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總統普拉博沃近期在多個公開場合對中國表達誠摯謝意,其言辭背后不僅是對中印尼經濟合作的肯定,更暗含著對深化軍事協作的期待。在雅萬高鐵通車儀式上,普拉博沃特意提到“中國技術讓印尼跨越了一個時代”,而在歡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活動中,他更直言“印尼與中國的互動不應僅限于經濟”。這種態度轉變的背后,是印尼國防戰略的重大調整——從依賴西方裝備轉向多元化合作,而中國軍工的崛起恰好為其提供了新的選擇。
作為東盟第一大經濟體,印尼近年來與中國的經濟紐帶日益緊密。中國不僅是印尼第一大貿易伙伴,更是其新能源產業鏈的關鍵合作伙伴。印尼鎳礦儲量全球第一,中國投資的莫羅瓦利工業園將鎳加工附加值提升300%,助力其從資源出口國轉型為電池制造中心。
在基建領域,中國承包了印尼新首都的核心工程,雅萬高鐵項目更直接帶動沿線就業超5萬人次。這種深度綁定使得印尼在安全領域尋求與中國的協作成為必然——正如普拉博沃所言,“經濟伙伴需要共同的安全基石”。
印尼空軍的現代化計劃正經歷戲劇性轉折。2022年,印尼斥資81億美元訂購42架法國“陣風”戰機,單價接近2億美元。但隨著印巴沖突中“陣風”被中國殲-10C擊敗的消息傳出,印尼國內輿論一片嘩然。社交媒體上#支持殲-10CE#的話題閱讀量突破5000萬,網民質疑“為何花兩倍價格買落后裝備”。
在此背景下,印尼軍方開始與中國洽談采購殲-10CE的可能性。若交易達成,這將是中國高端戰機首次進入東南亞市場,其意義遠超裝備本身——印尼現役主力戰機為美制F-16和俄制蘇-30,引入中國裝備意味著其國防戰略從“單一依賴”轉向“多元平衡”。
在海軍裝備領域,印尼與中國的合作同樣引人關注。根據簡氏防務爆料,中國正以大幅折扣向印尼配售S-26T潛艇及052D型驅逐艦。這一組合拳直擊印尼需求:S-26T采用國產CHD620發動機,配備“鷹擊-18”潛射反艦導彈,而052D滿載排水量7000噸,64個垂直發射單元可覆蓋防空、反潛、反艦等多重任務。
相比之下,印尼此前與法國簽署的21.6億美元“鲉魚”級潛艇訂單顯得性價比不足——盡管法國提供鋰離子電池技術,但中國方案不僅包含技術轉讓,還附贈東南亞最強神盾艦,這種“買一送一”的策略讓印尼難以拒絕。
印尼在南海的戰略地位使其軍事合作選擇具有風向標意義。納土納群島作為印尼在南海的前沿陣地,近期部署了德國“天盾”防空系統并計劃升級空軍基地。在此背景下,引入中國武器可增強其區域威懾能力。
軍事專家指出,中國在雷達、導彈系統上的技術突破,尤其是殲-10CE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PL-15遠程導彈,能有效應對周邊國家的空中威脅。此外,中印尼計劃于2025年舉行首次“2+2”外長防長對話,這一機制將為雙方在南海共同開發、海上聯合巡邏等領域的合作提供框架。
與西方軍工巨頭相比,中國武器的性價比優勢尤為突出。以殲-10CE為例,其單價約6000萬美元,僅為“陣風”的三分之一,但性能卻不相上下——在印巴沖突中,殲-10C憑借超視距打擊能力擊落“陣風”,驗證了其實戰價值。更具吸引力的是中國愿意提供技術轉讓:S-26T潛艇的合作協議中包含部分生產線轉移,這對印尼提升本土軍工能力至關重要。這種“硬件+技術”的模式,與法國在“鲉魚”項目中僅提供組裝技術形成鮮明對比。
盡管合作前景廣闊,印尼仍面臨外部壓力。美國近期加大對東南亞的軍事外交投入,試圖阻撓中國武器進入該地區。2025年4月,美國務卿布林肯訪問雅加達時特意強調“美印尼防務合作的重要性”,并暗示將對印尼采購中國裝備采取限制措施。此外,印尼國內保守勢力對過度依賴中國存在擔憂,部分議員質疑“中國武器是否會附帶政治條件”。普拉博沃政府需在平衡大國關系與推進國防現代化之間找到微妙平衡點。
印尼總統的致謝背后,是中印尼關系從“經濟互補”向“戰略互信”的升級。通過引入中國武器,印尼不僅能提升國防能力,更能在大國博弈中爭取更大自主權。
正如兩國聯合聲明中所述,雙方將構建“五大支柱”合作,安全領域的深化是其中關鍵。若殲-10CE、S-26T等項目順利落地,印尼或將成為中國軍工“走出去”的標桿案例,進而帶動整個東盟增加對華軍購。這場合作不僅關乎裝備采購,更折射出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秩序重構中的戰略選擇——在經濟與安全領域尋求多元伙伴,而非依附單一霸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