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山丘之后,還是山丘。
文丨華商韜略 一實
隊伍中,編號0001的是53歲的林中,旭輝的創始人。擺在他眼前的路,共計137公里。
很漫長,以至于有足夠的時間去品味痛覺。先是腳踝,然后是腳趾、小腿、膝蓋、大腿。最終,完整的崩潰。
曾幾何時,玄奘法師就是在這條路上,立下誓言——“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這是2021年,林中第八次帶隊穿行戈壁。
三弟林峰,往年即便有傷,也會參與。“走過一次戈壁后,你會發現,無論前面是怎樣的路,都會有勇氣走下去。如果你不能飛,那就奔跑;如果不能奔跑,那就行走;如果不能行走,那就爬行。但無論做什么,都要保持向前。”
總有同事,達到終點后,抱著林中嗷嚎大哭。
“我們挑戰烈日、挑戰風沙、挑戰戈壁,其實最根本的是在挑戰自我。”
2022年,“行走”的儀式暫停,旭輝債務違約。
林中更忙了,溝通、延期、重組、致歉、路演、甩賣、轉型。
他仍在“戈壁”上,這次走了900多個日夜。
【隊伍去與留:三弟離開】
2023年9月7日,旭輝在上海舉行股東周年大會。這一年,董事會主席林中、董事會副主席林偉、行政總裁林峰,一起出現在線上會議。
彼時,林中正在為化債而頻繁出差,而林峰的身體則亮起了紅燈。
三兄弟共同參與,這是最后一屆。
2023年11月30日,由于健康原因,林峰正式辭任旭輝控股的行政總裁。
有媒體提及,旭輝的債務和前途重壓之下,林峰一度抑郁,并于2022年動過一次大手術。
至此,三兄弟在上海灘,已打拼了20年。
一切的原點,是在廈門。上世紀90年代初,林中畢業于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
在那個國家包分配的年代,他卻毅然放棄“鐵飯碗”,選擇成為一家房地產公司的銷售,“有些路,可能是一個窄門,但以后會越走越寬”。
1992年,24歲的林中在廈門創辦了永升物業服務公司,最初幫開發商做銷售代理,兩年后進入地產開發領域,投入時代洪流。期間,二弟林偉加入公司,隨林中一起踏入商海。
水深才能養大魚。2000年,林中只在廈門和福州有項目,由于城市體量有限,廈門全市一年的銷售額只有100億元左右。
小時候,生活在閩北山城的林中,總是聽到老人說,“要拼命,不認命”。
他決定——去上海。
此時,三弟林峰正在英國一流的老牌研究型大學——鄧迪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一年后,林峰畢業,加入旭輝,從營銷、財務等條線一路歷練,2008年起擔任旭輝CEO。
三人的配合下,一切都算順利。2012年,旭輝上市,登陸港股資本市場;2017年,旭輝跨入千億元陣營,旗下業務逐步涵蓋住宅及商業綜合體開發、物業與城市服務、綠建科技、健康及養老等。
出險前,2021年,旭輝控股總資產4327億元,營收1078.35億元,利潤為123億元。
旭輝一直深耕一二線城市,專注高端開發。截至2021年末,旭輝總土儲面積為5983萬平方米,其中一二線占比達87%。
林中一直強調要走得快,更要“走得穩,走得遠”。旭輝十分重視財務的穩健性,試圖保持規模、負債率、利潤率之間的平衡。
林峰也是一個穩健的人。2018年,萬科首次在會場掛出“活下去”的橫幅。而早在2017年9月,林峰就曾在媒體面前表示:“未來的房地產有機遇也有危險,所以我們爭取成為活下去的那部分人。”
當時的他也一定沒想到,活下去,會那么艱難。
洪流之下,地產公司的債務危機相繼爆發。2021年,恒大許家印成立風險化解委員會;融創孫宏斌自掏腰包29億,給公司無息貸款續命。
而旭輝,多挺了一年。2022年11月1日,旭輝公告,已暫停支付公司境外融資應付的本金和利息。
同一天,旭輝公告組織架構變化,開始瘦身。
此番調整,多個“中心”級別的機構,降為“部門”級。投資中心、產品中心被撤銷,另有兩個機構并入建管公司、運營中心。同時,人力、行政、總裁辦、數字科技部,都被歸入了新成立的綜合管理中心。
林峰離開后,接棒旭輝控股總裁的,是51歲的汝海林。
