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抗戰文獻收藏愛好者張先生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稱,最近在整理藏品時意外發現了3份歷史檔案,包括侵華日軍駐蘇州的部隊第60師團工兵隊的《入院患者連名簿》《死歿準士官下士官功績名簿》以及《留守名簿》。
侵華日軍駐蘇州部隊原始檔案曝光
據張先生介紹,這幾本名簿記錄的均是日軍第60師團工兵隊這支部隊的相關情況,有該部在蘇州期間留守人員、患病進入蘇州日軍醫院治療的官兵信息,也有60師團一部死亡人員的相關信息。
記者注意到,所發現的侵華日軍第 60 師團工兵部隊原始檔案,共一宗合訂三冊,分別為:《留守名簿》、《入院患者連名簿》《死歿兵功勞名薄》,檔案為日文原件、形成起止時間為 1945 年 9 月 1 日至 1946 年間,形態為油印件框格內文字手寫填入,部分頁面貼附手寫紙條進行輔助說明,相關責任項蓋有印章。
這些名簿上詳細記錄了該工兵隊官兵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齡、籍貫、職務、軍銜等,還記錄了多名在蘇州日軍醫院治療時病亡日軍士官的所謂功績,并多次提及這些人在常熟、江陰、蘇北等地參與“清鄉”,與中國抗日武裝交戰。
張先生告訴記者,這宗檔案是原侵華日軍第 60 師團工兵部隊向中國軍隊投降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日方檔案資料。《留守名簿》是日軍軍方記載部隊成員信息的檔案,檔案內記錄日軍姓名、籍貫、軍職、成員流動(人員轉入、轉出)等事項。《侵華日軍第 60 師團工兵隊留守名簿》記錄了1945 年 9 月 1 日(調制-即制作、調查)至 1946 年間的部隊成員情況。
《入院患者連名簿》記錄上述時間,日軍工兵隊成員住院人員的信息。《死歿兵功勞名薄》記錄日軍工兵隊原戰(病)死亡成員,在侵華戰爭中所榮獲“戰功”的記錄。
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侵華日軍序列沿革》中提及,侵華日軍第60師團是以第二次編成的獨立混成第11旅團為基干,于1942年4月10日編成,下轄步兵第55旅團和步兵第56旅團,每個旅團各轄4個獨立步兵大隊。
師團司令部駐扎在蘇州,師團直屬炮兵隊、通信隊、工兵隊、輜重隊、野戰醫院、病馬廠等,成軍之后被部署在蘇州地區,擔任滬寧鐵路沿線的警備與作戰任務,隸屬于日軍第十三軍作戰序列。
資料顯示,1945 年 9 月 30 日上午 9 時,受降儀式在蘇州謝衙前舉行,日軍第六十師團師團長落合松二郎代表日軍向中國軍隊表示降服,日軍投降繳械后,蘇州成立了日軍集中管理處,收容有千名日俘。關押看管期間,組織日軍工兵 1200 余人修復蘇州至橫山、西跨塘、木瀆、光福以及蘇州至常熟、上海等地的公路。此后,在蘇日俘被分批遣送上海另行處置。
戰爭罪行卻被作為“功勞”記錄下來
根據登記時間,張先生推測,這些名簿很有可能是該日軍工兵隊投降后等待遣返期間留下的。張先生認為,這些明確包含時間、地點等信息的日軍軍方資料,具有原始性、真實性、唯一性,也是侵華日軍在中國所犯罪行的又一鐵證。
檔案中該部日軍的戰爭罪行,卻被作為參戰日軍“功勞”記錄下來,成為“論功行賞”的依據。
比如,日軍工兵隊檔案顯示,該部日軍本橋 1944 年 1 月至 2 月間 執行輸送任務獲記“慰勞金”。1944 年 2 月至三月間,參加上海地區(南匯附近)第一期清鄉任務 獲記“功勞”、1944年 4 月至 8 月間,參加江蘇省金山縣金山附近七次討伐(掃蕩)清鄉 獲記“勳功”;1944年 9 月至 1945 年 1 月,金山附近清鄉 獲記“勳功”;1945 年 2 月 1 日至 25 日,前任務繼續,(金山附近清鄉)記“勳勞”;其功勞 列次 4 綜合功績等級“勳勞甲”。日軍大塚 1943 年 9 月至 1944 年 3 月,因參加常州、無錫地區的清鄉任務,獲得“功勞”、“勳功”;日軍加藤 1945 年 2 月至 4 月間,參加蘇州附近常熟、無錫、江陰等地的討伐(掃蕩)清鄉任務,獲得“勳功”。
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孫宅巍認為,張先生發現的三份有關侵華日軍駐蘇州部隊第60師團工兵隊名簿,記錄著日軍投降前后部分官兵的病傷、死亡與“功績”等情況,是日軍侵華戰爭的原始罪證,對于日軍投降前后駐華中部隊的作戰、駐訪及被遣返等活動,有一定的研究和參考價值。1945—1946年間,是日軍侵華作戰的末期和投洚、被遣返的時期,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屬于一個獨立的關鍵階段。這方面的日軍檔案文獻資料,應當受到重視和利用。
南京抗戰史學者胡卓然告訴記者,對于收藏者公布提供的侵華日軍史料,學界力求通過科學嚴謹的分析方法來甄別,才能為抗戰史學界提供可靠的研究參考資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向社會各界公布找到的侵華日軍史料,對于抗戰史學界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侵華日軍留存的歷史文獻雖視角不同,但通過和中方史料嚴謹的比對研究,能夠形成更完整的證據鏈,為抗戰史研究提供多維度的參照體系。這些承載著戰爭記憶的實物與文字,既是侵略罪行的鐵證,也從“敵人自供”的視角提供了中國軍民堅韌抗爭的見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潘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