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漆扇,流轉千年風華;一方紅紙,剪出萬家燈火。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信陽市第三實驗高級中學美術社團近期開展了“剪紙凝韻,漆扇含香”系列傳統手工藝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們在千年技藝中尋蹤東方美學,讓非遺文化在校園煥發新生機。
5月14日,漆扇制作活動在校園一隅雅致啟幕。美術老師封雷以漆扇歷史為引,從材料甄選的考究講述到工藝雕琢的精巧,勾勒出其豪奢奇巧、絢麗華美的千年脈絡,激發起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教師示范
陳曉嫚老師聚焦實操,細致講解了漆扇制作的流程,并以色彩搭配、扇面出水方式為要點進行示范。學生們按照“構思主題—調配色彩—浸染扇面”的流程,興致勃勃開始創作,一幅幅兼具意境與個性風格的漆扇作品隨即誕生,沉浸式體驗讓傳統文化觸手可及。
學生制作
學生漆扇作品展示
教師講解并示范
5月21日的剪紙活動中,教師以非遺紀錄片為引,結合“牡丹富貴”“喜鵲吉祥”等傳統寓意,深入淺出講解了剪紙歷史文化。隨后系統傳授四至六折團花折疊法,現場示范陰刻、陽刻技法差異,以及鋸齒紋 、月牙紋等紋理表現技巧,并強調工具使用安全。
三十名學生分五組創作團花剪紙,草圖構思時交流創意,裁剪過程中專注投入。教師巡回指導,針對線條布局、刀法運用等問題及時點撥。創作完成后,作品陳列展示板,組內分享創作思路和情感表達,成員從構圖、技法、創意等維度互評。最后,教師總結點評,既表揚亮點,也指出紋理刻畫、構圖比例等方面的改進方向。
學生制作
學生剪紙作品展示
從漆扇浸染時的屏息凝神,到剪紙落刀前的反復斟酌,兩項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一浸一染成扇韻,一折一剪見功夫”的傳統技藝,更在沉浸式體驗中領悟到中華文化承載著千年的智慧與審美。此次系列活動通過將傳統手工藝轉化為可觸摸、能參與的實踐課程,以美育為橋,引領學生們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堅定文化自信,讓千年文明在新時代校園綻放新的華彩。(通訊員 邱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