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腿放在行李箱上擋住過道,男乘客好心提醒就被女子連踹襠部。
上海地鐵“踢襠女”事件的后續終于來了,警方發布官方通報,馬某身份曝光。
難怪如此囂張跋扈,原來身份沒有那么簡單。
地鐵風波
5月24日,上海地鐵2號線內,正值午間高峰,車廂內人滿為患,空氣中彌漫著壓抑與焦躁。
一名女子坐在座位上,雙腿隨意搭在一只白色的行李箱上,仿佛身處自家客廳,她的穿著清涼,神情冷漠,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周圍乘客造成的影響。
而在她對面,站著一位身穿藍紫色上衣的男子,兩人之間正進行著激烈的爭吵,起初,男子只是輕聲提醒,希望她能將腿放下,給其他乘客留出空間。
然而,這名女子不僅沒有理會,反而情緒激動地大聲回應,甚至爆出了“我沒有媽,我是你生的”這樣令人震驚的話語。
男子不甘示弱,回敬了一句更加尖銳的話:“我是你和狗za種生的。”這句話一出,氣氛徹底失控,讓本來還平靜的女子瞬間暴怒了起來。
女子被激怒到了極點,開始用言語攻擊對方,聲音刺耳,幾乎蓋過了整個車廂的嘈雜,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但沒有人上前勸阻。
情緒失控下的暴力升級
就在眾人還在猜測這場爭執是否會以言語結束時,女子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她抬起腳,狠狠踹向男子的大腿。
這一腳讓男子一個踉蹌,險些摔倒,而她似乎并未滿足,繼續猛踹男子的襠部,動作兇狠,毫不留情。
周圍的乘客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呆了,紛紛退后幾步,生怕被波及,有人拿出手機拍攝,有人則捂住眼睛不敢直視。
而那名男子雖然疼痛難忍,卻始終沒有還手,只是咬牙說道:“來,你踢,你再踢一腳試試。”
該男子不是不想反擊,而是深知一旦動手,后果將不堪設想,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任何形式的肢體沖突都會被視為“互毆”,甚至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法律后果。
然而,女子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罷休,當列車到站,車門打開的那一刻,她徑直沖下地鐵,繼續追著男子打罵。
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卻依舊沒有人上前制止,直到警方趕到現場,才將二人帶走調查。
誰該為此負責?
事件發生后,網友們的關注焦點迅速轉移到了行李箱的歸屬問題上,最終,警方的調查結果揭開了謎底,這只行李箱確實是女子的。
根據地鐵工作人員的說法,女子是一名外地游客,事發時年僅18歲,尚未成年,難怪會如此囂張,原來是未成年,不用負刑事責任。
警方對只能其采取了警告加罰款的處理方式,并未追究其刑事責任。
這一結果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爭議,不少網友表示不解:如此嚴重的暴力行為,為何僅僅以罰款了事?難道是因為她是女性?還是因為她未成年?
事實上,近年來類似的事件屢見不鮮,每當有男性與女性發生沖突時,輿論往往會偏向女性一方,認為她們處于弱勢地位,理應受到保護。
然而,這種“性別優待”的思維是否真的合理?如果換作是一個男性做出同樣的行為,是否還能得到如此寬容的處理?
社會的冷漠
在這起事件中,最令人感到不安的并非女子的行為本身,而是圍觀人群的反應,從車廂到站臺,再到警察到來,整整十幾分鐘的時間里,竟然沒有一個人上前阻止。
只是冷眼旁觀,甚至有人掏出手機記錄下全過程,這種集體性的沉默,折射出的是整個社會對于公共秩序維護的無力感。
人們害怕承擔責任,擔心自己出手相助反而會被誤解或訛詐,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但正是這種冷漠,助長了某些人的囂張氣焰,他們知道,只要自己不觸犯刑法,最多也就是被罰款或訓誡,而這,恰恰成為了一些人肆意妄為的底氣。
在這個強調“男女平等”的時代,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公平對待每一個人?當“男的不可以打女的”成為一種普遍認知時,是否也在無形中賦予了女性某種“免罪機制”?
真正的平等應該是責任與權利的對,如果你要求享受女性應有的尊重與保護,那么你也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否則,所謂的“平權”只會變成一種變相的特權。
希望女子能吸取這一次的教訓,在公共場合一定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要影響別的乘客的坐車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