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美國的角度上,這30多年來美國確實沒什么大的戰略失誤,反而最大化了霸權優勢和資本優勢,吸引了全世界大量優秀人才跑到美國去,但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上,這套玩法并不是最優的,也許在某個局部是最優的。
中國人的玩法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打磨了幾千年來最有效的一種玩法,那就是卷,或者叫大浪淘沙,或者叫養蠱,或者叫揭皇榜,名字可以有很多,形式也或者很雜亂,但核心一點就是能者上。
這些其實都是建立在教育體制之上的,很多人吐槽中國的教育體制,但其實這是最符合中國人當下的一種體制,基本上不會浪費任何的人才,從小學到大學到研究生,基本上有一技之長的統統都能選拔出來。
這也是為何即便很多頂尖人才跑到歐美去了,但中國依然發展很快速的原因,因為基數足夠大,每年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大學生奔赴各類企業,每個企業內部繼續養蠱,最后總有人能拼殺出來。
用西方的術語來說就是KPI考核,只不過西方自己都慢慢不用了,因為他們做不好過程管理,最后索性直接搞成結果管理了,也是一種方式,但因為基數比中國小很多,所以優勢就沒那么明顯了。
所以中國人的內卷并不是特意為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種選擇,比如說2010年左右國內推動新能源電動汽車和光伏的產業發展,給出了大量的補貼,那自然就有各種企業挖空了心思想去拿補貼。
其中有些確實是騙補的,但也不完全是騙的,比如至少也得有商業模式的創新之類的,因為很多企業在不同路線上不斷試探,最后死掉了很多,但剩下的可都是強中強。
這種拼殺需要一個很長時間的蛻變,所以在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在2021年到2022年之間開始爆發,因為該嘗試的路都嘗試過了,剩下的路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聚焦,必然是越來越接近正確的那條路。
其實包括很多國企、研究所等都是如此,看起來好像是效率比較低下,但是因為有大量的人才在不斷地在積累,短期內不顯眼,但是積累個十年八年之后就會爆發,這也是為何很多國人都想不到現在的局面,因為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如果說全世界都是草臺班子,那中國頂著諸多的困難依然能崛起,那問題就大了,因為那代表著可能人種更優秀,可能文化更先進,而這是西方無法追趕的,因為中國已經積累5000年了。
其實內卷就是一種創新,因為中國人最講究平等,那你憑什么脫穎而出呢?只有各種卷,畢竟中國人一說就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實際上中國人所謂的躺平,在其他國家看來都已經是非常努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