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周末里,中國汽車市場最大的新聞是比亞迪宣布了新一輪的價格調整。
比亞迪旗下的王朝網、海洋網共計 22 款智駕版車型限時促銷,最高補貼 5.3 萬元。其中,秦 PLUS DM-i 智駕版限時一口價 6.38 萬元起,海豹 06 DM-i 限時一口價 7.68 萬元起,海鷗智駕版限時一口價 5.58 萬元起。
對降價反應最快的是股市,26日的 A 股、港股汽車板塊集體大跌,比亞迪 A 股跌超6 %,賽力斯、長城、長安、北汽、上汽、廣汽等車企均跌超 2%,零跑、比亞迪、吉利在港股的跌幅均超過了 8%。
▲5 月 26 日,部分車企的港股走勢
緊接著吉利銀河在周一下午也宣布了新的銷售策略,多款熱門車型的補貼幅度提升了 5000 元至 1.8 萬元不等,尤其是爆款車型星愿的價格,直接從 7 萬元左右拉到了 5.98 萬起,L6、星艦 7 、E5、星耀 8 等車型的價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下調,基本上是盯著比亞迪在打。
截止到目前,零跑、智己、上汽通用、長安等車企也紛紛宣布加入這輪價格戰,三月之后剛剛平靜了兩個月的中國汽車市場,又要開啟一場「血腥」的貼身肉搏了。
▲部分車企跟進后的價格策略 制圖:Autolab
「主動出擊」還是「被動應戰」?
比亞迪最近這輪的促銷和降價,看似是「主動出擊」,實則很大程度上是「被動應戰」。
比亞迪價格的下調,早在四月底就開始了,但是比亞迪為了減輕老車主的「背刺感」,之前都只是在偷偷的優惠,并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直到這個周末,被競爭對手「死纏爛打」許久的比亞迪,終于忍不住「痛」出了聲。
▲比亞迪海鷗
讓比亞迪有痛感的一個典型例子是,長期以來作為比亞迪銷量「扛把子」和基本盤的「海鷗」和「海豚」車型,在去年年底上市的吉利星愿面前一路節節敗退。
只比海鷗貴4000元的價格,就能買到海豚的尺寸以及比海鷗還要略多的舒適配置,對于需求是在城市通勤的「買菜車」用戶來說,選擇吉利星愿幾乎不需要過多猶豫。在這種優勢下,星愿一款車型的銷量在 4 月份已經逼近了「海鷗」和「海豚」的銷量總和。
▲海鷗/海豚/星愿月銷量對比 制圖:虎嗅
比亞迪其他車型面臨的情況也都大差不差。
此前,廣汽豐田鉑智 3X 以10.98萬的起售價上市,一小時訂單就突破了1 萬輛,4 月份更是以 6727 輛的成績登頂合資新能源零售銷量排行榜第一,4月27日發布日產 N7 以 11.99 萬元起的價格正式上市,僅 18 天就收獲了超 1 萬的大定。
這都實實在在的擠壓了比亞迪「秦」「元」等車型的市場份額。
▲豐田鉑智 3X
要知道比亞迪今年的銷量目標是 550 萬臺,但是截至 4 月底,比亞迪 2025 年的累計銷量為 138萬臺,僅達成了 25%,要實現年銷 KPI,今年還有 412 萬臺車要賣,屬于是「不拼不行」的狀態。
比亞迪不想「貼身肉搏」
國內的汽車市場看似聲量很大,但實際真正的消費能力卻相當疲軟,整個市場總量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后就一直處在下滑狀態,以 2025 年第一季度為例,在各種補貼的作用下,整體銷量也只是同比增長了 5.8%,而 2024 年對 2023 年的漲幅則是 13.3%。
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比亞迪原本并不想「貼身肉搏」。
比亞迪在此前曾有三個巨大的領先優勢,分別是「智駕平權」、「靈鳶無人機」和「兆瓦閃充」,對應的兩款重點車型則是漢 L 和唐 L。
車圈曾評價漢 L 和唐 L 是「技術堆得比所有人想得都多,綜合產品力比所有人想得都強,最終價格還比所有人想得都低」,的確,比亞迪幾乎給了這兩款車能給的一切,在領先的技術、補齊的智駕短板、全新的外觀以及堆料到夸張的周邊配置下,漢唐 L 承擔著的是比亞迪希望能夠重塑 20 到 30 萬元高端主流市場、把合資車企徹底趕出去的戰略野心。
▲比亞迪漢 L
但是,千億規模的市場體量決定了沒有誰會甘愿等死,比亞迪確實領先了,但其他家也很快追了上來,即使是向來以「流程復雜」、「動作緩慢」著稱的日資企業們,在生死壓力之下,也擺出了一幅要「站著死」的態度,可能就連比亞迪自己也沒想到,聲勢浩大的「智駕平權」優勢,僅僅在 1 個月后就被同價位的絕大多數品牌出手跟上,更是一度發展為了十萬元以上的車型沒有高階智駕就會被群嘲的階段。
但這種「卷」真的沒有意義甚至對市場有害嘛?其實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所謂價格戰的背后,并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價格博弈,如何實現技術與成本的平衡,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打造差異化的品牌價值,同時深度洞察消費者的多元需求,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力,才是這種「內卷」真正的內涵所在。
當然,那些「黑公關」、「壓榨員工」、「克扣貨款」等明顯是無序競爭的行為也應該被約束。
至于為什么你說為什么每次都是先聽到比亞迪在降價?
可以用網友的一段話來回答:
虛假的價格戰: 20% 的毛利率賣5.58 萬的海鷗和 6.38 萬的秦。 真實的價格戰:全球最強全主動懸掛、水平對置混動發動機、易四方系統只賣 62.8 萬。 至于為什么要打價格戰,很簡單,既然市場不認可我的技術賣溢價,那我只能讓大家體會一下技術普及帶來的價格下降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