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柏林的夜空,被炮火撕裂得支離破碎。
街道上殘垣斷壁,空氣中彌漫著焦土和硝煙的味道。
蘇聯紅軍的攻勢已經推進到了國會大廈,那里,是納粹最后的象征,德軍的最后堡壘。
誰能想到,這場戰爭的最后一幕,竟是一場近乎原始的血戰——手雷、刺刀、甚至徒手廝殺,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絕望的咆哮和死亡的氣息。
為什么一個建筑,會成為戰場上最殘酷的絞肉機?
1945年4月底,柏林已經沒有多少完整的街區,蘇軍的炮火覆蓋了整個城市。
德國的抵抗已經是強弩之末,但仍然有人不肯放棄。
希特勒的自殺并未讓守軍徹底崩潰,相反,它讓國會大廈成為了一座臨時的“精神堡壘”。
這里不僅是德軍的最后據點,更是納粹意志的象征。
黨衛軍和外國志愿兵,約1500人,把自己困在了這座建筑里,決心死戰到底。
蘇軍的進攻并不輕松。
最初,他們以為這不過是最后的沖刺,只需一鼓作氣便可拿下。
然而,國會大廈的防御比想象中的更加堅固。
沙袋、鐵絲網、機槍陣地,甚至連樓梯間都被改造成了陷阱。
德軍士兵躲在陰影里,利用每一個可能的掩體發動突然襲擊,而蘇軍必須逐層推進,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新的死傷。
火力猛攻,硬骨頭不好啃
蘇軍的第一輪進攻,幾乎是被MG42機槍掃倒的。
國會大廈的窗口、射擊孔、甚至瓦礫堆后,都隱藏著死神的子彈。
蘇軍士兵剛剛沖進前廳,便被密集的火力壓制,地面上瞬間鋪滿了倒下的身影。
蘇軍的指揮官意識到,單靠正面強攻,恐怕會付出極為慘烈的代價。
于是,他們轉變戰術——用火炮直接轟擊大廈外墻。
幾輪炮擊過后,建筑的部分墻體倒塌,為蘇軍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但即便如此,每進入一個房間,都像是在抽盲盒——不知道迎接自己的,是空無一人,還是槍口下的死亡。
巷戰地獄,殺紅了眼的士兵
戰斗的殘酷程度,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巷戰。
彈藥漸漸耗盡,雙方士兵開始近身搏殺。
蘇軍士兵用刺刀、工兵鏟,甚至徒手撕扯;德軍則用手槍、匕首,甚至用廢棄的武器殘骸作為武器。
一名蘇軍老兵回憶,他在樓梯間遇到一名德國士兵,對方已經沒有子彈,但仍然揮舞著一把軍刀向他撲來。
兩人在狹窄的空間里撕打,直到樓梯被鮮血染紅。
最終,他用工兵鏟結束了對方的生命,而自己也因失血過多昏倒在地。
國會大廈頂端的紅旗
盡管德軍的抵抗頑強,但他們終究無法抵擋蘇軍的鋼鐵洪流。4月30日深夜,蘇軍終于攻入大廈的最高層。
一名士兵冒著槍林彈雨,爬上了被摧毀的屋頂,將蘇聯紅旗插在了廢墟之上。
這一幕,被戰地攝影師記錄了下來,成為二戰結束的象征之一。
然而,即便紅旗已經飄揚,戰斗仍未結束。
大廈內部的零星抵抗持續了兩天,直到5月2日,最后一名德軍守衛才被殲滅或投降。
這場戰斗,不只是蘇德戰爭的終章,更是一場人與戰爭意志的較量。
國會大廈的德軍士兵,已經知道結局無可改變,但他們仍然選擇戰斗到最后一刻。
而蘇軍士兵,則在槍林彈雨中,完成了他們的使命。
戰爭的殘酷,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這不僅是柏林的終結,更是一個瘋狂時代的落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