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平臺在推一個新聞,標題叫“一地新規通知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營銷號推了好幾天,毫無波瀾,家長圈子幾乎風平浪靜,關心這個新聞的家長比關心特朗普跟哈佛打架的人還少。
麻木了,不裝了,真的,當了這么多年家長,誰還不是天天一邊喝著躺平雞湯一邊自己摸索著卷啊。
不是說這個新通知不重要,它當然有它的重要性,只不過對于一線家長來說,它的重要性和我們過日子關聯并不大。
首先這根本就不是什么聞所未聞的爆炸性新規。
從多年前開始,這樣的新聞標題就已經非常眼熟,天天盤在腦子里揮之不去了......
2020年教育部就發過話:禁止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當時還說“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呢!
2021年也有啊,教育部同樣說過不得要求家長檢查和批改作業。
那一年還出了一個“作業管理十條要求”,這些要求和今年的那些要求區別到底在哪?我是沒看出來。
2021年下半年又再次發布了一些“嚴禁”。
最近兩年也不是沒看到過,時不時就有類似的禁令出現。
全國各地都在年年要求、年年禁止。
這些規定讓全國家長一直泡在這些話題里,好像是立了什么大功似的,幫江蘇家長解決了難題,讓重慶家長得到了救贖,還讓泉州的老師們發了愁......
所以,久經沙場的“禁止”和“要求”們,到了2025年,已經沒了新鮮感,想讓家長歡呼雀躍或是大驚失色都很難了。
本來可以配合演出,起起哄,鼓鼓掌,或者討論討論,哪怕吐槽吐槽......現在實在是,怎么描述呢?
討論這些要求和規定的興致比跟我老公聊人生的興致還低。
你說禁止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這個消息能讓誰真正高興起來呢。
老師肯定是不高興的,小學的老師就指望著家長當他們的左膀右臂,作業沒做完家長被問責,作業做錯了家長被點名,作業不做家長要道歉。現在有了這規定,除了給愛舉報的家長提供了便利,其他什么都不會變好。
小學家長能高興嗎?先看看小學生的家長是一個什么群體呢,首先是矛盾體。
你要求他參與他不高興,你不讓他參與他也不甘心。
小學家長參與到作業里,不是因為他想參與,是這個年齡段確實存在著無處安放的躁動。
為啥躁動,是無法釋懷的不安全感。
為啥不安全,是對孩子的現狀及未來缺乏掌控感。
為啥缺乏掌控,是因為你今天不讓考試明天不讓留作業后天不讓家長檢查批改,但總有一天孩子會用成績和排名給家長點color看看。
小學家長,90%以上根本不是因為“學校要求”才想盯娃作業的。
家長能參與且有足夠能力參與作業的階段只有小學。
再說,一邊說小學不布置什么作業,一邊又說不讓家長檢查作業,這不自相矛盾嗎。其實作業本身就沒多少量,家長現在討厭的也根本不是檢查作業那點事。
家長煩的是無窮無盡“配合演出”,一會兒上什么平臺完成點擊,一會兒又下載什么東西打卡,一會兒又要做什么測評,一會兒得填什么問卷,上什么安全課,搞什么網上教育,做什么小報,接什么龍......
整天被一些對學習和成長毫無用處的東西浪費時間。
只要把這些時間空出來,家長看看作業,了解一下孩子學習近況,有什么問題?
要我說,上面出了這樣的要求,當家長的反而應該心里更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了。老師已經無權要求你配合學習、檢查作業、了解孩子學習情況了,那你該怎么做?
對,你好自為之吧。
說實在的,在這屆家長心中,一切字面意思看起來“減少負擔”的規定,實際上毫無例外增加了家長的負擔,讓家長不得不自己變得更卷。
實不相瞞我心理學碩士畢業論文寫的就是“家長參與”,一個優質的家長參與機制,對孩子提高學業自我效能感用處極大!
一刀切地說什么禁止要求家長檢查作業,那家長就沒有任何渠道參與孩子學業了,畢竟考試也沒有,作業也不看,要啥啥沒有,全憑想象力,糾結你家孩子未來到底上清華還是北大。
你不讓我檢查作業,我就不檢查了嗎?認真的家長,懂教育的家長,自然還是會該干啥干啥,七年八年后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分水嶺就在那個有人為禁止要求家長檢查作業而歡呼,有人卻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清楚自己要什么、目標是什么,酒肉穿腸過,佛祖在心中。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視頻號「格十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