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浪潮席卷下,影像作品產能飆升,文君以細膩的視角與洞察,為AI影像注入了溫度與詩意。
文 | 銀河紐帶
排版編輯 | Joy
這畢竟我是第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擔心自己現場發揮不夠周全;更不想因為準備不足,讓一些重要的想法沒能完整表達出來。
而且我認為你們的提綱如此詳細,我也想對你們的工作負責。
完全沒想到,會有嘉賓在采訪開始前,將采訪提綱里的問題,先以文字形式密集回答一遍。
文君導演就做出了這件令極客電影(ID:Geekimovie)既意外又感動的事。
她不但事先將采訪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還用word文檔詳細記錄下她思考后的答案,通篇文字流暢,無一處錯別字和語病。
AIGC創作者文君導演
2025年4月25日晚,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AIGC 電影單元榮譽盛典圓滿落幕。
文君導演的視覺詩短片《憤怒把一個男人搗碎成很多男孩》(下文簡稱:《憤怒》)摘得“AIGC電影單元最佳影片”大獎,成為當晚焦點。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AIGC 電影單元榮譽盛典,文君導演(中間)
△ 《憤怒把一個男人搗碎成很多男孩》榮獲北影節 AIGC 電影單元社會組“最佳影片”獎
此外,她的另一部視覺詩短片——《子宮獨白》亦成功入圍本屆北影節AIGC電影單元。
眼下,文君導演正全身心投入中國奇譚主題的AI 短片創作,并計劃續寫另一部 AI 科幻短片《大舉入侵》的故事,還構思著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大力去劇場” 的IP延伸......她已經進入了密集忙碌的創作期。
借此機會,我們與文君聊起了她對視覺詩、 AI影像創作的最新思考。
01 《憤怒》:風格化的集大成者
《憤怒》改編自秘魯國寶級詩人塞薩爾·巴列霍的同名詩作,揭示了社會壓迫下個體的破碎與抗爭,以及窮人憤怒中蘊含的生命韌性。
視聽呈現上,影片巧妙糅合了多種美學風格,以超現實主義風格與現實主義魔幻風格為基底,將巴列霍印第安式的狂野性點綴其中;
再佐以傳統拉美美學標志性的高飽和配色與自然崇拜元素,如象征毀滅和重生的火山、被人們奉為神祇的太陽等等,極具視覺沖擊力與藝術美感。
談及為何改編《憤怒》,文君表示,一方面是塞薩爾?巴列霍對渺小個體的社會處境的洞察令她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原詩自帶強烈的畫面感和節奏感,她第一次閱讀時,腦海里便浮現出許多畫面。
△ 《憤怒》:憤怒把一個男人搗碎成“很多男孩”
在她看來,詩中的“憤怒”并非簡單的情緒宣泄,而是生命力的火種之一,蘊藏著底層人民對命運的不屈抗爭,對尊嚴的灼熱吶喊。
全詩帶給我的最大觸動,是現實將人無數次撕裂后帶給人的無力感。
但即便如此,人們依然能鍥而不舍地重建生活,從裂縫中生長出新的生命力。
△ 《憤怒》:憤怒把一棵樹搗碎成一片片葉子
關于《憤怒》的制作,文君投入了2周多的時間。她坦言,在風格和形式測試上,花費了更多精力去思考。
而在AI工具的選擇上,文君借助ChatGpt、Midjourney、可靈、海螺、PixVerse、Vidu以及Udio,實現了從創意提煉、文生圖到視頻制作的全流程AI輔助創作。
△ 《憤怒》:歌唱的女詩人
過程中,她發現AI在籌備階段的資料收集、創意提煉、人物形象設定以及Demo制作等等環節表現尤為出色,極大程度提升了她的工作效率。
但她也指出,在某些關鍵環節,如劇本創作、視覺審美及人物和場景的一致性等方面,仍需要大量人工投入。
尤其是像《憤怒》這類視覺詩作品,對創作者的專業能力和藝術素養要求會更高。
此外,目前AI技術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憤怒》的圖片生成部分,AI無法實現具有復雜樣式的秘魯服飾的一致性,最終只能選擇用純黑衣服來替代。
△ 《憤怒》:憤怒把好人搗碎成各種懷疑,把懷疑搗碎成三個相同的弧
視頻生成部分,《憤怒》最初設定的理想的形式是MG動畫(動態圖形藝術),但最后AI制作這部分的內容,只能采用了接近類似形式的“首尾幀”實現。
最后的產出效果雖然尚可,卻也缺少了很多MG動畫的靈動感和想象力。
