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25日,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主辦,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二十二屆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總決賽暨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中國區路演答辯會在浙江省嘉興市成功舉辦。活動得到嘉興市生態環境局的大力支持。本次決賽共有來自全國19個省份的23組項目團隊入圍。經過激烈的角逐,來自上海中學的吳培遠憑借《磁性納米γ-Fe2O3在超聲波振動下去除水中微塑料的方法研究》獲得特等獎,并將代表中國參加于2025年8月在瑞典舉行的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國際比賽。
在決賽現場,參賽團隊通過項目展示、答辯等環節充分展現了中學生們的科技創新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比賽評委會主席、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徐琳瑜教授表示,今年的這些作品中,既有持續迭代的技術改進,也有立足全球視野的創新探索,共同印證著青少年智慧與國家發展的同頻共振。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劉銳研究員表示,比賽有力激發了青少年對水科技領域的探索熱情,為水環境保護事業長遠發展注入持續動力,鼓勵更多人成為水科技創新的傳承者。
5月25日,專家學者、嘉賓和參賽團隊齊聚頒獎活動現場,共同見證獎項揭曉時刻。本次現場決賽共評選出特等獎、一等獎和部分二等獎,另設賽萊默水科技創新獎、賽萊默氣候變化水智慧獎、賽萊默城市水源創新伙伴獎3個專項獎。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呂淑萍表示,從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到水污染的治理,從創新監測技術到生態系統的構建,每一個項目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蘊含著改善全球水生態環境的無限可能。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林玉強調,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已經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水環境保護教育及實踐倡導的重要品牌,成為國內水資源、水環境保護領域最具權威、最有影響力的青少年競賽活動,同學們在比賽中展現出扎實的科學知識、旺盛的創新能力,展現出當代青少年舍我其誰的社會擔當和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風貌。
在緊張的比賽之余,本次活動組織青少年走進嘉興貫涇港濕地和貫涇港水廠等場所開展生態研學,讓與會代表感受嘉興水環境治理成果,實地學習水環境保護知識。
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Stockholm Junior Water Prize, SJWP)是世界著名的“斯德哥爾摩水獎”組成部分,每年頒發給在水環境領域研究和實踐中做出突出貢獻的15-20歲之間的青少年,被譽為“世界青少年水科技諾貝爾獎”。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為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中國區國家組織者,自2003年起開始舉辦“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已成功舉辦21屆。2019年起,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作為聯合主辦單位共同組織比賽活動。目前該項活動已被列入教育部授權開展的面向全國中小學競賽活動白名單(2022-2025年度),也是白名單自然科學素養類中唯一的生態環境領域專業賽事。
延伸閱讀-評委會主席頒獎現場點評發言
當梁啟超先生寫下“少年強則國強”時,或許未曾想到,百年后的今天,中國少年正以發明和實踐為筆,在水科技賽道上書寫強國答卷。第22屆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總決賽暨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中國區路演答辯會舞臺上,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青少年,用創新讓每一滴水都折射出智慧光芒。
作為本屆大賽的評委,我們既關注選題的新穎性,作品的質量,也關注各位選手在現場的發揮和表現,因此語言能力以及應對各種專業問題的能力也是我們考察的一部分。我們為推薦參加國際賽事篩選優秀作品,同時也為每位選手打磨作品,這不僅是一場賽事,也是一場真正的實戰培訓,希望選手們通過參加比賽,思辨能力有所提升,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在水科技領域不斷碰撞產生新的火花。
決賽中各位選手們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來自上海的同學去年已獲賽事一等獎,今年仍在原有作品基礎上精進技術方案,從技術方法、實驗數據到演示細節都做了全面優化,這種對科學探索“十年磨一劍”的堅持,正是鍥而不舍精神的生動寫照;廣東團隊聚焦波浪能助力珊瑚礁生態修復的研究,以國際前沿的選題視角,將海洋綠色能源與生態保護巧妙結合,盡管作品仍有完善空間,但選手們能用中英文雙語流暢回應評委專業提問,展現出超越年齡的科研素養;令人欣喜的是,一位來自安徽合肥的小選手對自己的作品原理爛熟于心,面對評委中英雙語提問對答如流,那份“英雄出少年”的自信,讓我們看到科技傳承的蓬勃力量。
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也備受關注,他們有的關注國際熱點新污染物的解決方案,也有十年持續觀察鉤蝦的生態規律并撰寫內容豐富的水生態自然筆記,還有的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發明多功能的節水設施等實用產品,充分展示著青少年科技創新的中國智慧。
總體來講,今年的這些作品中,既有持續迭代的技術改進,也有立足全球視野的創新探索,共同印證著青少年智慧與國家發展的同頻共振。我們始終期待更多青少年以這樣的熱忱深耕科研,讓每一份對水科技的執著,都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實基石。
期待在下一屆的比賽賽場上有更多更新的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祝所有參賽的優秀青少年、祖國未來的科學家們學業有成、前程似錦。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 徐琳瑜
2025年5月2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