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5月25日,九龍江畔最后一槳激起浪花,為期5天的“金蛇獻瑞 龍舞九州”2025年全國龍舟大聯動暨漳州“龍江歲月杯”傳統龍舟邀請賽,在漳州高新區龍江歲月園區圓滿收官。
這是中國龍舟協會開展的“全國龍舟大聯動”首次落戶漳州。五天時間,活動融合了開幕式、400米龍舟競速賽、江畔美食文化市集。截止發稿,為期5天的活動,累計吸引現場觀眾超15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1600萬,抖音和微博等平臺的話題熱度突破6000萬。
賽事盛況:劈波斬浪展閩南雄風
漳州高新區龍江歲月園區江畔漁歌段的九龍江道,寬接近200米,無任何遮擋物,江水流速適中,是每年漳州傳統龍舟賽的重要比賽區域。
今年,來自漳州各區縣的15支隊伍、共1200名劃手參加了400米龍舟競速賽,經過預賽、晉級賽、半決賽、決賽的激烈角逐,高新馬州隊摘得冠軍,高新蘭莊隊、龍海北溪頭隊分獲亞軍、季軍。
傳統與現代交融 顯漳州文化底蘊
作為閩南地區重要的傳統民俗活動,劃龍舟在漳州有著600多年歷史,龍舟賽不僅是一場競技,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本次比賽由福建省龍舟協會組織專業龍舟比賽裁判全程執裁,保障公平公正的同時,協會與主辦方充分尊重、保留了地方傳統龍舟賽的劃法、習俗。漳州作為漁米之鄉,龍舟由傳統的農用土船演變而來,船首沒有龍頭,而是保留“魚頭”造型。過去,漳州老百姓經常半跪著劃船挖淤泥種水稻,這個勞動姿勢逐漸演變,成了如今漳州人劃龍舟的“跪著劃”姿勢。本次比賽用船就采用漳州傳統龍舟,長30米,由64名劃手協同奮楫,福建省龍舟協會會長林遠告訴記者,這也是全國單船人數最多的傳統龍舟賽事。
600年的龍舟競技歷史,為漳州留下了數不清的與龍舟、端午相關的文化、歷史傳說和習俗。5月23日晚上,活動開幕式在龍江歲月馬州村龍舟文化廣場盛大開演,晚會聚焦漳州端午民俗文化,集合了木偶戲、錦歌、歌仔戲等漳州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辦方用情境表演、舞蹈等文藝形式,將閩南地區龍舟下水儀式、官將首表演、水仙尊王傳說、潘榮出使琉球帶回黑底白月旗等漳州龍舟歷史故事搬上了舞臺,多元文藝形式畫就一幅漳州端午文化長卷。
晚會邀請了奧運冠軍張寧、歌手烏蘭圖雅等嘉賓現身助陣,與萬名市民共賞江月。當烏蘭圖雅高歌《點贊新時代》時,九龍江兩岸燈火如晝,傳統龍舟文化與漳州的現代化在此刻完美交融。
文旅融合賦能城市發展
賽事期間,九龍江上龍舟競渡,岸邊的文旅活動同樣精彩紛呈,“江畔漁歌”文化、美食市集開張。詔安青梅餅、平和白芽奇蘭等漳州農特產品,片仔癀甘蔗汁、海蠣煎、四果湯等閩南古早味,吸引觀賽游客打卡消費。
漳州高新區計劃以三年為期,將龍江歲月杯打造成“體育+文化+旅游”的龍舟賽事。以體育為媒介,通過龍舟大賽帶動九龍江畔旅游消費、文化體驗、農產品銷售等多元業態發展,激活“賽事經濟”新動能。
此次比賽,由中國龍舟協會指導,漳州市體育局、漳州高新區管委會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漳州圓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福建省龍舟協會、漳州農業農村局為比賽在技術上保駕護航,漳州市及漳州高新區各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
鼓聲漸遠,激情未歇。2025年全國龍舟大聯動暨漳州“龍江歲月杯” 傳統龍舟邀請賽以競技為橋、文化為魂,書寫了傳統民俗與現代活力的交融篇章。期待明年端午,龍江歲月再相見!(王智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