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積極貫徹落實《成都市3—6歲兒童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試行)》文件精神,制定我區實施方案,以“養成好習慣 點亮好未來”為主題,積極推進區域幼兒園“養成教育”的育人實踐,為孩子們的成長賦能,發展奠基。
本期推出“養成好習慣 點亮好未來”——交往習慣養成教育小妙招。
大面幼兒園
自我肯定“三維培育”
大面幼兒園以潤養“樂思樂動,慧玩慧學,悅己悅人”的百多樣兒童為培養目標,從三個維度幫助幼兒在交往中學會自我肯定,養成積極健康的交往習慣。
環境營造強化自我認識。
通過創設“閃光的你”“好朋友一起玩”等可視化環境,動態展示積極交往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我值得被看見”的心理認同,為自我肯定奠定認知基礎。
活動設計搭建表達階梯。
設計分層交往活動,以“語言表達—觀點陳述—自信展示”為路徑,通過晨間分享、小組討論、集體表演、游戲計劃與評價、采摘義賣、同伴分享日等活動,為幼兒提供從“敢開口”到“善表達”的進階平臺,強化自我認同意識。
多元評價構建正向循環。
建立“教師+同伴+家長”協同的過程性評價體系,以鼓勵式語言、貼紙勛章等正面激勵行為,形成“行為強化—心理認同—習慣固化”的良性循環。
洛帶幼兒園
友愛同伴“四潤路徑”
洛帶幼兒園以“潤育”課程為載體,圍繞“樂交”目標,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浸潤、游戲活動中習得、主題活動中深化、家園共育中延伸,全面釋放社會性成長的活力。
潤養生活,浸潤日常
通過生活場景模擬、師幼共構環境、值日生崗位實踐等活動,將交往習慣融入一日生活,潛移默化樹立友善榜樣。
潤智游戲,拓展交往。
創設家庭角色類、社會角色類及規則類游戲區,建立“班級—年級—園級”三級交往圈,鼓勵參與混班、混齡游戲,幫助幼兒從平行游戲逐步過渡到合作、協商類游戲,積累多樣化社交經驗。
潤育主題,深化認知。
以“我與自己”“我與社會”主題課程為主線,結合“洛韻”特色文化,通過角色扮演、民俗體驗等活動,引導幼兒認識自我、理解他人,培養歸屬感與認同感。
潤情家園,協同共育。
通過家庭任務延伸、家長賦能培訓、家園反饋聯絡等策略,形成家園雙向互動,促進幼兒社交能力提升。
西河幼兒園
文明禮儀“四維浸潤”
西河幼兒園秉持“自在生長”的文化內核,將“浸潤式”的教育理念融入交往習慣培養,通過四大策略,助力幼兒習得文明言行、構建友好關系。
環境浸潤養成。
幼兒園營造“規則可視化”環境,讓規則“摸得見,看得著”,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遵守游戲和社會規則的意識。
主題活動滲透。
圍繞“聽見美好”“誠信小公民”等主題,通過“故事小劇場”、契約任務、失信修復情景、誠信積分等方式,培養幼兒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家園協同育人。
以“標準共通,任務共擔”雙策略助力幼兒交往習慣的形成。推出家庭版收納指南、禮貌任務卡實現標準統一,形成家園合力。
評價激勵成長。
借助“西柚寶貝”評價機制,將評價內容具象化,評選“傾聽小達人”“誠信小天使”強化正向行為。
洪安幼兒園
集體歸屬“三階落實”
洪安幼兒園在“多彩童年?樂動成長”理念的引領下,以花樣跳繩為特色載體,構建“三階梯”成長路徑,讓每一位孩子在躍動的繩彩中感知集體溫暖,培育強烈的歸屬感。
童趣啟航,繩間初識集體樂。
以“動物模仿跳”“繩彩小火車”等趣味游戲為引,讓孩子們在歡快躍動中感受集體游戲的樂趣,萌發“一起玩耍真開心”的集體意識,開啟充滿童趣的集體生活初體驗。
歡樂進階,繩上共繪成長路。
通過“兩人三足跳繩”“小組花樣編繩”等合作項目,結合趣味積分激勵機制,孩子們在共同創編“交叉跳”等動作過程中,學會相互傾聽、默契配合。一句“你先邁左腳,我跟著你”的暖心對話,讓同伴情誼在協作中悄然生長。
精彩綻放,繩韻傳遞歸屬感。
將跳繩特色與園所文化深度融合,通過舉辦跳繩節、幼小銜接展示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展現自我的同時,樹立“我是洪安小榜樣”的自信,在繩韻飛揚中根植對幼兒園的歸屬感。
供稿丨學前教育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