汝海林畢業于同濟大學及浙江大學,2011年加入旭輝,從上海旭輝項目總起步,僅用10年時間,成為地產板塊負責人。2022年6月,汝海林被任命為旭輝集團董事長,工作重心主要在日常運營和保交付。
汝海林是個狠人。2019年,他的體重超標,多項指標不正常,醫生告誡他再這樣下去不行。于是,他開始減肥,每個月堅持走路一兩百公里,同時控制飲食。
僅用兩個月,汝海林瘦了50斤。
林中青睞于提拔內部人。旭輝中高層人才基本上70%內部培養,30%外部引進。
2019年的一則采訪中,林中表示,“一個優秀的企業一定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在社會上招聘只是小頭,大頭是靠自己培養和提拔使用。”
為了在困境下留住隊伍,林中早在2022年就采取行動。
2022年7月,旭輝推出股權激勵方案,以2.51港元每股行權價格,向近300名中高管及業務專家授予3億股期權。期權有效期內,被授予人在每股股價達到6港元時,即可行權。
三年寒冬中,旭輝核心團隊建制基本完整。
這直接推進了債務問題解決。
2025年5月,旭輝CFO楊欣表示,近期與境內外股票及債券投資者交流公司近況,涵蓋全球最大公募基金、香港對沖基金和歐洲價值型基金:
全球最大公募基金研判中國房地產周期已至底部,認為旭輝有望成為本輪行業出清后民企轉型樣本;歐洲價值型基金看好轉股帶來的估值修復與行業復蘇雙重利好,認可旭輝管理團隊穩定性,已明確全額轉股意向。
【化債馬拉松】
上海虹橋,中國地產公司的聚集地。
2017年,虹橋商務區管委會曾披露,在已入駐商務核心區的1000多家企業中,有將近100家國內排名靠前的地產開發企業總部,和上市公司區域總部。
其中,便包括旭輝。
2013年,林中出手21.44億元,競得虹橋商務區兩個地塊,土地總占地面積約為8.5萬平方米。
林中看中了虹橋商務區交通的便利性,這里市內有軌道交通、四條高架、虹橋火車站、虹橋機場。他要在這塊地皮上,建造自己的總部大樓——恒基旭輝中心。
2017年1月4日,旭輝喬遷。三弟林峰手拿毛筆,為舞獅點睛,大哥林中則為同事切起蛋糕,他一度動情的說,“歲月不居,天道酬勤。我們經歷了坎坷、挫折和逆境,經歷了拼搏、榮耀與喝彩。”
在虹橋,旭輝總部算是漂亮的一棟,交錯式的外立面表達著中國古代園林中最重要的理念——“疊石理水”,其中,一樓被林中打造成“旭輝品牌館”,記錄了來時的路。
人生總是無常。債務危機之后,林中出售資產回血,總部也被搬上貨架。
2023年初,旭輝計劃以逾14億元的價格,出售恒基旭輝中心。有媒體提及,他一度與華潤等企業談過此事,篩選買家。
同時,林中努力出售廣州、石家莊、天津、南京等地的項目,退出部分合作項目股權,加快資產變現。
2023年12月,林中一個月內三度處置資產,分別出售了德州合作項目51%股權、天津鉑悅融御項目、南京葛塘項目33%股權,累計回籠資金9.7億元。
而且,都是割肉出場。3次交易,累計錄得虧損上億元。
即便如此,回籠的資金也是杯水車薪。截至2022年末,旭輝有息負債總額為1084.5億元。2023年,旭輝有息負債總額壓降15%,但仍為922.81億元。
2025年5月12日,上海入夏,比往常提前了12天。
當天下午5點,林中舉行境外重組債權人說明會。此次要重組的債務,總計本金68億美元。
投資人結構非常復雜,包括境內外銀行及銀團、長線基金、短線基金、對沖基金等,促使境外債談判難度很大。
至此,磋商已持續近三年。
歷經多次調整,林中提出最新的方案——遵從“短端削債,中端轉股,長端保本降息”的框架,提供三大方向五大類選擇。
林中是為數不多親自下場化債的實控人。自2022年起,他頻繁往返上海、香港兩地,與金融機構、債權人代表商談,一直在化債路上奔波。
57歲的林中在會上致歉,“我作為企業掌舵者,過去在規模擴張中未能把控好風險,讓企業陷入困境,更讓信任我們的伙伴承受壓力。”
他也曾坦言,“沒想到自己50多歲了,還得經歷如此人生的變故和轉折。”
慶幸的是,其境外債重組方案已獲得近90%債權人支持,超過75%的法定門檻。
根據香港高等法院批準的時間表,債權人投票最終結果,預計在6月3日揭曉。
唐僧之所以是唐僧,不是因為經書,而是因為取經的路。
【未來的路】