△ 《憤怒》:憤怒把葉子搗碎成大小不同的芽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文君對AI的看法,幾乎都是前期預期>實際效果,覺得它并非是營銷號渲染的“萬能神話”;
反而隨著自己慢慢實踐,逐漸減輕了AI爆發階段帶來的信息焦慮。
如果日常關注點在具體作品的操作上,那么許多針對性的問題就會浮現。
這時再根據實際創作問題,去尋找適合的工具或技術,便不會迷失在繁雜信息中。
焦慮的反面是具體。
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真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
這是文君接觸AI技術以來最大的收獲。
02《子宮獨白》:蒙太奇的現實運用
對比《憤怒》的強烈情緒表達,文君的《子宮獨白》則以宏大的宇宙視角對女性身體進行細膩解構,運用蒙太奇手法生動呈現女性生理周期的復雜性,以及子宮孕育生命的神奇過程,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思考與感悟。
其創作契機,是去年10月MiniMax海螺AI聯合Lumier.AI,發起的以“門”為主題的AI影像創作大賽。
身為創作者與備孕期的準媽媽,文君第一時間將“門”的意象與女性的子宮相關聯。
△ 通往子宮的“門”
子宮——既是女性身體的一部分,也是宇宙承載生命的起點。
子宮是我們都曾住過的“房間”,我選擇打開它的“門”,是我自己對它的重新“看見”,而且也希望它被更多人看到。
根據自身體會,文君創作了這首飽含力量與生命哲思的原創短詩:
《子宮獨白》:
我身體有一個房間,
打開它的門,
冰冷、動蕩、陣痛,
強韌的生長。
我身體的房間,
是沉默的宇宙。
影片以白色極簡的鏡頭語言為主基調,表達孕育生命初始空間的純潔和寧靜。
△ 身體中的“房間”開滿鮮花
每一次色彩的穿插、靜與動的交替,都象征著子宮的周期性變化。
△ 子宮充滿冰冷
這份創作背后,是文君對生命體驗的深刻凝視。
過去一年,她因備孕事宜頻繁出入婦產科,親身目睹了太多新媽媽所面臨的生育困境。
許多年輕的母親在檢查中發現子宮、輸卵管等問題,不僅需要經歷手術及后續復雜的修復過程,還要定時定點去醫院做復查;
整個過程復雜、痛苦、耗時又耗精力。
可即便如此,這些女性懷孕后也不一定能順利誕下孩子。
△ 子宮強韌生長
文君曾目睹過這樣一位母親:
當醫生告知她無法順利生產時,她眼中驟然涌起淚光,那是一種復雜的情緒 —— 有對未竟生命的不舍,有對自身命運的不甘,更有難以言說的疼痛。
△ 我身體的房間,是沉默的宇宙
那一刻,文君的淚水也不受控地滑落臉龐。
她忽然意識到,身體蘊藏著巨大的力量,那些脆弱與堅韌、疼痛與希望都在同一具身體里交織生長。
03 詩與人生,創作與人生都沒有標準路徑
我非常喜歡布可夫斯基。他在做詩人之前,他做過很多社會底層的工作。
就算生活條件艱難,他依舊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
他就是喜歡寫作,就要堅持下來,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一種理想狀態。
與那些一開始就目標明確的人不同,文君在成為創作者之前走了許多的“彎路”;但正是這些“彎路”,成就了她作品中獨特的創作風格與視角。
這與詩歌異曲同工,形式與內容有絕對的多樣性和自由度。
詩歌是打開我創作靈感寶庫的鑰匙。
無論是在內容、語言和結構上,詩歌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多樣性與思想性,可以為我提供廣闊的想象天地和創作空間。
詩改AI作品——《看,一首詩》是文君導演創作的標志系列:
其以 AI 技術為依托,將音樂、影像和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巧妙融合,致力于探索視覺詩的無限潛力與可能。
目前“看,一首詩”已改編了四位國際詩壇巨匠的經典作品。
包括美國詩人查爾斯?布考斯基的《空氣、光線、時間、空間》;
伊朗電影導演及詩人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短詩組《一只狼在放哨》(片名更改為《離開時,只有月亮和我》);
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詩組《我摘掉面具,照鏡子》;
以及本次獲獎的《憤怒》,每部作品都是文君與詩人跨越時空的對話。
文君的選詩過程既富有感性直覺,又兼具理性思考。
她會先通過朗讀捕捉原詩的韻律,感受文字在口腔與呼吸之間流淌出的情緒基調;
隨后,再深入剖析原詩的創作背景與歷史脈絡。
