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能聽到一些專家時不時地勸你說,別再盼著房價下跌了,因為下跌對你沒有一點好處。相信很多這樣的人。真是這樣嗎?
5月26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房價大幅下跌最吃虧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房產價值占其所有財富價值比重能達到60-70%,其實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房產是其最主要的財富構成,一旦房價下跌就是面臨著財富的縮水和損失,但是對高收入家庭幾乎沒有什么影響。那最好的辦法就是,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態勢。
這話聽起來挺刺耳的,該如何理解呢?我希望大家不要偏激,能夠客觀解讀。
想當年,我們聽得最多的是,一些專家說房價上漲跟你普通老百姓有什么關系?跟現在房價下跌最吃虧的是普通老百姓如出一轍,雖然表面上不一樣,但實則都是為了維護房價上漲。
現在市場變了,但訴求依然是要讓房價上漲。此類話之前的號稱房地產之父的孟曉蘇也說過,曾經有人認為房價下降將惠及低收入群體,但恰恰相反,他們不僅沒有因房價下跌而獲得購房機會,反而因行業萎縮失去收入來源。所以,房價下降對誰都沒好處。
站在理性和客觀角度來看,二位的話表面上看都非常有道理,甚至我們老百姓也經常這樣自我調侃,但話到了專家嘴里就容易變味兒。
官方曾用“456”來回應了當前房地產市場的一些實際情況,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信貸的40%,相關收入占地方綜合財力50%,而居民財富60%都在住房上。這意味著,住房資產在家庭財富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現實中,普通老百姓可能比這個還高,為什么?因為很多人都是負債買房。不僅僅是家庭幾代人的心血,多少個錢包都數不清了。你買房可能需要家庭資產100%才能買房,有錢人可能是拿出九牛一毛就能買房。從這一點的抗壓性上看,自然是普通老百姓壓力最大。
但賬不是這么算的。房價下跌對有錢人沒啥影響。但事實上并不是這么簡單。恰恰是有錢的及房子多的在擔心房價下跌,而他們往往又掌握著話語權。現在叫得最歡的又是誰?
我再問,普通老百姓又是誰?買不起房的是普通老百姓,買了房的難道就不是了嗎?所以,那些人之所以這么說,就是拿老百姓做擋箭牌,來維護高房價。聽起來是好心和善意,實際上目的很明確,怕你買得起房。
非常理解買房后擔心房價下跌的心情,是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買了房子而下跌,但真正下跌了,大家面對的心態是不一樣的。現在穩定房價就是打破過去對房價過快上漲的幻想和擔心。如果是自住,就不要太杞人憂天了。
話又說回來,專家的話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普通老百姓你買房虧不起,有錢人真的不怕這個,不是說不在乎。我們普通人買了房子可能連房價下跌后的連鎖反應都無法應對,比如造成失業可能面臨著無法償還房貸等問題。
況且專家也說了,如果房價大幅下跌,而不是說房價下跌,所以房價下跌沒那么可怕。無論你想不想讓房價下跌,現在大多數城市都在下跌,一線城市都無法阻擋房價下跌的勢頭。不過我們的政策導向是,止跌回穩,因為房地產太重要了,正因為其重要才不能讓它出大問題,畢竟房地產關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行業的發展,其上下游產業鏈非常長,所以不能大漲大跌。
所以,專家的話該怎么理解?不要聽成房價不能降,更不能當成是阻礙房價下跌的借口,如果是,那就是偽專家。我們應該這樣理解,當成是好心和善意的提醒,我們買房不同于有錢人,不僅要學會選房,更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買什么樣的房,該怎么買,都需要慎之又慎。
正常的市場一定是溫和上漲的,因為經濟也是持續長期向上的,但房地產不可能永遠漲,就像現在,這種調整是內在需要,不用太擔心。無論有利無利都要調整。我不想說買了房房價下跌你心里好受,對你沒影響的話。但我想對那些專家說至少別再拿房價下跌普通老百姓最慘來忽悠大家了!
專家的話一定有對的地方,也有立場問題,所以,我們該如何聽,不能聽風就是雨,也不能一概罵之,說得對的,我們吸收,不對的,就當耳旁風,畢竟嘴上說都是為了你,又有幾個真心為了你好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