三年前,暴雨的前夜,林中對內發送了《致旭輝全體干部的一封信》。
任正非曾說過,“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林中深以為然,他要讓每一個旭輝的干部,看清腳下的崎嶇。
彼時,民營房企的銷售額,僅為同期水平的一半。疫情反復、經濟走弱、市場探底,出險房企交付風險頻發。
另一方面,多地政府進一步收緊了監管資金的提取,旭輝當時賬面有逾300億現金,但絕大部分無法自行使用。
困境之下,林中提了三個要求,第一個是——保交樓。
大將汝海林調入集團后,除了負責日常運營,精力大多放在了“保交付”上。
2023年,旭輝交付新房近12萬套,一度刷新紀錄。
汝海林的業績顯然得到林中的認可,2023年11月末,他接替患病的三弟林峰,成為旭輝控股行政總裁。
近日的債權人會議上,林中提及,2022至2024年,旭輝累計交付了超27萬套新房,整體交付率超95%。
這個數字比監管要求的86%,高出近10個百分點。
保交付的同時,林中竭盡氣力地帶領旭輝轉型。
林中早就意識到,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模式已經轉不動了,要轉向“低負債、低風險、輕資產”的模式。
在他的規劃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業務輕重結合,一方面,要重點投資深耕戰略型城市;另一方面,要在其他城市大力拓展代建業務,和小股全操盤代建合作。
代建業務,被林中賦予了較大希望。
目前,旭輝代建業務的負責人,是劉冰洋。作為地產老將,劉冰洋曾在新鴻基、萬科印力、旭輝商業任職。直到2022年,在林峰的建議下,劉冰洋接手主要負責代建業務的旭輝建管總裁。
這一次,劉冰洋覺得自己在創業。
陷入債務危機后,旭輝一度折損不少代建項目,但其專業和品質、經驗和能力,為其積累了口碑,也令其更快恢復,并加快發展。
一個例子是,蘇州一個項目,土地樓板價格很高,同期仁恒、龍湖、中海都有項目在售,業主委托方壓力很大,一度想做20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
但旭輝建管認為,項目做成170、190、220平方米的戶型會更有市場,劉冰洋判斷,“這是能保證流速和相對高價格的合適面積段”。
業主同意了旭輝的建議,最終,項目超過預期。這也直接推進了下一輪合作。
類似的成功案例之下,旭輝代建得以快步發展。
2024年,旭輝建管以1588萬平方米的新簽約代建面積,位列全國榜單第二名。“有時候,感覺時不我待”,劉冰洋說。
近日,林中在債權人會上表示,作為少數重組前仍擁有百億歸母凈資產的民企,旭輝可以通過重組收益確保凈資產充足,規避資不抵債的風險,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完成境內外信用債重組也是旭輝活下來的前提。
目前,他仍在為此努力。
林中透露,活下來之后的旭輝,將聚焦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包括穩定的收租業務、高度聚焦自營開發業務、大力發展房地產資管業務。要“結合旭輝的優勢長項,積極轉型,學習美式開發商的成功經驗,往鐵獅門、黑石方向發展”。
根據公開信息,境內外大重組前,旭輝資產大于負債,2024年末股東權益超百億元,公司權益后貨值約為1300億元,主要布局在北京、廣州、成都、太原、重慶、武漢等重點城市。另外保有約460億元估值的持有物業資產。
而截至同期,旭輝控股集團有息負債較峰值壓縮超30%,降至866億元。
2025年1月1日,林中像往常一樣,給旭輝的同事們寫了祝福。
他提及,“我們正身處黎明前最黑暗的時間,朝日的光芒就在前方。”
林中估算,走出來還需要2到3年的時間,“這就像走戈壁的第四天,已然身心俱疲,但絕不能放棄”。
漫天的黃沙,凜冽的風,疲憊之下,只能靠意志挪動著雙腿。
一步、一步、再一步。
【參考資料】
[1]《旭輝建管:我是誰?》經濟觀察報
[2]《虹橋遺夢》鳳凰WEEKLY地產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