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船井咨詢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作者丨魚頭
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若你問一個生活在湖南的人,出門吃飯去的最多次數的店是哪一家?他可能要思考上好一陣。
但若把這個問題拋給常德人,他的答案很可能是“聞湘月”。
誰是“聞湘月”?
對于從未到過常德的人來說,知道津市牛肉粉、劉聾子米粉,卻沒聽過聞湘月的名字;就像眾人皆知那句“吃圓的還是吃扁的”,是對常德米粉的調侃,是對地方飲食特色的概括,卻不知道真的去到本地粉店時,更多聽到的是“吃米面還是吃米粉”。
很多年前,某位常德朋友告訴我這個趣聞時,就曾經推薦過“聞湘月”。
對于常年生活在常德的人來說,這個名字實在太過熟悉。如今不論是速戰速決的工作餐,還是輕松隨意的單人食,又或是向外來親友展示本地特色的打卡地,它都是一個極佳的選項。
從當年產品簡單的甜品屋,再到如今直營門店數量超過130,產品涵蓋粉面、蓋碼飯、特色小吃的連鎖品牌,它伴隨一代常德人成長,幾乎成為了他們記憶里家鄉味道的一種符號。
從辣椒炒肉拌飯、麻辣牛肉粉、等經典產品到牛肉煎餅、手工煎餃、穿眼粑粑等特色小吃,再到后來研發的下飯小缽子等創新產品,聞湘月走的是一條與多數正餐連鎖門店完全不同的路線。
它的客單價不高,既不強調什么貼心服務,也不追求富麗堂皇的裝修,而是以標準化的產品、快節奏的消費、多區域密集開店的方式,找到了一條適合區域化品牌的發展路線。
而在多年的摸索與修煉后,聞湘月也開始嘗試拓寬自己的發展路子,進入長沙市場,就是重要的一步。一句“火遍常德25年,直營開店一百家,我們才敢來長沙”,既是一句響亮的“宣言”,也是這些年底氣和實力的最好說明。
“區域王者”是否能延續輝煌?
相比其當下年輕品牌們“10年全國500+門店”“5年門店超300家”“10個月200家店”的傳奇速度,聞湘月算得上是“小巫見大巫”。
對于一個能夠在區域內取得不錯成績的餐飲品牌來說,無論出于市場飽和的考慮還是為了擴大影響力,總之,走出“舒適區”向外發展,是企業和品牌發展的必經之路。從當年火熱的彭廚、毛家飯店,再到后來的茶顏悅色、費大廚、蛙來噠等等,正是因為跨出區域發展的關鍵決策,才讓他們擁有更大的品牌勢能。
在穩步發展25年之后,聞湘月也開始面臨品牌發展的路線選擇問題。而他們像很多湖南其他地市州走出地域發展的餐飲品牌一樣,首站選擇了長沙。
“勇闖”長沙市場一年多的時間里,聞湘月看起來走的并不急躁。近20家門店,在某平臺上的評分幾乎都能在4.0以上,對于像這樣的連鎖品牌來說,實屬不易。
對于連鎖品牌來說,“門店模型”是反復被提及的概念。從廚房動線優化到菜單結構調整,每一個舉措的背后,都經過反復打磨和調整;從供應鏈管理到組織架構建立,每一次效率的提升,都是經驗和專業的累積。
在消費習慣回歸理性、顧客追求性價比的當下,像聞湘月一樣的主攻平價餐飲的品牌無疑擁有巨大優勢。
但湖南的餐飲市場從來都不缺強勁角色,尤其是最為活躍的長沙。僅僅只是快餐小吃這一賽道,就擠滿了擂飯、耿大叔、黑白電視、湘下佬、米食先生、香他她、霸碗等諸多本土品牌。
不僅要和他們一爭高下,而聞湘月還得與不少正餐品牌開的“小號”、以及大米先生、秦九和等外來品牌瓜分市場。
除此之外,市面類似的特色品牌小店更是不計其數。如果再把范圍擴大到全國呢?可想而知壓力有多大。
面對如此多的競爭對手,聞湘月是否已經做好了走向全國的充分準備?
再來看品牌自身。盡管“肉小鍋現炒、飯一人一煲”“拒絕預制”能夠贏得一部分顧客的青睞,但無論是從出餐速度和人力成本考慮,都與同類品牌有著差距;盡管手握常德米粉、肉汁拌飯等暢銷產品,但工藝相對簡單,復制難度小,在五花八門的市場中并不具備獨特性,也缺乏溢價能力;而某次檢查中餐飲具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不合格,也暴露了其在門店管理、人員培訓上存在一定問題。
若想要真的走向全國、在高手如云的市場站穩腳跟,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