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的價格戰還在繼續。近日,比亞迪官宣啟動“618”限時促銷活動,旗下王朝網、海洋網共計22款智駕版車型進入降價期,其中降幅最高的車型直降約5.3萬元,部分車型起售價下探至5.6萬元左右。并不只有比亞迪這么做,這是國內主流主機廠自2023年初以來進行的行業性大規模價格戰的一個典型案例。
與此幾乎同時,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最近的采訪中發出了“汽車產業里的‘恒大’已經存在了,只不過沒爆而已”的驚人言論。他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安全正面臨嚴重威脅,純電動車大面積虧損,形成不了商業閉環,資本已獲利離場,留下產業困境……國內汽車產業出現了過度宣傳,過度夸張的怪象,導致用戶得不到權益的保障。
另一個政策面的信息是,5月20日國家發改委相關領導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整治內卷式競爭是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一件事,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時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當前傳統產業正在加快轉型升級,這個過程中部分行業出現結構性問題,突破了市場競爭邊界和底線,扭曲了市場機制,擾亂了公平競爭秩序,必須加以整治。
如何理解上述三段信息?對普通購車者以及整個行業來說,持續性的價格戰到底是不是好事?
汽車價格越低越好?
經濟學中有通縮和通脹的概念。一般來說,通縮意味著 社會 價格總水平 即商品和勞務 價格水平 持續下降,持續性的惡性通縮延續下去,往往會導致企業投資收益嚴重下降,消費不振,經濟萎靡,失業率上升等嚴重問題。
在汽車行業中,打價格戰其實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價格戰當然對消費者也有短期的好處,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心儀的汽車。但持續性的惡性價格戰,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內卷價格”,也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其實也可以用經濟學中的通縮來類比,造成企業虧損、行業不振、質量下降、研發停滯,最終也會傳導到消費者身上。
一是汽車產品的品質不會很好,花多少錢,用多少料;二是行業惡性價格戰也可能導致眾多車企最終難以為繼,整個行業僅剩一小部分車企,主導整個市場。到時候這些“殺出來”的企業,還會不會如此讓利于消費者,可能就要看“天數”了。
作為人們日常消費的傳統“大件”,汽車可能是除了房產以外單價最高的日常消費品,關系到人們的出行和生活便利程度,非常關鍵。相對來說,汽車主機廠又是整個供應鏈的龍頭,負責從研發到生產、銷售的全部環節,對供應鏈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整合能力。
換句話說,這些企業要花錢的地方更多,要投資的地方更多,要持有的固定資產也更多。這些企業的財務情況確實相對更小的零部件供應商或者其他更小規模的行業,承受了更大的壓力。正如地產企業需要耗費大量現金流,借助大量債務,投入到龐大的土地市場以及在建工程汪洋之中一樣。
上述這些思路其實共鳴了長城汽車董事長最近的采訪言論。如果舉債過高,沒有合理健康的盈利模式,汽車主機廠確實有“潛力”暴雷,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恒大”。這里面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無底線、難以為繼的價格戰所導致的盈利能力問題。
大廠的盈利和債務如何?
從萬得汽車行業指數成分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主營業務收入來看(如下圖),我國上市車企的整體營收在2024年達到2.3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這個增長率數據相比前一年出現“腰斬”,但相對2022年的增長率數據相差不多。
來源:萬得
從該指數成分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歸母凈利潤來看(如下圖),我國上市車企的整體凈利潤在2024年達到約665億元,同比增長約4%,這個增長率只有前一年增長率的大約10.4%,僅有2022年增長率的約18%。這確實為整個行業敲響了盈利危機的警鐘。
來源:萬得
以萬得汽車行業指數當前前五大權重股(比亞迪、賽力斯、江淮、上汽以及長安)來看,比亞迪、長安汽車和賽力斯在毛利率和凈利率方面保持領先,但我國頭部大廠的凈利潤率和特斯拉去年的7.32%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研發費用上,比亞迪遙遙領先排在第一,上汽集團排在第二也斷崖式領先第三名。但如果結合營收情況,分析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比亞迪(6.85%)、江淮(4.19%)以及長安汽車(4.07%)排在最前列。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體現出這兩家車企重視自研,重視長遠技術積累和布局的戰略邏輯。
來源:萬得
以這個指數的成分公司作為參考,2024年汽車行業資產負債率為66.32%,近半數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介于50%至70%,還有約20%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
由于重資產特性、高研發投入和市場競爭加劇,造車大廠通過舉債維持競爭力是行業內通行的做法,上文提及的50%至70%資產負債率其實也是世界主流車企的通常財務指標。
還是以萬得汽車行業指數中的這五大權重股來看,2024年五家企業中,賽力斯的資產負債率超87%,排在第一,比亞迪和江淮汽車的資產負債率接近75%,相對其他兩家也較高。但是從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來看,賽力斯、比亞迪以及長安汽車的數據更好一些。該指標反映經營現金凈流量為利息費用的倍數,指標越高往往代表企業的現金流情況較好,或者有息負債占比比較低。
有息負債這個數據非常關鍵,往往可以“穿透”資產負債率這個綜合性的“暗箱”——有息負債較低而資產負債率較高(如比亞迪),很可能體現出車企對供應鏈上企業的話語權很足,可以“賒賬”,以及下游經銷商的預付款比較踴躍,對產品的未來銷售情況很有信心。
流動比和速動比反映企業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于償還負債的能力,一般越高越好。長安汽車以及上汽集團在五家企業中表現較好。
來源:萬得
總結上述整車生產大廠去年年報的關鍵財務數據可知,以這五家頭部企業作為樣本來看,整個行業的財務水平呈現出營收情況整體平穩,整體債務情況比較穩健的特點。當然這當中并不包括個別企業潛在的暴雷風險,消費者在購車選車前,還需及時關注相關企業的動態信息。
而從去年行業整體凈利潤增速下降明顯可見,從2023年初開始的內卷式的價格戰已經開始蠶食主機廠的盈利能力。如果各大車企不能在品質、研發等“價值戰”上下功夫,而是一味追求低層次、不計后果的價格戰,那么行業性的盈利危機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