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5 種 “發物” 趕緊拉黑!中醫教你怎么躲
1. 羊肉:冬天暖身好,但對癲癇患者是 “定時炸彈”
冬天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光是想想都流口水。可羊肉性溫熱,吃多了容易上火,讓體內 “肝風內動”。從中醫五行來說,肝屬木,過旺的肝火會影響到屬土的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間接刺激大腦神經。
避雷方法:實在饞肉,換成鴨肉、鴿子肉,它們性質平和;燉羊肉時加兩片黃連、3 顆紅棗,能中和羊肉的熱性。
2. 海鮮:鮮味十足,卻可能讓病情 “失控”
蝦、蟹、貝類這些海鮮,富含蛋白質,但也屬于 “腥發之物”。不少癲癇患者吃完海鮮,當晚就出現肢體麻木、頭暈的癥狀,甚至直接誘發癲癇。因為海鮮里的異體蛋白進入人體后,免疫系統會 “拉響警報”,身體一應激,神經就容易 “亂套”。
避雷方法:用淡水魚代替,比如鱸魚、鯽魚,刺少營養高;吃海鮮時搭配紫蘇葉,能解海鮮的寒性和毒性。
3. 辣椒:無辣不歡?小心 “辣” 出大問題
火鍋、辣條、紅油拌一切…… 愛吃辣的人根本停不下來。但辣椒屬于辛辣刺激性食物,會讓血管擴張、心跳加快,還會刺激腸胃,導致消化不良。這些反應都會間接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讓癲癇有機可乘。
避雷方法:用彩椒、燈籠椒代替,既能調色又有甜味;炒菜時放一小把薄荷,能緩解辣味帶來的燥熱。
4. 公雞:農家美味,卻是癲癇 “大敵”
民間一直有 “公雞發風” 的說法,公雞性溫,吃多了容易生熱動風。尤其是那些愛喝酒、脾氣急躁的癲癇患者,吃了公雞更容易誘發病情。從中醫角度看,這會擾亂人體的氣血運行,讓大腦神經更不穩定。
避雷方法:換成母雞燉湯,加點山藥、茯苓,補氣血還不上火。
5. 韭菜:春天的 “鮮”,可能是健康的 “險”
春天頭茬韭菜鮮嫩可口,但它屬于 “升發” 食物,會促進氣血向上向外發散。對癲癇患者來說,過度升發會讓頭部氣血過于旺盛,打破身體的平衡,增加發病風險。
避雷方法:把韭菜換成菠菜、油麥菜;實在想吃韭菜,搭配點降氣的白蘿卜一起炒。
除了躲 “發物”,這么吃才健康
除了避開上面這 5 種 “發物”,癲癇患者日常飲食記住這 3 個原則:
清淡為主:少放鹽、少放油,減輕肝腎負擔。
多吃五谷:小米、薏米、燕麥這些粗糧,健脾養胃,脾胃好了,身體抵抗力也強。
根據體質吃:怕冷的人多吃點溫補的桂圓、紅棗;容易上火的人,多吃綠豆、苦瓜。
看完這篇文章,趕緊對照看看自己的食譜,有沒有踩雷?如果你也有飲食調理的經驗,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也別忘了轉發給身邊的癲癇患者,多一個人知道,就少一個人受罪!
本文章摘自公眾號——癇癥指南匯總,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