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50歲,普通工薪族)
“各位,我兒子快結婚了,馬上要和親家第一次見面,按我們這邊的習俗,得準備見面禮。但現在這婚嫁風氣,真是越來越離譜了!聽說隔壁老李家娶媳婦,光見面禮就給了兩萬,后面還有‘三金’、彩禮、房子、車子……結個婚簡直像在拍賣!你們說,我該送什么合適?總不能一上來就被當成‘冤大頭’吧?”
1. 老張(55歲,退休職工,傳統派但反感高彩禮)
“老王啊,按老規矩,初次見面送點煙酒茶葉,再包個紅包,表示誠意就行了。可現在呢?有些人一張嘴就是‘誠意不夠’,好像不給錢就是看不起他們!我兒子去年結婚,女方家開口就要28萬彩禮,說是‘市場價’!我差點氣笑了——婚姻是市場買賣嗎?嫁女兒還是賣女兒?”
“更可氣的是,有些女方家長還攀比,誰家彩禮高誰就有面子。結果呢?小兩口剛結婚就背了一身債,感情能好嗎?要我說,見面禮意思到了就行,別慣著這種歪風邪氣!”
2. 李姐(48歲,個體商戶,女方家長視角)
“老張,你這話我就不愛聽了!什么叫‘賣女兒’?我們養女兒二十多年,花的心血和金錢少嗎?結婚男方出點彩禮怎么了?再說了,現在房價這么高,沒房沒車,以后日子怎么過?我們做父母的,當然希望女兒嫁過去不受苦!”
“不過話說回來,有些地方確實過分,彩禮動輒幾十萬,甚至還有‘一動不動’(車+房)、‘萬紫千紅一片綠’(鈔票顏色湊數)的說法,確實離譜。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吧?我們女方家也不是只看錢,關鍵還是看男方家庭的態度。”
3. 小陳(30歲,剛結婚的年輕人,反對高彩禮)
“兩位叔叔阿姨,我去年剛結婚,可太懂這種痛苦了!我和我老婆是自由戀愛,感情很好,結果一到談婚論嫁,她爸媽開口就是30萬彩禮,還要全款房!我家就是普通家庭,哪拿得出這么多?最后鬧得差點分手,還是我老婆堅持,才壓到15萬。”
“現在網上都在罵‘天價彩禮’,可現實是,很多女方家長覺得‘別人家都這樣,我家少了沒面子’。這種風氣不改,年輕人誰還敢結婚?要我說,初次見面送個心意就行,比如高檔茶葉、保健品,或者兩家一起吃頓飯,聊聊孩子未來,比砸錢實在多了!”
老張、小陳:
“彩禮本是傳統禮節,現在卻成了婚姻的‘門檻’,讓很多年輕人結不起婚!”
“高彩禮導致婚后經濟壓力大,反而影響夫妻感情!”
“國家該出手管管了,不能任由這種風氣蔓延!”
理解但反對一刀切的一方(李姐):
“彩禮是習俗,完全取消也不現實,關鍵是怎么合理規范。”
“女方家長要的不是錢,而是保障,但方式可以更靈活。”
“不能把所有責任推給女方,男方也該有誠意,比如共同買房、分擔壓力。”
這場討論折射出當今婚嫁市場的畸形現象——婚姻被物質化,愛情被明碼標價。高彩禮不僅加重家庭負擔,還可能埋下婚后矛盾的隱患。但另一方面,完全否定彩禮也不現實,畢竟它承載著一定的社會習俗和家庭期待。
那么,你認為初次見面該送什么禮?彩禮該不該取消?
支持“抵制高彩禮”的,請點贊!
認為“彩禮可以存在,但要合理”的,請留言討論!
如果你是年輕人,你會怎么應對這種壓力?
婚姻的本質是兩個人的幸福,而不是兩個家庭的交易! 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