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川省綿陽市“鼓勵4.5天工作制”的消息登上熱搜,網友在熱議的同時發現,原來全國已有10余個地方曾提出過4.5天工作制,鼓勵“2.5天休假模式”。
盡管目前各地的文件在提及“4.5天工作制”時,均用到“鼓勵”“有條件”等關鍵詞,并非強制執行,但每回有這樣的消息,總能在社交平臺上引發廣泛關注與評論。
實際上,已有多地針對彈性休假政策展開試點和探索。在甘肅省蘭州市、隴南市,曾階段性試行彈性休假,通過調休池機制調整工時,還有山西省晉中市、江西省吉安市每年分時段實行彈性作息等。部分企業也在嘗試這一新機制,在浙江,幾家跨境電商、新能源制造業領域的企業于今年陸續落地“每周4.5天工作”的做法。尤其是杭州一家電商企業在年初宣布,自2025年起實施4.5天工作制,員工周五只上半天班,且不降薪,一度引發媒體的爭相報道。
從國家政策背景看,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增加明確雙休制、規制隱性加班等“反內卷”舉措。內卷化的本質就是內耗,也是一種低效率的競爭策略。眾多研究表明,愉快的職場體驗和企業文化更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吸引優秀員工。
浙江大學哲學學院休閑學教授劉慧梅認為,要拉動休閑消費,除了提高居民收入之外,還需要讓居民擁有充足閑暇時間。多出的半天時間,可以激發市民參與短途旅行、文化體驗、體育運動、購物和餐飲等多樣化的休閑活動?!斑@種消費模式不僅契合當下低碳經濟理念,也有助于推動旅游資源的精細化開發,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p>
不過,網絡上對“2.5天休假模式”反對和質疑的聲音并不少,有網友提出,一些企業連“雙休”都做不到,何談“2.5天休假”?也有網友擔憂,休息天數的增加,會否導致收入縮水?
這樣的質疑聲恰恰反映了當前“2.5天休假”推行的難點——現有的勞動標準和休假休息制度都尚未全面落實,更何況還要往前邁一大步?前段時間某互聯網“大廠”公開表示,從五一起,取消大小周,將原來“一周上班5天、一周上班6天”改為每周雙休,這一消息在社交平臺上獲得大量點贊,可見仍有許多“打工人”尚未享受到基本的雙休制度。
休假制度的落實與改進,需要各行各業去思考如何優化產業結構、企業管理和工作方式,更需要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與到位,消除“打工人”心頭的生存焦慮。當然,如今AI的快速發展與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又為增加休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當然,畢竟制造業與傳統服務業勞動者依然占就業人口“大頭”,工作時間往往和收入直接掛鉤,不少就業者甚至寧愿加時加班,以換取更好的收入。在這樣的背景下,“增加假期”這一新機制的推行,勢必“舉步維艱”。未來真正要推行,恐怕也得分區域、分階段、分崗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試點。
“2.5天休假”這一話題看似只是工時的調整,背后卻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全社會對更多相關話題的思考,如勞動法的落實、社會保障網的完善、營商環境的優化、生產效率的提升等,我們不能等待人工智能全面改變生產體系那一刻,才來關注“如何更好地生活”這一問題。從“2.5天休假”開始,各方對勞動者相應的保障措施還有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都有了一次重新審視的契機,或許總有一天,居民、員工、企業和整個社會都能從這一新機制中實現共贏。
上觀新聞·解放日報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李欣欣
微信編輯:皮小姐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