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良玉為南宋畫院待詔。 朝陽對月圖,特指表現羅漢或僧人補衲、讀經場景的對幅畫作,主要創作于宋元時期,其中朝陽圖即補衲圖,對月圖即讀經圖。五代時期,補衲、讀經的形象便開始成組出現于羅漢像中,宋代以來,畫面主體漸由羅漢轉向僧人,畫風也由工致臻麗傾向于疏簡放逸,并出現了獨立成幅的補衲圖以及補衲、讀經對幅,其中對幅被禪林賦予了朝陽、對月這一特定的品名,并形成一定的創作規模。自此,補衲圖與讀經圖之間正式建立起了緊密地聯系,并融入了濃厚的禪宗品味。至元代,朝陽對月圖及其相關主題繪畫呈現出程式化與多元化并存的創作傾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