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當天對烏克蘭東北部哈爾科夫地區突然發動地面攻勢, 襲擊發生在當地早上5點左右,俄羅斯試圖在裝甲車的掩護下突破烏克蘭防線。
烏克蘭報告稱已擊退了俄羅斯的入侵,但“不同強度的戰斗”仍在繼續,俄羅斯已對邊境附近地區發動空襲。
基輔上空的“鋼鐵暴雨”,是警告還是序曲?
五月二十四號那晚,基輔人怕是永生難忘了,凌晨,夜空不是被星星點亮,而是被尖嘯的導彈和無人機撕開一道道口子,烏克蘭說,三百來架無人機,七十多枚各種導彈,包括能鉆地的彈道導彈,瘋了似的撲向首都和其他三十多個城鎮,整整六個小時沒停歇。
俄羅斯那邊也有說法,無人機大概二百五十架,導彈十好幾枚,烏克蘭宣稱防空系統給力,大部分都攔下來了,連彈道導彈都未能幸免。
話是這么說,可就算攔截率再高,那一聲聲爆炸,那徹夜響起的警報,對蜷縮在防空洞里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場實實在在的煉獄,多少基礎設施又遭了殃,平民傷亡的數字再次冰冷地跳動。
一棟五層居民樓沒能扛住,轟然倒塌,不知道埋了多少故事,這難道僅僅是“足夠的回應”,還是更大風暴來臨前的電閃雷鳴?
不光基輔,烏克蘭最大的港口敖德薩也沒躲過,據說一艘裝著軍火的船,被炸了個底朝天,那爆炸聲,隔著老遠都能感覺到地在抖,軍事工業更是重點照顧對象,比如那個給烏軍造無人機、導彈的安東諾夫工廠,這次直接被好幾架無人機“親吻”了廠房,肯定是慘不忍睹。
俄國外交的調門也早早放出風聲:別以為之前的賬就這么算了,“足夠的回應”是少不了的,這火上澆油的勁頭,真是嫌局勢不夠燙。
一道深不見底的“緩沖區”,劃向何方?
俄羅斯的高層這回不藏著掖著了,公開說要在邊境搞個“特別緩沖區”,這可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被看作俄軍接下來“夏季戰役”的核心指導思想之一。
啥叫緩沖區?說白了,就是要讓烏克蘭的炮彈,哪怕是遠程的,也夠不著俄羅斯本土,這得有多寬多深?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普,京似乎覺得,現在是個“黃金窗口期”,得趁熱打鐵,在戰場上趕緊往前拱一拱。
這緩沖區一旦劃下,可就不再是地圖上一條虛線那么簡單了,它意味著更多的焦土,更多的流離失所,更多的仇恨種子。
烏克蘭的土地,本就飽經蹂躪,現在又要被這所謂的“安全屏障”再割去一塊,這究竟是為了誰的安全?誰又真正能在這樣的緩沖區里睡個安穩覺?恐怕只有無盡的猜忌和下一輪更猛烈的沖突在醞釀。
緩沖區不僅僅是地理概念,更是戰略心態的體現,它暗示著俄方不再滿足于既有的控制線,而是要謀求一種更絕對的、能徹底壓制對方反擊能力的戰場態勢。
這種戰略的轉變,必然帶來戰術上的激進和手段上的強硬,那些原本可能還抱有一絲幻想,以為沖突會逐漸降溫的人們,恐怕要徹底失望了。
消耗戰的“絞肉機”,誰在失血,誰在盤算?
眼下這些猛烈的軍事行動,一個擺在明面上的目的,就是要把烏克蘭的軍事潛力和抵抗意志再往下狠狠地踩一腳,戰爭打到這個份上,核心就是一個“耗”字。
俄羅斯顯然是想通過這種狂轟濫炸,快速消耗烏軍的裝備和有生力量,最好是耗到對方油盡燈枯,再也爬不起來,這就像一臺巨大的“絞肉機”,把雙方的資源和生命無情地卷進去。
這消耗是雙向飛鏢,扔出去也會扎到自己,俄羅斯家底再厚,也禁不住這么個燒錢燒人的無底洞,每一枚導彈的發射,每一次坦克的出動,都是對其國力的透支。
戰場上你來我往,看似俄軍攻勢凌厲,但烏克蘭的抵抗也并未完全瓦解,這更像是一場意志力的比拼,看誰先撐不住,誰先眨眼。
這場消耗戰打得越久,變數就越多,它不僅消耗著交戰雙方,也考驗著背后那些輸血的國家,每一天的戰報,都在牽動著國際政治的敏感神經,誰能在這場漫長的消耗中笑到最后,或者說,誰能以最小的代價體面退場,現在還真不好說。
國際援助的“天平”搖擺,誰抓住了“窗口期”?
這一輪攻勢來得如此兇猛,跟國際援助格局的變化脫不了干系,西方國家內部,那援助烏克蘭的調門,明顯不如以前那么齊整了。
有些歐洲國家,掏心掏肺地幫了這么久,自家日子也緊巴起來,難免有些“壓力山大”,想歇歇腳,但又怕烏克蘭真要是一瀉千里,自家門口可就熱鬧了,這長遠的戰略利益又不能不顧,真是左右為難。
美國的態度,那可是風向標拜,登政府先前給錢給槍,算是比較積極,可要是特朗普卷土重來呢?他那套讓俄烏趕緊停火的說辭,保不齊就會讓援助的口子收緊。
雖然他最近也放話說會考慮給俄羅斯來點新制裁,但這彎彎繞,讓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像霧里看花,這國際援助的天平,砝碼變來變去,讓人眼花繚亂。
歐洲的軍工廠,那產能也不是說上來就上來的,短期內根本填不上烏克蘭戰場這個大窟窿,烏克蘭手里的家伙什兒越打越少,這防御能力要是跟不上,可就真懸了。
俄羅斯趁著西方援助可能斷檔或者打折,烏克蘭補充兵員裝備又跟不上趟的時候,一鼓作氣加大打擊力度,把他們現有的寶貝疙瘩都給敲碎了,這樣后續的軍事行動就好辦多了,一旦烏克蘭的抵抗因為缺槍少炮而大幅拉胯,俄羅斯想實現自己的小目標,那難度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談判桌邊的“暗流”與戰場上的“明火”,和平何處尋?
最有意思的是,戰場上打得血肉橫飛,外交層面卻也沒完全把門焊死。
就在炮火連天的時候,俄烏雙方居然還在土耳其就交換俘虜的事兒嘀嘀咕咕,據說還真談成了一個大規模換俘的計劃,一邊是“你死我活”,另一邊又是特定問題上的“坐下來談談”,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真是充滿了戲劇張力。
也別高興得太早,這新一輪的軍事升級,就像一盆冰水,肯定會給任何形式的談判都澆個透心涼,烏克蘭那邊急得跳腳,呼吁國際社會趕緊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歐盟也確實在琢磨著再來一輪,但制裁這東西,也不是萬靈丹,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或者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他們認為已經拿到足夠多的戰場籌碼,特別是那個穩固的緩沖區建起來之前,恐怕是不會真心實意地坐下來談什么和平的,等到他們覺得腰桿夠硬,手里的牌夠大,再回到談判桌上,那時候,烏克蘭乃至西方國家還能有多少討價還價的余地,就得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這場拖拖拉拉的沖突,究竟什么時候才能看見真正的和平曙光?唉,現在看,還是遠著呢,戰爭這頭怪獸一旦被放出籠子,再想把它塞回去,可就難了,說到底,誰又是真正的贏家呢?怕是沒有。
來源:中華網
- https://kan.china.com/article/6796192_all.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