人實施手術,幫助他們重新行走,提高生活質量。
這次百歲老人的成功手術,再次證明年齡不是手術的禁區,技術才是成功的關鍵!未來我們也將用精湛的技術,繼續守護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