在充分理解與感悟的基礎上,最終再思考如何將抽象的文字意象轉化為具象的影像語言。
這個過程也很像文君的創作成長路徑,在不斷嘗試中探索真正喜歡和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2008 年大學畢業后,文君沒有困在自己不喜歡的物流管理專業里,而是憑借大學期間自學的新聞傳媒與視覺設計知識,毅然踏入了廣告行業。
起初,她懷揣著用創意點亮世界的夢想,但卻在日復一日的商業提案中,逐漸意識到行業現實與自身理想之間的鴻溝。
我認為廣告創作與我曾經設想的不太一樣。
商業創意終究要為市場服務,從靈光乍現的點子到最終落地的成片,常常面目全非。
那些無法自由表達創意的日子里,她反復叩問著工作的意義,也正是這份對創作自由的渴望,推動著她尋找下一個出口。
2012 年,一次偶然的機遇,文君加入導演過電影《無問西東》的李芳芳導演的工作室,從美術宣傳起步,正式叩開影視行業的大門。
△ 《無問西東》孩子們在蘑菇房頂快樂奔跑
此后數年,她在不同影視公司輾轉,嘗試了項目管理、商務策劃、創意策劃等多元崗位。
每當一個項目或一份工作結束,她便如游牧民族般踏上旅途,或抽出整段時間學習新的技能。
甚至在2019年,她還跨行去珠海經營酒吧,拓寬自己的職業邊界。
或許在旁人眼中,她沒有像常規職業規劃那樣,五年一個階段性目標,十年一個事業高峰的垂直深耕。
但她卻始終在自己的節奏里,去探索職業的多元可能,為個人原創作品積攢著生活閱歷。
2023 年,文君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 做一個自由職業者。
一方面是想將內心積攢多年的創意、技能、想法付諸實踐;另一方面,自由職業的模式也對備孕期的職場女性更加友好。
次年,她的自媒體賬號“大力去劇場” 頻道誕生,成為她釋放創造力的全新舞臺。
賬號里面都是她的個人創作,可以看出,文君的作品高產且風格統一,而《憤怒》則是量變產生質變的集大成者。
早年,文君住在北京大雜院,快遞員送件不敲門,總在院子里扯著嗓子喊收件人。
她覺得 “大力”簡單、響亮又厲害,便取來當淘寶網名。
本是為了方便生活而取得代號,后來竟意外成為了她自媒體品牌標識,代表 “大力” 的公仔,更像是文君的個性縮影。
△ 橘紅色長毛公仔“大力”
這是一只橙紅色長毛覆蓋全身,總愛用黑色墨鏡罩住面部的“神秘”形象,氣質散發著朋克與不羈。
可它又手捧書本,坐在板凳上安安靜靜。
它是“社恐”的,不事張揚的,卻總能憑借這份獨特氣質,一眼就叫人記住它的可愛。
文君亦是如此,她的作品充滿激情與力量,本人卻有著平和內斂的一面。
北影節文君導演獲獎當晚,星光如炬,但這位自認“社恐”的導演,為避免被媒體過多關注,除上臺領獎那短短片刻,幾乎全程躲在朋友身后;甚至于本次對談,都詢問能否線上進行。
我被聚光燈暴露在公眾面前,會感到有些不自在。
大家看到我的作品,想和我交流的話,我都愿意解答,甚至可以說得很詳細,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
但話題若以我個人展開,似乎沒有太大的必要。
這種反差萌讓她從眾人中脫穎而出,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有趣、認真的創作者形象。
我希望觀眾踏這個頻道,就如同走進真實的劇場。
能在我構建的賽博世界中休憩一會。這里沒有說教,只有純粹的視覺體驗、思考、放松。
打開“大力去劇場”,一個豐富多彩的AIGC內容世界展現在眼前。
在充滿哲思的視覺詩之外,也有過往不同行業、職業間經驗的碰撞與融合,在此匯聚成形。
比如,想象力爆棚的科幻短劇、創意十足的動畫片、廣告、MV,以及分享 AI 創作知識的 “AI 電影自修室”等。
頻道題材類型豐富多彩,視頻質量同樣高水準。
若非看到賬號成立時間,很難想象文君是去年剛剛踏上這片創作領域不久的新銳。
當然,文君也在積極嘗試新品類。
盡管“大力去劇場” 目前已產出14部原創作品,《憤怒》《子宮獨白》等佳作收獲到了業界與觀眾的認可,還有中國奇譚主題的AI短片創作、《大舉入侵》、“看,一首詩”系列等更多類型的創作正計劃進行。
但文君依然謙遜地將自己定義為“創作者”而非“導演”。
因為在她眼中,“導演” 二字承載著更厚重的責任與更高的藝術追求,自己還需要持續的進步才可能達到。
相信懷揣著對創作的無限熱忱,以及骨子里敢于打破邊界的勇氣,文君必將在未來的藝術探索中,為我們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期待下一盞聚光燈,再次為她的作品點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